分享

糖尿病的两大病因你知道吗?中医降糖:艾灸刺激这1个穴位

 淡泊宁静odjl4h 2019-05-31

早在400多年前,我国的中医学书籍就有提到一种消渴症,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中医学的典籍上从未出现糖尿病,而现在却出现了,其实,这就是古代医学上说的消渴症。

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分为以下2种:

1、阴虚燥热型:即肝肾阴虚,体内热盛患者,热伤津液,引发口渴等症状

2、痰湿壅盛型:现代人体型肥胖,易产生湿热,从而产生胰岛素抵抗,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中医:引发消渴症有2大原因

1、肥甘过度

这里面说的“肥”指的是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甘”指的是甜食,过度,即暴饮暴食。这种“过度”中医学上通常表现为口苦、心烦易怒、腰痛、会阴胀痛、小便黄等

二、情志郁结

情志在中焦(肝脾)处,上述两火聚齐就产生内热,会致使“上焦”(心肺)产生肺热,肺热产生后,造成“多饮”,而越饮越解不了渴,

中医降糖:艾灸刺激这1个穴位,恢复自身的免疫功能

1、艾灸胰俞穴降糖

胰俞属经外奇穴,它是治疗消渴(糖尿病)的经验效穴。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用这个穴位调理很有效果。

取穴:胰俞穴位于人体背后,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糖尿病的两大病因你知道吗?中医降糖:艾灸刺激这1个穴位

配穴:阳池、三焦俞、足三里

艾灸方法:一天一次,每穴每次20分钟;艾灸2天休息一天。热水淋浴后操作最好。

注意:

艾灸胰俞穴降糖主要针对2型糖尿病属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尚存在胰岛功能的患者;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者完全丧失胰岛功能者则无效。

糖尿病血糖稳定也会出现一些症状,如口干又不思饮,疲乏无力,体弱多汗等等都是西医不好解释又难以为力的。此时,中医可利用补肾、养阴、清热、利湿等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总之,中西医药各有所长,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同样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糖尿病防治道路,是值得大力提倡与努力推广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