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芗斋 | 论试力与争力(带音频)

 格格的阿玛 2019-05-31

王芗斋论试力与争力 来自武宗 07:17

争力,又名混元力、浑元力、浑圆力,是指拳术中上下左右前后诸方向平衡均整,圆满笃实,无微不至,无可亦无不及,纵横自在,有感皆应的理想力量。产生这种力量的桩法即为浑元桩,而试力则是浑元力的体认试验过程,即把桩法所求得之力在动的状态下体会而知其用。初试则为体认二争力,即手之伸出之时,应同时具有前伸后挂,上托下按,外撑内抱等相反相助之力存在。渐渐再体会全身无处不争,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与力合。神意气力统一于一体,四肢百骸统一于一贯,无处不争而又无处不合,冲之不开,撞之不散,达体整如铸,身如铅灌,肌肉如一,毛发如戟之四如之境。最后则体会自身与地心争力,以及假借宇宙之力等,渐入天人合一之境。如是则精神放大,视地球若弹丸,可达“提挈天地,把握阴阳”之境,形成肌肉若一的整体发力,一触即发,炸力无断。

因试力是习大成拳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部分,故王芗斋曾反复申论之,以期学者因指而见月,神而明之。但因非问世之文,在抄录过程不免有诸多讹夺之处,今加以订正,以供同好者学习参考,自不难得个中三昧。

站桩作到妙处,应习气力之运用,其初步为试力,试力为得力之由,力由试而得知其所以发,更由知而得其所以用,故试力为习拳最大之关键。

初试须使浑身气力匀整,关节灵活骨骼支撑,筋骨收敛而舒放,然后所有力气自然应运外发,动时慢优于快,缓胜于急。更须意不使断,灵不使散,动处牵全身,所谓无动不动,动犹不动也。习拳若能达此地步,全身力一,自然动静守中,试力功夫方得其奥妙矣。

前言气力匀整,关节灵活,骨骼支撑,筋肉收而舒放,冠以浑身二字系说明四种作用,同时并具于一身互为关系,是整个作用不得分开,作拳时从此体认,自能得到动静基于一意之支配,须使全身任其自然,不可稍有滞处,最妙连试力二字,亦勿存于意中,徐徐运动肢体,动一处即作全体想,以意领导,神经支配全身,动叶大动不如小动,快动不如慢动,动越微而神越全,如能作到不动之动方得生生不已之真动。心意照顾周到,气力一致,归于园整,上下左右不忘不失,如此则全身力一,力一则力止于圆,动静处中,有感皆应,自无妄动矣。

力止于圆者永是而不变,为静之至也,力一者,乃形变之终,始终为一,动一守静,定心在中,所以无妄动,动则适宜也。此静为本体,动为作用之真理也。不觉力之力莫大于变化,顺生于自然,不觉有实力也,故谓之浑元。

试力要从“徐徐”二字中作体认功夫,不如是不能试得本身气力之如何,以及运使之所以用。习时,要出于急迫,势必先行吃力,吃力则不自然,必偏重方,失之于滑于暴,全身原有之一贯力不能畅达于体外矣。

力之为用,莫大于变化,阴阳虚实,开合顺通,互为根用,顺生自然,滔滔不绝,用之不端。变化虽有不同,其力则处一不变,而力之外发手肩肘聘,全身关节筋骨伸缩,气血鼓荡,面面有力锋楼生生不已,共争一中山。力共争一中者乃言相乘之力也,其力名曰争力,又曰混元力,即全身处处均有交互相连上下左右前后四隅之相乘力。初步试习,应求二争力,如手之伸出,同时有前伸后撤,上托下压,外撑里裘相乘之力,从一中心异向发出,相等相乘。悟得此二争力,再求全身各部分,均同时面面生力,无不相乘,互为应合,浑元一致,共争一心,气力贯通,全身无空隙。习拳得此争力,方能使神意气力真实合一,然后可谓之得中得力矣。

力不从一边生出,若失此意,则无八面玲现之巧,而失分合虚实互用之基。一动全身转,此身字正宜取会,于有意无意间,悟得自然神机之妙,方是试力功夫之到境也。

初习试力,使手自腕及指尖可稍加力,腕以后则不可有力。如此作去,容易入门,不论怎样去作,总要勿忘勿助长。所以动静互有枢纽,全身无不浑元一争,始得象外之妙。身外之意,拳外之拳。能否得之在于一试,经此一试而得之者,可与言拳道矣。

教拳要申明争力作用,以求气力自然发动,乃拳学不传之秘,今揭以示人。其言倾详而其法易,能得与否则系于学者,视其志向与体认功如何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