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我」都代表原作者 Clara Fuhrman 教授。 我之前在父母家住了一个星期,伺候我的汪星人小妹玛克辛,顺便空出了大段的练琴时间。但我当时还是有点惶恐,因为有太多曲子要背了,包括一整首协奏曲,还有巴赫的 C 大调赋格。这个状况下,我不得不正面应对自己在音乐上最大的恐惧,敦促自己找到背谱的好方法。 先声明,此文纯属是我个人的经验分享。如果有别的背谱诀窍对你更受用,请务必坚持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我分享自己的心得,是希望可以或多或少帮助/启发到一些同样为背谱而焦虑的同僚。 诀窍 1:对于谱面笔记,少即是多 我也属于这类人,就是初学一首曲子时,会喜欢在谱子上写很多东西。但是,我后来往往发现,其实自己根本不会去看那些小字!它们统统成了鸡肋,对拉琴毫无帮助可言。讲真,即便那些标注本身再有用,太大的信息量其实只会让我分心。 如果你是同道中人,我建议在开谱前多复印一份谱,这样在初学时可以照旧标注。等曲子练熟以后,在另一份谱上仅仅做最少量而必要的标注。或者,也可以用练琴笔记、日志之类的方法来辅助这个精简的过程,无需多费一份谱子。每当我从写满标注的旧谱过渡到干净的新谱时,我对曲子的掌握状况都感觉更乐观,因为需要熟练的内容已经少了很多。我们的大脑其实更愿意记忆一张干净、清爽的谱子。 诀窍2:在脑海中画一张线路图 对于像是巴赫无伴奏组曲这类作品,在背谱之前,我感觉在脑海中画一张线路图非常有必要。这一步甚至不需要用琴。我一般是用自己看得懂的方式在纸上列出全曲的段落,尤其对于巴赫的独奏曲,理清每一次重复的差异。 举个例子,我会想「这几个和弦在第一页上有,但是在第三页重复出现了,我要记住第二次拉这部分的时候,我要用 3 指按 D 弦,而不是 1 指按 E 弦,以免回到第一页去」。对于这种前后差异和重要的拐点,我会用可擦的彩色铅笔标注出来。对于这类要点,我都会在脑海里将音乐生成图片记忆,这也是我背谱的一个惯用窍门。 对于像是我现在正在背的普罗科菲耶夫的协奏曲,我也采用类似的手法,先记住一些具体的模式,搞清楚它们如何变换。但与此同时,我更多的是会参照全曲宏观的整体结构,依次攻坚每个部分,从而对后面的段落心里有数。在此正好引入下一种背谱诀窍:组块记忆。 诀窍3:组块记忆 在旧金山读研的最后一年,我上过一节很赞的课叫「训练音乐大脑」,教授是一个有学院派声乐背景的神经科学家。他教授的的记忆技巧中,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就是「组块记忆」。顾名思义,就是将要记忆的内容分组成块。这样可以有效地精简大脑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同时便于分组存储更多内容。 这种方法是立竿见影的。例如说,如果要记 16 个数字,把它们分为 4 组,每组 4 个这样记起来,会比一个一个数字单独记要简单得多。组块记忆用在背谱上,可以把一首乐曲分成小段单独记忆。不过,在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要有意识地能随时将这些小块重新组装成整体,避免它们各自孤立太长时间。这也是有利于完整演奏和复习曲子的一种好办法。 诀窍4:计划,计划,再计划 将新老内容放在一起练习的做法很值得推荐,背谱时尤其如此。我一般会在每次练琴结束前拟定下一次的练习计划,以免在某些内容上纠结太久。因为很容易出现的一种状况是,前两页已经练得滚瓜烂熟,后面的部分却完全忽略掉了。 我通常先复习上次练过的内容,加固了这部分,再记忆新的段落,最后把这一大块的内容整体过一遍。对于每次练习要掌握的内容,都要事先设立好目标;如果成功做到了,给自己点赞!如果掌握它们所需的时间比你预计的要长,也没关系;下次或下下次练习时,会掌握是迟早的事,无需焦虑。这也是为什么背谱要尽早开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