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人已逝,风骨犹存 | 感悟巴金和柯灵先生与上海希望工程的爱心故事

 老王abcd 2019-06-01
 

说到中国文坛泰斗巴金,大概没有人会说不认识,但是提到“李尧棠”三个字,或许便鲜有人知。其实,李尧棠就是巴金先生的原名。

人已逝·爱心仍延续

从1995年开始,巴金先生就通过“李尧棠”这个名字,将自己一直以来积攒的稿费,陆续地捐往上海希望工程,并结对资助贫困大、中学生求学。直到很多年之后,他所做的这些事情,才逐渐为人所知晓。由于巴老本人一再表明不要宣传,所以就连其捐助的多所“巴金书库”对外也全部称为“爱心希望书库”。

       2005年年底,巴金先生去世后,他的子女根据其生前遗愿,将其稿费及家人的捐赠共计130万元,设立了尧林教育助学基金,交由上海希望工程管理,用于资助贫困学生。仅在2006、2007年,尧林教育助学基金已经资助10余名贫困大学生和云南宁洱地震灾区100名受灾学生。

命名为“尧林教育助学基金”是为了纪念巴金的三哥李尧林(1903—1945),李尧林先生早年在东吴大学、燕京大学就读,毕业后长期在天津南开中学从事英文教育,黄裳、周汝昌、黄宗江、周珏良等诸多文学界名人都曾是他的学生。巴金先生对于三哥所默默从事的教育事业,他也称许有加:“你做过十年的中学教员,不少的学生得过你的益处,他们常常带着敬爱谈起你……你像一根火柴,给一些人带来光与热,自己却卑微地毁去。……你不愿意惊动别人,但是你却播下了爱的种子。”巴金先生及其后代也正是这样默默地播撒着“爱的种子”,巴金先生生前十分关心希望工程事业,连续27次为上海希望工程捐款达56万元。而且他一贯做事低调,不让新闻媒体报道这些义举。他的子女也秉承遗风,除了继续将这种爱的接力传播下去之外,也“不愿意惊动别人”。

2008年,当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消息传来之后,身在上海的巴金先生家人关心家乡灾情,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由他们根据巴金先生生前遗愿所设立的尧林教育助学基金立即捐赠25万元,用于在四川灾区建设一所希望小学。

尧林教育助学基金资助的数十位大学生中,没有一位大学生知道帮助他们的好心人就是巴金先生,更不知道这位好心人已经辞世……一位当时就读于同济大学口腔学院的张姓同学在信中这样写道:“请您放心:我不会让您失望的,您的帮助是我最大的前进动力。最后,请允许我再说一声谢谢,尧林先生,这是我发自心底的声音。”

2019年1月、4月,巴金先生的子女又分两次将巴老的稿费50万元、20万元捐往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尧林教育助学基金。

除了巴金先生之外,一直以来与他一样,对于公益事业有着同样热忱的人,还有许多。很多人都知道,柯灵先生是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剧作家、评论家,他与巴金先生结识于30年代各自主编刊物时,情谊笃厚,此后近半个世纪里,书信往来加深了彼此的友谊。

他们二人之间的真情友谊,一直为人所感动,而外界所不知道的是,在文学上,他们志同道合,在公益上,他们也同样惺惺相惜。

柯灵故居里面所有的东西,都保持着生前的原样。柯灵60多岁开始学英语,记了很多笔记,他的夫人陈国容就是他的英语老师,柯灵不管写什么学什么都非常认真,到他去世前都是这样一个习惯。1995年亚洲文坛一个基金会给他颁了个奖,发了一千美元的奖金,柯灵夫妇第一时间把它捐给了希望工程。

虽然,他们今天都已经不在了,但他们的大爱精神,将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始终激荡着每一个时代的新青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