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金”名字的由来

 黄建伟882 2015-06-27

  W     文坛撷英

  ●马祺襄

  巴金本名李尧棠,“巴金”是他的笔名,他用这一笔名,是在1928年。他之所以笔名用“巴金”,与两个他认为值得纪念的人有关。

  1927年初,李尧棠赴法国留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时断时续创作中篇小说《灭亡》,至1928年8月才修改整理完稿,并写了序言。这是他的第一部小说。为测试艺术效果,给住在隔壁学哲学的安徽籍同窗好友詹剑峰看了。詹剑峰本喜欢小说,认真阅读过后,给予了“写得精彩,好看”的好评,并称赞他有写作天赋。这使尧棠受到鼓舞,但还没有要在刊物上发表的勇气,决定先将书稿寄给上海开明书店的朋友索非,由自己出资排印两三百本,送给朋友家人。

  按照惯例,文学作品总要署名,他打算用笔名。李尧棠首先想到了一个“巴”字,是因为在法国相处数月的北方同学巴思波,前不久跳水自杀了。他为了纪念客死他乡的巴思波,所以用一个“巴”字 ,作为笔名的第一个字。

  笔名应有两个字组成,得再加一个字。用什么字好呢?正颇费踌躇时,詹剑峰走了进来,见尧棠似在思考什么,便询问原因。尧棠如实相告,并说要找个容易记住的字。詹剑峰是个热心人,见桌子上摊着尧棠正在翻译的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半真半假地指指说:“就用克鲁泡特金的‘金’吧。”尧棠爽快一点头:“好,就叫‘巴金’,读起来顺口又好记。”随之在“巴”字后面写了个“金”字。

  克鲁泡特金是俄国的无政府主义者,宣扬消灭私有制,废除国家,建立无政府社会,逃亡国外后仍坚持固有主张。李尧棠赞同其某些观点,敬佩其斗争精神,翻译过他的多种论著,也因此乐意用他名字中的“金” 字,作为自己的笔名。

  署名“巴金”的书稿《灭亡》,寄往了上海。开明书店的索非收到书稿后,翻阅浏览感到很有可读性,有介绍给广大读者的价值,所以并没有按尧棠说的为他自费排印,而是转给了《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叶圣陶审读后决定发表。1929年1月10日,署名“巴金”的小说《灭亡》开始在《小说月报》上连载,至4月刊登完毕。10月间,《灭亡》由上海开明书店正式出版。《灭亡》的发表与传播,使“巴金”开始走进读者心中。随着署名“巴金”的小说、散文、诗歌、译著源源不断出版,“巴金”声名大振,倾倒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