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篇没有表情的短文真好!隶书的形成与成熟

 朝歌淇水悠悠 2019-06-01

http://web./view/School/Course/TabCourse

隶书入门多取汉隶经典。而实际上,早在秦统一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很类似隶书的各种写法。

左,里耶出土墨书木牍 ;右,郭店出土墨书竹简

秦统一过程中,文字也逐渐统一,但是各种写法却各有用途,所以“秦有八书”,用在不同的场合,比如起草文稿,抄写典籍,张榜公告,用在旗帜上、兵器上、量具上、诏版上,等等。也就是说,秦篆(类似于峄山碑)并不是秦的唯一法定写法。大量的秦简(这要感恩苍天在20世纪初开始有大量出土,让书体演化终于没有断层、可以理解),看上去类似于篆书,但有了隶书的笔意。

一般理解,早期隶书的出现,是为了应付快速书写,将小篆的弧改为直,画改为点,将绝对的均衡、对称,改为不那么森严,于是各种风格开始出现。

汉取代秦以后,楚地书风融入秦隶之中。汉隶从汉简开始,书写更疾速、更自由、更夸张,形成了很多波磔,也就是直画的弧度与收笔时的强调(附图,汉简中的波磔举例),结构上也不那么方整局限,常常有大小正侧之别。

悬泉置前汉简

到了东汉,尤其是在庙堂碑刻上,将不太规矩的写法,进行了规范,却保留了波磔的用笔特征,与此同时,字形的方整和略扁,也变成碑刻常见的特征,章法上从随意自由转变为成行成列。此时的隶书,已经成熟。

汉隶,还包括其他几种,摩崖石刻,简牍,帛书,器铭书等等。

从书写工具角度看,纸张、毛笔,在东汉,完全取代了简牍、硬笔,这也使得汉隶的笔法表现力更丰富。我们学习汉隶之前,往往需要学习秦篆,从中锋用笔、藏头护尾,改为可以铺毫取形,常常逆入直出。这种笔法的丰富,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重大进步,也是极为符合历史与审美逻辑的。

本课作业选择秦简、汉简、石门颂、本课程中的字,找一个相同的字,四个字同时临写,从而理解从秦篆到汉隶的演变过程。


良心、贴心、真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