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方妙用:痢疾原本只是气,调和气血气自利!

 彼案 2019-06-01

芍药汤是来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的名方,在后世用来治疗痢疾等疾病时很受欢迎,在陈修园的《时方歌括》中也有记载。书中记载“下血调气,经曰:溲而便脓血,气行而血止。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主要药物组成是:

芍药(一两)当归黄连(各半两)槟榔(二钱)木香(二钱)甘草(二钱炙)大黄(三钱)黄芩(半两)官桂(一钱半)上咀。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如血痢则渐加大黄。如汗后脏毒,加黄柏半两,根据前服。

从组成上来说,此方是来源于两个方剂,两个非常著名的方剂,一个是桂枝汤,一个是三黄泻心汤。大家都知道,桂枝汤是调和营卫的方剂,但是在这里的作用其实是一样的,刘完素认为腹痛者宜和,芍药、肉桂、甘草就是取得和之意。在很多人看来,肉桂与桂枝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初看确实如此,但是在古代有的时候的确比较模糊,所以肉桂与桂枝之间的差别不是太大,有时可以算的上是可以替代的作用。但是,因为中焦有湿热,所以桂枝汤之中的大枣和生姜被舍去了,本来痢疾的病机就有气机不通畅的因素,所以再用一些甘雍滞的药物,反而不好。

另外一组药物就是三黄泻心汤,三黄泻心汤是中医要来治疗“心下痞”的中焦有热的症状,一寒一热之间,组合成了一个经典的芍药汤。从后面的加减法看来,其实这个方取得就是此二方之意。不少医家认为,芍药汤是来自黄芩汤,也可以说有一定的道理。

除此之外,还加入了当归,加入了木香、槟榔,当归的作用主要是和血,可以补肝血,从而增强肝脏的抒发作用,理气的时候不会伤及肝阴。木香、槟榔则是专门作为理气之药,所以从这个方的组成来看,其实还是很有深意的。

尽管古代认为此方只用于治疗因为气血瘀滞导致的里急后重的痢疾,但是通过了解方剂的立意,可以灵活运用于很多疾病的治疗。比如,我们知道的常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用于治疗阿米巴痢疾。

事实上,在治疗其他肠道疾病时,也具有很好的疗效,比如我们通常知道的肠胃炎,毕竟肠炎都有下焦少腹的里急后重,所以只要是大便脓血,又具有湿热性质的下焦肠胃疾病,都以可以用芍药汤。

除此之外,只要是气血不和导致的一些疾病,都可考虑使用芍药汤。比如我们熟知的痤疮,又就是因为气血不和,导致皮下组织气滞血瘀,形成痤疮,而这种痤疮普遍都有中焦湿热的因素在,所以服用性温之药之后,或者使用辛辣痤疮就会加重。比如我们熟知的气胸症,其实就是气血不和导致的,可以用桂枝汤加减,也可以用芍药汤。

病案为例,2009年,夏秋之际,某男性,因为劳累加运动姿势不正确,自感呼吸内痛,右胸部牵拉疼痛,汗出较多,把脉发现右关脉有滑象,另外大便有里急后重之表现,心烦、发热。出现了明显的气胸,右手臂运动不便,根据情况,诊断为气滞血瘀,故而开方以芍药汤治疗,服用一剂后,大便通利,手臂运动慢慢恢复正常,三剂下肚,通身愉快,无不适。

思考:其实桂枝汤与芍药汤是相对的,也许涉及芍药汤之人本来就是想着模仿桂枝汤,因为桂枝汤加芍药,小建中汤都是从桂枝汤化裁而来的,所以此时用芍药命名,着重在泄肝,而不是调和营卫,毕竟导致肝气郁滞和里急后重的原因首要的还是肝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