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传胪戴彬元,书法精研颜真卿体,拙雅独特,为官廉洁甘守穷困

 细雨朦胧acd524 2019-06-01

有清一代,涌现出的科举名士极多,毕竟,这几乎是寒门子弟们展现抱负的唯一途径。八旗子弟,虽能轻而易举地当官,随着统治日久,有成就的人才寥寥无几,其中涌现出的文化名士,简直是凤毛麟角。清朝的书法家十有八九都属于科举人士,其中的多数,同时,还大小是个官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路,人生故事也大相径庭。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位,是天津地区科举名流,也是当地非常有名的书法家。但其一生事迹,一来模糊不清,二来非常“穷困”。为何呈现出这样的情况呢?

这位书法家叫戴彬元,百科上记载其出生于1836年,病逝于1889年,仅仅是100多年前的人物,其事迹有多模糊呢?

首先他生于哪里,现在都说不清。有说他是汉沽留庄人,又说他是川东人。反正,应该是天津名家无疑。

另外,虽然知道戴彬元是进士出身,但哪一年考中的?还是一笔糊涂账。有的文章上记载他是1879年考中的,又有记载他是1880年殿试取得名次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书画圈猜想,虽然先生生活的时代距今不过100多年,之中几经战火,各种人物的资料多有缺失,他的资料不清晰,也并不算特别。另外,大概由于他当官儿不大,官方也没有详细的资料做以备存,而他家族后代中也没人对先辈的资料加以重视,而导致其书法作品和个人事迹混淆不清。这现象,不算罕见的问题,而是那个时代共有的事实。

好在戴彬元先生的其他事迹,还是清晰的,通过现有的记载,大致能还原先生的人生轨迹。

戴彬元的一生,短短53年,可以分为求学和当官两个阶段。

戴彬元的求学期很长,从6、7岁开始一直到1879年(姑且认定是这一年)殿试成功,有30多年历史,这对于他的人生来说,占据了很多的时间。事实上,从1861(25岁)年他考中拔贡生(秀才)开始,他已经在京城担任一名小京官——候补主事,可以认为是有了正式工作了。18年后,他能考中殿试二甲第1名(殿试第四名,即“传胪”),是在职考中,这无疑是锦上添花的事,也基本圆了科举人士的梦想——中了进士!不管按哪个时间点来计算,戴彬元的科举之路,确实不容易。漫长的求学期,奠定了他雄厚的文化素养和较高的书法造诣!

以1861年当官开始算,他当了28年官。

以正式获得进士算,仅仅担任了10年官(就病逝了),戴彬元可真是不容易啊!

戴老先生考中进士后,是翰林院庶吉士,同时担任编修、官衔三品,数年后又担任江南副主事。其职位并不十分重要,但油水也不少的。

然而,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戴彬元的做法,都令人无可挑剔。

就像在担任江南副主事时,有一种潜规则——凡是当地官员所送的东西,都可以带走,嫌麻烦也可以折成现款带走。但,戴彬元不吃这一套,所供给的东西一无所取,文从沈梦了解,他说:我奉皇上的旨令来选拔人才,责任重大,又怎么能贪得无厌呢?

戴彬元选拔人才很细心,他一定要亲自考察那些人才的品行,合格的才能被录取。凡是走后门、或托关系的,若能力不足,基本上也无法过他这一关……

正是这样严格的态度和清廉的作风,戴彬元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前后担任京官近30年,他居然没有多少存款……这个当官的形象,堪称榜样人物。

也正是在京城,戴彬元的书法也曾大出风头。

他的字,虽然钻研颜真卿字体多年,取法于颜体而又有所发挥,又有柳、赵、欧、何、刘之精粹,独树一帜,拙雅独特,不与世俗同流。

考中传胪之后,戴彬元名气再进一步,许多人慕名前来求字,以能得到他的书作为光荣。北京琉璃厂的“宏道堂”、“启元斋”牌匾,正是这一时期他的书法杰作!

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戴彬元辞职回到家乡,因当官时无所积蓄,生活很是拮据,他曾依靠卖字来维持生活。

临终前,在病床上,戴彬元还不忘保持文化人的道德操守,他对儿子说:家里还欠的债务,卖一些藏书偿还吧。不要亏了每一个借钱给咱们的人!

官能当成这个样子的人,在我国当代几乎是一个传说了。犹记得,他的书法曾和黄自元并称“南黄北戴”,他还曾出版《司空诗品》。转眼间,还有几个人识得他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