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我有个讲座需要准备,所以妞妞的作业辅导就交给她爸爸了。 刚开始氛围都挺好的,父女俩一个耐心一个认真,我还想着以后可以多放放手了。 没想到,不到二十分钟,就听到妞妞在书房大声嚷嚷: 我妈从来都不这样说我! 我悄悄走过去,就听到妞妞爸扯着嗓子: 你这都不会,老师上课你都在干什么?!我看这班级群里除了你就没人做错! 到这种程度,我知道,不管妞妞爸再说什么,其实对于妞妞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她不会再听了。 这也是很多家长都会涉及到的一个雷点:选择用激将法,想通过刺激对方来达到某种目的。 而事实上,妞妞爸的这一番话,不仅不会让妞妞按照他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反而是妞妞越来越不愿意向他请教。 可以假想,这种激将法的背后则是:每次的请教换来的是一顿打击和侮辱。 妞妞爸的这一顿操作,也瞬间让我想到了后台有位家长来咨询说的一句话: 老师,您是搞教育的,您还不知道吗,我家孩子太懒了,不刺激他,他根本不会学! 我不知道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从哪里沿袭的,激将法,本身是期望利用他人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 可是,太多家长的语言和行为给孩子的直接感受是: 1. “别人家的孩子”很优秀,而且这种优秀比你好太多; 2. 我养了你简直是一种耻辱。 那么,得不到基本尊重的孩子,又怎会如你所想去努力,去改变呢? 为此,柠檬在这和大家简单说一说,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才是正确的激将法,能给孩子带来决心和动力的激将法!
与其前者消极的“嘲讽”“打击”“侮辱”; 不如学会夸奖孩子,他具备哪种更优秀的特质,怎么发挥这种特质,需要什么具体方法能改变目前不好的境况,又需要怎么鼓励他为了我们口中的【优秀】主动去努力和奋斗。 后者才是各位家长需要,也必须给予他的东西。 我有一个女性来访者名叫夏利,大二学生,曾来咨询减肥的问题。 她无数次抱怨:
说实话,减肥这个事,最主要的是减肥者本人。 但又绝不止是她一个人的事,身旁有谁在支持,如何支持可以说更重要。 如果这位母亲能看到女儿每天的坚持,不断鼓励: 加油,你可以的; 没事,慢慢来我们一定行的。 孩子的动力会更足,不至于在减肥最脆弱的时候得到的是更绝望的打击。 激将法说实话,其实是一种放大版的负面偏好,把你说的低一些,说的一无是处; 在你最难过最脆弱的时候再加一桶苦水,还踹你一脚,美名其曰这一脚是为你送力。 经得起这种折腾的人,恐怕很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