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仁宗:能力不及赵匡胤,才华不及宋徽宗,却开创了灿烂时代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19-06-02

1063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去世,年仅54岁。《宋史》记载:“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历史上的宋仁宗是一位守成之君,与宋太祖赵匡胤、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比起来,算不上名人,为民间所熟知的,除“狸猫换太子”一事,无他。但就是这样一位“平淡”皇帝,却开创了“史上文人所处的最好时代”。

宋仁宗像

“狸猫换太子”是否真有其事

狸猫换太子,是明清小说《三侠五义》的开篇大戏。话说宋真宗的皇后去世后,一直没立新后,恰巧他所宠幸的刘妃和李妃同时怀孕,于是,真宗扬言,谁生下儿子,就立谁为皇后。心狠手辣的刘妃觊觎后位已久,生怕李妃生下儿子,便与随侍太监郭槐商量秘计,加害李妃。隔墙有耳,此事被一位名叫寇珠的宫女无意中听到。不久,李妃生产,刘妃和郭槐花重金收买了接生婆,提前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放进接生用的大盒子。李妃果然生下男婴,昏了过去,接生婆趁机将准备好的狸猫当作李妃的“孩子”,把太子放入盒子,交给宫女寇珠扔到金水河里。寇珠知道这是刘妃的阴谋,不想做如此罪大恶极之事。便与太监总管陈林将孩子偷偷送到八贤王府,并告知真相。李妃生下“孽种”,被宋真宗打入冷宫,而刘妃如愿以偿生下儿子,当上皇后。不过,六年后,刘妃所生太子不幸去世,宋真宗没了子嗣,非常悲伤。当他发现八贤王府的世子聪明伶俐,且与自己的相貌相仿时,便立其为太子。刘妃生疑,想置李妃于死地,幸亏有宫人偷偷代替李妃而死,李妃被护送出宫避难。多年后,真宗去世,太子继承皇位,这就是宋仁宗。后来,包拯在办案时,发现了狸猫换太子的惊天秘密,并将李后带回宫,真相大白天下。

越剧狸猫换太子

这是民间口口相传的演义,现实版的“狸猫换太子”,没有狸猫,而是“豪夺”。赵祯的母亲李妃,入宫时只是侍奉刘后的一名宫女,后来被宋真宗收为嫔妃。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李妃诞下一子,就是日后真宗唯一长大成人的儿子赵祯。这时,正是刘后权势熏天的时候,她蛮横地将李妃的儿子霸占。李妃惧于刘后的权势,未敢反抗,母子分离,李妃积郁成疾,没几年就病亡了,终未能与儿子相认。宋真宗驾崩后,13岁的赵祯即位,军国大事皆由刘氏决断。虽然许多人知道真相,但没人敢告诉仁宗。直到明道二年(1033年),刘氏去世,燕王才向仁宗告明身世——“陛下乃李妃所生”。史载,仁宗得此消息,悲痛不已,连日不朝,下诏罪己,追封李妃为太后。

史上“收获眼泪”最多的皇帝

弄明自己的身世30年后,宋仁宗驾崩。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哀号,各地焚烧纸钱的烟雾弥漫天空,以致“天日无光”。就连偏僻山区,如四川剑阁山里的妇女也为仁宗戴上孝帽,这一景象被当时一名路过此地的官员记录下来。

据说,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辽国皇帝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前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嚎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宋仁宗的死,勾起了辽道宗内心深处的哀情,情绪稍定,他对左右说:“我若生中国,不过与之执鞭持,盖一都虞侯耳!”意思是说,我如果生在大宋,最多就是给宋仁宗当都虞侯(殿前侍卫)罢了。此后,辽国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故宫南薰殿旧藏宋仁宗皇后画像

一个国家的皇帝死了,本国黎民哭得涕泪横流(当然有的是眼睛上抹辣椒),屡见不鲜;但让敌国百姓和皇帝痛哭流涕,确属鲜见,要知道,他们不必做样子,每一滴眼泪都发自内心。论能力,赵祯没有太祖赵匡胤的雄才大略;论造诣,也不像宋徽宗那样多才多艺;但论生前死后的名声,他却是宋朝十八帝中最好的一位。赵祯庙号“宋仁宗”,一个“仁”字已经对他盖棺论定了。“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政”是儒家政治的最高理想。从孔子到赵祯,历史的年轮滚过了1500年,宋仁宗是第一个被冠以“仁”的皇帝。“为人君,止于仁”是对君主的最高评价,九泉之下的宋仁宗,肯定笑得合不拢嘴了。

一个“牛光闪闪”的时代

中国古代不乏文人政治传统,有些朝代把文人抬得很高,但只有在宋代,真正的文人政治才算实至名归。有宋一代,“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宗家法”,其正式形成正是在仁宗时代。宋仁宗对读书人非常宽容、仁慈,事关读书人的台谏制度和考试制度得到改革和完善。精神上一旦放宽松,文学、艺术、科技等各领域准能百花齐放、繁花似锦。仁宗朝就是这样一个“牛光闪闪”的时代:

唐宋八大家

文学上,柳永、晏殊独领词坛风骚,“唐宋八大家”宋占“六家”,而这“六家”全部活跃在仁宗时代;思想上,周敦颐、“二程”开程朱理学之先河;史学上,有曾公亮、宋祁、司马光等大家,司马光更是亲自操刀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书法上,“宋四家”中三家出在这一时代,他们是苏东坡、黄庭坚、蔡襄;政治上,则集合了范仲淹、欧阳修、张方平、包拯等一大批“庆历名臣”,富弼、韩琦、文彦博、曾公亮相继为相,欧阳修任参知政事,包拯为枢密院副使,司马光知谏院,王安石知制诰,可谓人才鼎盛、君子满朝;科技上,中国古代最能拿得出手的“四大发明”,有三项(活字印刷术、火药、罗盘)诞生于仁宗朝;金融方面,则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官交子。

这是一个牛人辈出的时代,这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时代,被林语堂称作“史上文人所处的最好的时代”。也正因此,实现了文人想要的理想社会,他们才把“仁”字送给了赵祯。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时代,一个理想文人社会的形成,可遇而不可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君主的素养,有时偶然性反而会起决定作用。那么,为什么会是为政四平八稳的宋仁宗,成为理想文人社会的缔造者呢?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鸟瞰北宋历史,文人政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自北宋肇始至宋真宗订立宋辽澶渊之盟,皇帝的任性、无理时不时地干扰正常的政治生活;第二阶段是真宗后期和仁宗朝,文人政治高度发达,仁宗在位42年,对文人表现出极大的尊重,朝野上下多忠义之士;第三阶段自神宗到北宋灭亡,文人政治逐渐演变为党争,成为北宋迅速崩溃的催化剂。宋仁宗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好皇帝,是因为他有着极强的角色意识——一个“仁君”角色、一个“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合作者角色、一个“居于其位、众星拱之”的和谐文人政治缔造者角色。正是角色意识,使仁宗加强了道德自律,成为一个接近职业化的政治家。

包拯墓

仁宗不光虚心纳谏,还设立了殿中侍御史里行、监察御史里行等职位,从制度上保障文人表达反对意见的权利,为文人政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苏轼的弟弟苏辙参加进士考试,胆大包天地在试卷里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说,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皇上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道听途说就敢写进试卷里,考官们打算将其治罪。宋仁宗听说后,却说:“朕设科取士,本就是欢迎敢言之士。求直言而以直弃之,天下人怎么看朕?!苏辙一个小官,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特与功名。”坚决录取苏辙。四川有个读书人,献诗给成都太守,主张“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成都太守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把他缚送京城。按照历朝历代的律条,此人应予以严惩,赵祯却说:“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写一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就授其为司户参军。

仁宗宽宏仁慈的表现,还有很多事例,一方面,说明他很在乎自己的明君角色;另一方面,这种包容大度的胸怀也深刻影响了文人士大夫的心态。名臣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而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精神,成为庆历士人践行政治伦理的标志,正是仁宗朝良好文人政治环境涵养的结果。

当然,宋仁宗也有很多毛病,谈他的“仁”,不是有意拔高,而是为探究和谐文人政治环境形成的原因。中国历史上出了几百位帝王,能做40年以上皇帝的不足20人,能谨慎行使权力的更是少之又少,宋仁宗做了42年太平天子,却为人宽厚、克己自律,开创了一个璀璨的时代。“仁宗虽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皇帝)”,此言甚是中肯。

阅读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