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明:诊治痒证八法】

 昊晟堂 2019-06-02

张明诊治痒证经验

中医将瘙痒归因于风、湿、热、虫、血,认为瘙痒是由于风、湿、热、虫之邪客于皮肤肌表,引起皮肉间气血不和,或由于血虚风燥阻于肤间,肤失濡养而成。针对此病因病机,根据张老多年临床经验,将其治疗瘙痒的方法归结为:疏、祛、清、养、洞、镇、搜、杀等八法。

(1)疏者,疏风也

风为百病之长,其性走窜。风盛则痒。风邪客于肌肤,致使营卫不和而作痒。其临床特征为发无定处,走窜不定,遍体做痒,或发风团,时隐时现,退后不留痕迹。如瘙痒症、荨麻疹。治以疏风为主。风邪得以疏,而痒何患不去?祁坤《外科大成》:“凡风热客于皮肤,做痒起粟者,治以疏风。”以消风散加减。

(2)祛者,祛湿也

湿为阴邪,其性黏滞,善流窜。水湿流于肌表,浸淫、蚀腐皮肤而作痒。其临床特征为皮损浸淫四窜,多为水疱、脓疱、黄水淋漓,如湿疹。治当祛湿。然而湿邪之生者不同,治宜不同。湿热为主者,当清热利湿以止痒,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加减治疗。若脾虚湿盛者,当健脾为主,脾胃健则湿浊自去,除湿胃苓汤加减。湿邪祛除,由湿所致之痒何以不止?

(3)清者,清热也

热胜则痒。《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外科启弦》解释:“诸痛痒疮者属心火,盖火之为物,能消烁万物,残败百端故也”。其临床表现为皮肤瘾疹,灼热作痒,甚则璨烂淋漓,结痛成片。如银屑病。治疗当以清热,热去则痒亦止也。叶天士言:“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以犀角地黄汤合消风散主之。

(4)养着,养血也

“风盛则燥,风动则痒”,血虚易生风化燥致使皮肤失润泽而作痒。临床表现为皮肤粗糙、变厚、干燥、脱屑、作痒。如瘙痒症。如对此应治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李中梓《医宗必读》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祁坤《外科大成》亦言“:血虚作痒者……当润燥。”许克昌《外科证治全书》“:肝家血虚,燥热生风,不可妄投风药,养血定风汤主之”。以当归饮子或四物汤合消风散主之。

(5)润者,润燥也

津亏则皮肤失其濡润,且津血同源,津亏则血亦虚,故津亏亦可化燥而作痒。其临床表现除有皮肤粗糙、变厚、干燥、脱屑、作痒之外,还会有唇干、口渴、大便干等症状。如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对于兼见津亏者,在疏风、清热、养血的同时,治以生津润燥而止痒。可在消风散或当归饮子的基础上,加滋阴之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6)镇者,重镇也

痒易扰神,致使患者烦躁不安、夜不能寐。如神经性皮炎。重镇可以安神,可以平肝潜阳熄风。《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且心合神,肝主魂。神魂得安,何患痒不止?因此,对于顽固性瘙痒者,在疏风、养血、润燥、清热等基础上,可加一些矿物类药,重镇以止痒。

(7)搜者,搜风也

肝血虚易生风化燥,肝阳亢亦易生风。而虫类药物具有搜风通络之功效。因此在瘙痒难止之时,可加入虫类药物以搜风止痒。如乌梢蛇甘咸而温,专入肝经,有祛风攻毒之功,且能引药直达病所。蛇性走窜,亦善行而无处不到,故能引诸风药至病所,自脏腑而达皮毛。全蝎善走散,人肝经,走而不守,能熄内外表里之风,亦能引诸风药入达病所。

(8)杀者,杀虫也

皮肤生虫,虫行皮肤,则易生痒。临床症状可表现为浸淫蔓延,黄水频流,状如虫行皮中,其痒尤烈,且有传染性。如脚湿气,治疗此类疾病,可以用二矾汤外洗,虫得以杀,则痒得以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