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泉道”塑泉城——如何运用线性链接塑造城市品牌

 Tomsp360lib 2019-06-02

随着城市由量变走向质变,能够承载自然特色、历史文化、城市品质的优质公共空间逐渐成为城市重要的竞争力,是一个城市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对公共空间日益重视,公共空间的塑造与改良成为了许多城市的重点工程,公共空间的品质提升也逐渐从点状空间的修复改良发展到线性空间的链接上。如波士顿的自由之路将波士顿历史城区的重要景点进行了串联;汉诺威的红线记录了城市的成长轨迹;济州岛的偶来小径更是把整个济州岛的自然人文空间联系在了一起,成为济州岛整体层面的文化空间体系;新加坡从城市花园到花园中的城市,更是利用公园联系道计划将城市绿地、广场、外围开敞空间等公共空间资源联系在一起,组织了多样的出游体验线路。

图 美国波士顿自由之路与德国汉诺威红线(来源:波士顿自由之路地图来自冬眠了的波士顿游记,红线地图来自HANNOVER MESSE的出行指南)

波士顿自由之路与德国汉诺威红线都是在老城区展示历史文化景点,主要使用人群是游客,长度都为4.2公里左右。

图 济州岛偶来小路(来源:济州岛OLLE官网)

偶来小径是济州岛用来展示当地文化和自然特色景观的重要途径,偶来小径环绕着济州岛,可以被划分为26个小路线,也可以连起来成为环岛的游线。每个小路都标记了本条特色道路所包含的景点、长度以及难易程度。偶来小径已成为来济州岛环岛之旅的重要指引。

图 新加坡公园联系道(来源:新加坡公园绿化局官网

https://www./gardens-parks-and-nature/park-connector-network)

新加坡绿地公园局近年提出了建设联系公园绿地的联系道计划PCN,目前已经完成了300公里的公园联系道,形成了6个大环。这六个大环联系了当地重要的开敞空间,如河流、公园、绿地等,满足不同区域居民和旅游者的需求。

综观国内,也有城市开始尝试线性的公共空间体系。如福州推出的福道,广受市民好评,成为联系福州山体景观的重要线性链接;如上海整个滨水带的打造,逐渐成为上海新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滨江带的日益丰富,老工业遗迹、支流河流、甚至闲置的临时用地都在这条线性的走廊上被盘活。另外,一些城市的规划设计也在尝试线性空间对城市的织补,如无锡老城也提出了锡径、泉州老城也试图用线性的空间将老城的文化进行呈现。

那么在泉城济南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济南有历史、有文化、有泉水、有特色,只是这些特色被高速的发展,挡住了,藏住了。随着对这些特色被隐藏起来的遗憾日益加深,我们也在不断思考,有没有一个方法可以重新唤起泉城济南的记忆,将这些特色通过线性的指引、链接向大家呈现出来?泉城济南的“泉”文化是不是可以通过这些一条线索成为存量时期城市发展的抓手?泉城的品牌是否可以被重新塑造起来?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在不同尺度的项目中开始探索,在《济南总体城市设计》中正式提出“泉道”,作为济南公共空间体系建设自上而下的重要指引之一。

济南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呢?如果在搜索引擎上直接搜索这个城市,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标签:“泉城”、“山东省会”、“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历史文化名城”、“史前文化发祥地之一”。毫无疑问,济南拥有很多名片,趵突泉、千佛山、大明湖都是为人所熟知的地方。

但是这个颇负盛名的省会城市近年来却一直无法在省内建立全面的领头地位。无论是在经济发展上,还是在城市特色的塑造上,济南时常需要追赶青岛、烟台等沿海城市的步伐。在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的研究中,济南除了在2013年入选一线城市,已经连续4年跌入二线城市。从城市GDP上看,济南在2018年以微弱优势反超烟台,摆脱“千年老三”的尴尬,但与青岛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济南在经济上的省府地位并不突显。在未来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功能、促进新旧动能业态转化的背景下,济南也需要通过塑造城市空间特色,形成更高品质的生活工作环境,进而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推动城市的稳健发展。

城市文化与城市特色正日益成为城市最重要的竞争力之一,塑造城市品牌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纵观新一线城市,无一不拥有清晰的城市形象和气质,城市品牌在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泉城济南也有最知名的特色资源——“泉”,但在当代的城市发展中,济南似乎一直没有找到有效发挥泉资源特色的途径。建设西客站地区、发展CBD、打造长清大学城、合并章丘、北跨黄河发展,但对于城市品牌与特色的塑造却一直差强人意。

图 新一线城市明确的城市特色(作者自绘)

1.泉城的特色资源

那么济南的资源如何呢?泉城济南拥有众多标签,这些标签往往对应这个城市的特色资源。总结下来,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泉为中心的自然资源;二是丰富深厚的文化遗存资源。

图:济南市域自然资源图(图片来源:济南市总体城市设计)

济南南依泰山山脉,北跨黄河,具有“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的独特风貌,既拥有大山大水,蜿蜒的黄河,也拥有小山小水,齐烟九点,近郊山丘,百泉争鸣,小河流淌。150 余座山体和100 余条河流与城市有机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山水泉城”整体意向。

1.1 以泉为中心的自然资源

济南自古就以独具一格的山水景致吸引了大批的文人骚客在此驻足,吟诗撰文,可以说山水是济南印象的根基,在这样的山水下也产生了独特的历史人文、城市空间

山体是孕育泉水的重要场所,济南山体资源丰富,城市南部带状连绵的泰山北麓,部分山体连绵入城,如英雄山、千佛山等,成为城市重要的休闲开敞空间。城市北部孤山点点,形成 “齐烟九点”的特色城市意向,著名的《鹊华秋色图》描绘的就是齐烟九点中鹊华两山的胜景。

泉水是济南的灵魂,是济南的文化标记乃至世界标志,是济南城市观光旅游与休闲游憩的重要节点,彰显了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风貌。济南城内百泉争涌,古来便有名泉七十二之说。古人曾经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美誉。老舍笔下的济南,也描绘了泉水映衬下的恬静色彩。

图:济南历代名人对济南山水的描述(作者自绘)

除了泉水外,济南还拥有丰富的河湖资源。就大型水域来说,济南特殊的地形地质形成了“城内有湖、城外有泽“的特色;就河流水系来说,除了黄河、小清河外,泰山北麓也形成了众多水系支脉。从济南老城的演变可以看出,自古以来,围绕泉水所构建城市山水格局一直是济南城市风貌的重要基础

图:济南山水格局演变图

自唐朝开始,济南城市的发展一直围绕着泉水发展,泰山山脉一直是济南南部的天然屏障,也是济南“江南小气候”形成的关键山水条件。济南的山水也成为了历代诗歌称颂的重要内容之一。

1.2 丰富深厚的文化资源

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济南还拥有清晰的历史脉络,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鲜明地体现在城市不同空间区域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展示区域。除了丰富的物质遗存,济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十分多样。发达的手工技艺不仅展现了自古以来济南人的智慧,还留下了传承延续至今并向外展示济南技艺的产品,是展现济南人文特色的最佳载体。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济南的内在优势,有能力显形,有需求显形。 

图:济南历史文化遗存分布分析(来源:济南总体城市设计)

2.特色资源与展示困境——好资源,看不见

通过对特色资源的盘整研究,可以看出无论在自然资源还是文化资源上,济南都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如果进一步的研究分析这些优势在城市特色塑造中的展现,又会发现多样的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这些好资源为什么看不见?这些名片为什么没有得到体现,从而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筹码?

2.1 被遮挡的自然资源

如果要问济南的城市风貌是什么,大多数济南人都会说出当地人耳熟能详的五个字——“山泉湖河城”。泉城济南的山泉湖河城,清楚地说明了自古以来这个城市的独特意象,即山生泉,泉汇成河,河积成湖,河湖畔建城。山泉湖河城不但明确了城市重要的资源要素,更是阐明了城市与自然资源之间的逻辑关系,说明了城市和山泉湖河之间的关系。

但是50年代以来,随着济南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工业城市的跳跃型发展,到后期建设板块逐步进入山河间的蔓延式发展,“城”的不断扩大使山泉湖河与老城原有的关系日渐瓦解,但扩大后的济南城也未建立起与山泉湖河的新的逻辑关系。

图:新老泉城五要素关系图(来源:济南总体城市设计)

如何梳理大济南山泉湖河城的呼应关系,建立自然文化要素保护和利用的方式成为了这些资源是否能够成为城市品牌的关键。

2.1.1 自然要素的保护和利用:

近年来,济南市政府对自然要素的保护与利用日益重视,保泉行动涉及了关于山体、水体等相关要素的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甚至部分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都让位于泉水保护。但是在保护之余,对山泉湖河的展示与利用还存在许多问题:

· 泉水景观存在“找不到”、“用不了”的问题

拥有众多泉眼的济南,尚未建立完善的泉水体验观赏的体系。目前,游客多依托护城河,对其沿线的泉眼进行体验探访,但众多散布于老城内各处或位于单位大院内部的泉水空间难以被游客所发现。同时,泉水点目前的展示方式仅仅为名字介绍,个别泉点有少量的历史说明,以及晦涩难懂的泉水形成地质说明。

自古以来,泉水和泉城市民关系紧密,泉水畔是取水、洗衣、游泳、泡脚、嬉戏的重要日常交往空间。然而,这种由“人” “城” “自然要素”组成的特色风貌,却在时代的发展中逐渐丧失了人的参与,变成了“被保护起来”的纯景观

图:王府池子的改变(来源:游泳照片来自百度图片,禁止后的图片来自于项目组拍摄)

禁止游泳后的王府池子,水面平静,但是缺失了人文场所的内容。这样的保护方式究竟是否符合城市特色的塑造呢?

· 山体景观“被遮挡”、“不易达”

济南的山体整体高度较低,随着城市高强度的开发,山体被侵占,视线被遮挡。颇具特色的齐烟九点逐渐隐没在城市北部的众多楼宇中;跨越黄河两岸的鹊华两山也面临着如何展示的问题;城南甚至出现千佛山近在眼前却难以看到的尴尬现象。

· 河湖景观“看不到”、“够不着”

济南是一个水景丰富的地方,黄河与小清河之间多湖泊泽地,泰山北麓发源的水系形成诸多季节性河流。但是在高速的城市拓展下,众多的河流水体或被道路建设所掩盖,或被遗忘在城市的背街角落。

图:济南城内河流的景象(广场西沟、全福河)
(来源:项目组拍摄、百度街景)

2.2 被掩盖文化资源

除了自然资源,济南众多的文化资源也在市井中沉寂,尚未成为这个城市的重要竞争力,可谓可惜。老城中的历史保护建筑鲜有开放,龙山文化博物馆门可罗雀,商埠区的近代建筑展示利用不足,更不用说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山东厚重的文化需要更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展示方式,让这些文化资源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静态中,而是让更多的人去发现、感受和体验。

图:济南明府城内难以找到且不开放的历史节点
(来源:项目组拍摄)

总的来说,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文化资源,济南的特色资源要素本身都还在,政府也正在努力的保护修复中。但这些要素在城市的发展中,逐渐被遮了起来,藏了起来,既看不见,也找不到。所以,泉城的特色不是不见了,而只是被“挡住了”。

3. 泉城特色塑造路径的探索

3.1 多种方式的探索与效果

在泉城特色的保护与展示上,济南市自然资源局、住建局等单位从未停止过探索和尝试。在区域性的体系研究方面,多类型的规划设计研究一直在进行,如《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济南显山露水专题研究》、《泉城特色风貌带规划》、《明府城保护改造总体策划》等。在具体重点地段中,也不遗余力地保护城市肌理与建筑,先后进行了宽厚里、老商埠等城市重点历史文化地段的城市设计和工程建设;在建筑设计中,地标建筑也在尽量体现泉城特色要素,如CBD片区的五栋超高层建筑就分别代表着“山泉湖河城”五个要素,通过建筑设计手法进行意象表达。此外,一些街道家具、栏杆设施也通过特殊纹样、字体等来体现泉城特色。

图:济南在特色宣传中的各种尝试(来源:项目组拍摄)

但是目前展示泉城特色的多种手段和方式并未呈现出良好的效果:区域性的规划设计需要有力的管理导则和进一步深化设计才能实现规划目的,否则多数规划设计只是流于表面的分析和概念;零星的建筑项目被建设起来,成为可以代表一定济南形象的标志物,但是孤岛式的项目无法产生更广泛全面的展示效应,只能作为城市特色的细小片段;与此同时,被赋予象征意味的建筑设计,在缺少说明的情况下,人们难以将其与“泉”直接联系在一起;而各种纹样、图片的使用,由于样式众多,互不相同,难以形成高识别度的城市符号。

图:济南CBD中的“山泉湖河城”五栋建筑
(来源:济南规划局公众号“我的泉城我规划”)

3.2 特色塑造路径的思考——线性空间的链接

尽管城市管理者及社会各界在“泉文化”和泉城特色的展示上都做出了多种尝试,但是泉城特色品牌的凸显依然不够系统、充分。城市规划已经进入下半场,存量、品质、人民的生活已成为规划设计的焦点。我们在思考,是否可以从人民的角度出发,打破符号、意义、视廊等传统特色塑造的方式,在人民生活交往的场景和空间中通过线性链接将“泉文化”真正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让人们在生活和使用中切切实实感受到“泉文化”的存在

这样的线性链接的方式,是否能将区域性体系化的规划、塑造场所的城市设计以及标识、纹样等细部设计整合在一起,来体现泉城的特色呢?是否有可能将这些深埋在市井中的特色展示出来,联系起来呢?

· 最初的契机:老城文化节点的挖掘和串联

在济南老城的设计项目中,我们首次发现老城中散落的泉水点、保护建筑数量众多,但是可达性很弱,很难寻找和发现。为了将这些老城的文化节点进行挖掘和串联,我们学习参考汉诺威红线、波士顿自由之路等,尝试性地提出了“泉道”的概念,希望首先有一条线路将这样可观可感的城市特色节点进行链接,人们只要顺着“泉道”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这些历史、自然节点。同时,“泉道”的建设也能够进一步促进沿线节点的修复和提升,成为老城区存量更新和城市双修的重要抓手。

图:老城区的“泉道”线路初步设计,用以链接老城区各种特色资源节点
(来源:济南特色街区提升项目)

· 新城的补充:新城“泉文化”的体现方式

在老城区提出“泉道”后,那么城市新发展地区和泉城的关系是什么呢?显然,城市新发展地区如何体现泉城文化也一直是城市规划设计关注的重点。我们在济南多个城市设计项目中都在不断尝试泉水文化及空间特色的延续。从“泉道”的概念出发,新城中“泉道”也可以成为传承“泉文化”意象、展示特色空间的串联线路,新城“泉道”将不仅仅串联景点,而且将重要的公共空间与设施进行链接,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交往的重要活动场所

图:新区发展中的“泉道”尝试,用以展现新区特色以及链接公共设施
(来源: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区中心区城市设计)

4.利用“泉道”重塑泉城品牌

通过多个济南项目的思考和尝试,我们在总体城市设计中系统地提出以“泉道”体系来重塑泉城品牌,将泉文化、泉特色融到日常生活中去,用慢行路径和公共空间体系来展示和体现泉文化。那么“泉道”对于济南的意义将不仅仅是一条活动路径,更是城市品牌塑造的重要标志。

“泉道”是一个特色的公共空间体系,以线性的公共线路来串联、标识济南的特色要素空间——即“泉道”体系。在近年的实践操作中,我们通过自上而下的体系建设以及自下而上的工程建设,全方位推进济南“泉道”的建设。

4.1 塑“泉道”——济南总体城市设计建立泉城“泉道”体系

大家一直叫泉城济南,济南作为泉城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泉水是济南的灵魂、文化标记、世界标志。泉水作为济南城市最具特色的宝贵资源,应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通过城市设计的方法全面提高人们对泉水的认识、感知和体验,突出泉城特色。因此总体城市设计紧抓“泉”要素,重塑“泉”要素的核心价值。从总体层面提出“泉道 公共空间”的概念,在泉城建立“泉道”体系,将泉的价值在全城演绎,将“泉道”打造成为济南独有的城市品牌。

“泉道”体系将从生态意义上的泉进行拓展,“泉道”体系包括“泉眼”、 “泉景”、“泉道”三个重要的要素。

· “泉眼”

“泉眼”是真实的泉水节点,将散布在城市中的泉眼亮出来,对“泉眼”周边的服务设施和风貌进行提升。以名列七十二泉的名泉为核心,囊括趵突泉、黑虎泉等五大泉群和其他城中名泉,逐步对泉眼空间及周边环境进行整理提升,在保护泉水生态要求的基础上,加强人民与泉水的互动体验。

·“泉景”

“泉景”的概念既包括了泉城中的一些传统景点空间(历史空间、开敞绿地、山体公园),也包括城市新发展地区所塑造的特色节点空间。对新建地区,尤其没有泉水的城市组团,选择合适的节点中心地区,发展城市公共艺术,以空间尺度、场所演绎、水体景观、公共艺术作品展示泉水空间意向,打造精致的公共空间,演绎老城水系空间尺度。通过对“泉景”进行场所设计,实现泉文化在新城新区的延续。

·“泉道”

以水绿线性开敞空间、城市街道为依托链接重要公共空间、历史古迹、公共服务设施,组织环绕泉水、串联公共节点的“泉道”。重点打造老城“泉道”系统,形成泉城名片空间。

图:济南“泉道”体系(来源:济南总体城市设计)

通过“泉道”体系的构建,济南将逐渐形成自己的魅力文化展示体系。这样以“泉道”体系为依托,以点带面,“泉道”织网,既展示古泉眼,也展示新泉景,打造只属于泉城的泉水文化和风貌景观。通过串联特色空间的“泉道”,不但让泉水显现出来,同时也让济南其他的自然要素、历史文化、时代特色显现出来。所以,“泉道”并不是简单的慢行路径的概念,而是一张展示城市特色的名片、一条链接人民生活的桥梁,近而成为泉城发展之道。

4.2 落“泉道”——新旧不同片区城市设计落实“泉道”体系

在总体城市设计的指引下,在不同片区的城市设计中我们开始逐步落实”泉道”。”泉道”在老城是文化的链接,在新城将成为公共设施以及特色空间的联系。

4.2.1 老城区的落实

梳理老城区的泉水空间及文化展示空间,建立老城“泉道”地区,形成老城“泉道”体系,进而依托“泉道”,设计老城旅游游线。“泉道”将串联老城主要泉水、旅游景点、历史古迹、公共建筑,将“泉道”符号化,使之成为突出“泉城”特征形象的公共艺术。

图:黑西趵北“泉道”实施设计图
(来源:黑西趵北街道更新提升项目)

4.2.2 新城区的落实

对于没有泉水资源,也鲜有历史景点的新城区,“泉道”要不要继续延展成为了一个探讨的话题。通过多次专家讨论,认为“泉道”概念是在济南构建一个特色的体系,这个体系超过了“泉”的实际概念。因此我们也在一个全新的城市建设区域——黄河北岸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中心区中,对“泉道”体系进行设计落实。通过将泉水独特的空间意向以及场所感通过新设计予以体现,将泉水的空间尺度植入新城,以“泉道”串联重要的公共空间、设施节点空间。

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区引爆区中的”泉道”设计
(来源: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区中心区城市设计)

4.3 建“泉道”——老城更新提升项目实施“泉道”设计

最后在建设终端,“泉道”在老城区大明湖路及黑西趵北路街区更新提升的实施项目中率先进行了建设实践。

4.3.1 特色的标识链接系统

首先,“泉道”是一套特色的链接系统,那么这套系统需要统一的色彩、样式等。因此一套标准化的济南“泉道”设施及logo设计是必需的,同时还需要明确“泉道”铺装的形式和样式。

“泉道”颜色以泉城广场的“泉标蓝”为参照,形成统一的颜色形象,“泉道”上的城市家具设施将尽量体现“泉标蓝”的颜色设计;特色铺砖表面采取了泉水波纹的纹路设计,在雨天以及天晴后会形成特殊的路面效果;同时以“泉道砖”突出“泉道”空间的特色性,在夜晚辅以灯光照明进行提醒。

同时“泉道”也建立了一套独特的空间导视系统来串联节点。在人行步道的两端,设置了本区域的景点砖,说明区域内所涵盖的景点,同时景点砖具备可替换性,在未来的更新中,可以随着节点的变化更替道路上的景点砖。在重要路线的转折接续区域,将在路面上通过铺装直接指引景点的方位。

图:“泉道”样式的初步设计(上图,“泉道”铺装纹样的设计;下图,区域景点砖的布局)

图:“泉道”样式的初步设计(上图,“泉道”铺装纹样的设计;下图,区域景点砖的布局)
(来源:黑西趵北街道更新提升项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