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CC2019丨赵清教授:揭秘心房颤动的康复治疗

 yadi1568 2019-06-03

编者按: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严重危害公众健康。2019年6月1日,在第十三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心脏康复论坛的心脏康复临床实践专场上,来自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赵清教授就临床实践中如何开展房颤的康复治疗作专题解析。

OCC2019丨赵清教授:揭秘心房颤动的康复治疗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赵清教授

OCC2019丨赵清教授:揭秘心房颤动的康复治疗

房颤概述

作为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现实临床实践中房颤的患病情况不容忽视。调查数据显示,中国35岁及以上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达0.71%。房颤一方面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危害公众健康;另一方面还会给个人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房颤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回顾过去,房颤的治疗措施不断丰富,药物治疗、电复律、抗凝治疗、导管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以及杂交手术,这些为房颤患者带来了多种选择。近年来,人们发现,康复治疗对于改善房颤患者的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房颤的康复治疗

房颤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运动康复,另一方面是多重危险因素管理。对于房颤患者,在康复治疗前我们要进行多个方面的临床评估。具体来说,要进行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评估房颤的情况;要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了解左右心房、心室的大小以及功能还有瓣膜的情况;要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CTA或冠状动脉造影、心肺运动试验或平板试验等负荷试验以及6分钟步行试验等,全面了解患者总体情况。

就运动康复而言,需注意运动的强度。研究发现,中等强度运动可降低男性及女性发生房颤的风险,减少房颤负荷,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而高强度运动可增加男性房颤发作风险。就多重危险因素管理而言,有关房颤消融术后患者的队列研究ARREST-AF队列研究显示,血压控制、体重管理、血脂管理、血糖控制、睡眠呼吸暂停管理、戒烟限酒等综合管理有助于提高房颤导管消融的长期成功率。

OCC2019丨赵清教授:揭秘心房颤动的康复治疗

需强调的是,运动训练时若患者出现下述情况应马上终止:①心绞痛发作、严重气喘、晕厥、头晕、跛行;②发绀、面色苍白、虚汗、共济失调;③收缩压随运动负荷增加而下降或收缩压>240 mm Hg、舒张压>110 mm Hg;④室性心律失常随运动发生频率增加;⑤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超过1 mm;⑥新出现二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⑦其他体力活动不耐受的体征与症状。此外,需注意的是,对于拟行高强度锻炼者(尤其有心血管高风险、服用氟卡胺者、平时锻炼少或中等强度锻炼着),应推荐先进行负荷试验;运动强度的选择应坚持个体化原则。另外,电复律或导管消融术后一般在1~6周开始运动康复。当然,运动康复锻炼时应谨慎防治摔倒,避免摔伤出血。对于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则建议药物在晚上应用。还需特别提醒的是,延长高强度耐量训练容易促发房颤。

总之,房颤的康复要注意运动的时机、个体化地选择运动强度,并在出现不宜运动的情况时及时终止;还要加强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