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读倒读都可以的诗词,你可读过?领略古代“奇葩”修辞——回文

 大唐木子 2019-06-03

正读倒读都可以的诗词,你可读过?领略古代“奇葩”修辞——回文

前言

最近,不孬在随意翻读《苏东坡全集》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苏轼这位大文豪也有“闲情雅致”的一面。《记梦回文二首》按照苏轼自己的说法,这两首诗是他在梦中用白雪煮茶,伴着美女的歌声,细细品茶时所作,充满了闲情雅趣。这两首诗是典型的“回文诗”,意思就是说,正着读、倒着读都可以的诗。小伙伴们试着读一下,感觉是不是有些“奇葩”呀?

正读倒读都可以的诗词,你可读过?领略古代“奇葩”修辞——回文

苏轼《记梦回文二首》

今天,不孬就想用这样一篇图文,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所了解到的中国古代文学当中比较“奇葩”的一种修辞手法——回文。欢迎小伙伴们大胆地批评指正,留言、私信都可以哦!

“回文”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回文”一直被学术界定义为一种修辞手法,它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让作品充满文学趣味和艺术美感。但想运用好“回文”难度非常大,需要有非常扎实的文学功底,以及文字运用的深厚积累。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使用“回文”这种修辞手法的作品数不胜数,这也体现了我们的古人智慧与文学方面的成就。下面笔者会按照“回文”运用的难度大小,由简至繁地列举几个比较经典的例子。

通体回文

最为经典的就是下面这首《题金山寺》,这首诗流传甚广,作者是谁也不能确定,笔者在此就不展开讨论了。这首诗顺读起来是在描写一整个晚上的景象,倒读则是一整个白天的描写。无论正读还是倒读,都十分有意境,算得上“回文诗”中的精品之作。

正读倒读都可以的诗词,你可读过?领略古代“奇葩”修辞——回文

经典回文诗《题金山寺》

上下阕回文和上下句回文

这两种“回文”形式在宋词中不算少见,上下阕回文是指下阙作为上阙的“回文”,整理又构成一首完整的词,上下句回文是指每一个整句都运用了“回文”,下半句是上半句的“回文”。例如:下面这两首宋词苏轼所作的《西江月·咏梅》和梅窗所作的《菩萨蛮·咏梅》(选自宋代桑世昌《回文类聚》),上下阕回文上下句回文运用在宋词之中会更显韵味,在古时候唐诗宋词都是可以随着音乐吟唱的,这两种形式的“回文”可以让作品更贴合音乐的韵律感。

正读倒读都可以的诗词,你可读过?领略古代“奇葩”修辞——回文

上下阕回文《西江月·咏梅》

正读倒读都可以的诗词,你可读过?领略古代“奇葩”修辞——回文

上下句回文《菩萨蛮·咏梅》

文体回文、词牌回文以及诗词回文

这三种“回文”形式难度更上一层,文体回文可以把七言绝句诗变为七言古体诗、五言律诗变为五言古体诗,例如:下面这首《秋兴》(选自《当代回文诗词选集》)。

正读倒读都可以的诗词,你可读过?领略古代“奇葩”修辞——回文

文体回文《秋兴》

词牌回文是指通过“回文”可以改变词的词牌,例如:下面这首《卜算子·雪江晴月》倒读就变成了《蓉渡词》的词调。

正读倒读都可以的诗词,你可读过?领略古代“奇葩”修辞——回文

词牌回文《卜算子·雪江晴月》

诗词回文是指一个作品通过正读或者倒读,可以形成诗和词两种体裁,例如:下面这个作品正读可以读成《虞美人》的词调,倒读可以读成一首七言律诗。

正读倒读都可以的诗词,你可读过?领略古代“奇葩”修辞——回文

诗词回文《虞美人·寄怀素窗陈妹》

读到这里,小伙伴们是不是已经开始感叹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了?还没完!

对于“回文”来说,上面这些都属于小儿科,真的变态级别的“回文”是“图形回文”。

“图形回文”最著名的就是苏蕙所创的《璇玑图》,全图由841个字组成,29*29分布排列,通过分区域、横读、竖读、斜读、交叉、正反、跳字、叠字等方式可以读出不同体裁的诗。《璇玑图》创作于秦代,据传背后还有一段苏蕙的悲惨爱情经历,不孬在这里就不加以赘述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了解一下。从古至今,一直就有无数的文人墨客尝试研究透彻《璇玑图》,直到明朝,有一位名叫康万民的学者,研究出了一套真正的完整的读法,一共可以读成4206首诗。小伙伴可以按照下面的图,自己尝试研究一下。

正读倒读都可以的诗词,你可读过?领略古代“奇葩”修辞——回文

图形回文《璇玑图》

对于“回文”这种修辞手法,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从古至今,学术界对于“回文”这种修辞手法还是存在比较大的争议。许多人甚至有不少文学大家,都很瞧不上使用“回文”这种修辞手法完成的文学作品,认为它们都登不了大雅之堂,纯粹是为了显摆自己的才学而“故弄玄虚”。不可否认,刻意地使用“回文”这种修辞手法,的确会限制文学作品本身的品质以及影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深度。

但换个角度去想,对于创作者而言,这些使用“回文”这种修辞手法完成的文学作品是凝结了他们的智慧和对文学极致地追求。对于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而言,运用“回文”这种修辞手法所完成的作品,会大大增加作品的文学美感,带给我们更多的艺术享受,很也值得我们这些现代人去品味和体会。

因此,我们应该客观的去看待“回文”这一历史悠久的修辞手法,以更包容的心态去接受并学习它,把它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笔者的话

“回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有修辞手法,是其他语言也是不可能借鉴的。“回文”能够在文学作品中使用,也是因为我们有独立的语言特征。每一个汉字都有独立的多元性,这是“回文”可以存在的基础,正读和倒读会要求每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语境都有不同的意思,甚至需要改变词性。这个要求要是放在别的语言体系中,是根本做不到的。

再者,对于没有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回文”这种修辞所带来的文学美感与艺术体验,也是很难理解的。它所带来的这种文学感受,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之上的。中国传统哲学讲究“往复循环”,就像“太极”一样,反复的事物可以给我们带来很“踏实”的感觉;中国传统美学讲究“对称”,就像皇家建筑一样,对称的事物也可以给我们一种“高大上”的体验。“回文”这种修辞手法给我们中国人的感觉,恰恰就是这两者的组合。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回文”只是其中一个非常小的一个点,不孬在这里也只能简单的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与理解,也希望各位小伙伴可以与不孬多多的学习交流,共同发扬和继承我们传统文化,宣扬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关注我,不孬带你读出自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