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用笔图示论——以起笔为例

 摄影姥 2019-06-04

以下为2003年的专利说明(原专利号:ZL03336084.7),今先公开部分内容。

好像记得启功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讲书法用笔的写法,常常是用箭头路线上拐、下拐、左拐、右拐来表示,实际上,如果完全按此来写,必然学不会书法”(大意如此。曾在某杂志上见过,原文已忘)。

这是因为,以往书法教材上的讲法和图示,并不能真正揭示其写法,但又往往难以说清,所以自古学书必有师授或亲见师作才能有所进步;至于自学者,仅靠教材和古人书论,是很难成功或入门的,反不如不看教材和书论而只临古帖,或者偶有暗合处。

以往教材中起笔(如楷书横画)的讲法或图示如下:

书法用笔图示论——以起笔为例(原专利内容)

以上图示或讲法的理论基础无非有以下三点:

①逆入落笔。其依据据说是来源于传为汉代蔡邕《九势》的“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其实蔡邕此语可分为几种情况分析:

1、作为篆隶的落笔。因为,蔡邕生活的时代,书法还只有发展到篆、隶及章草(蔡邕尤善隶书),当时,书法中常见的楷书、行书及今草、狂草等尚未发展成熟,他岂能预知后世书法字体的具体写法?而我们细观篆、隶、章草的起笔(如横画),也确实多呈圆形或“蚕头”形状,这说明其落笔(指横画)一般多是向左下或弧形落入,把它们称作“逆入”(在篆书也有称之为“裹锋”)落笔,自无不可,而且一般也确实能够“藏锋”。

2、作为笔势往来的空运动作。如果是指楷书,则只能是指笔势往来的空运动作:由于汉字书写的规律或笔顺,如横画是从左到右,所以一般要把笔提到笔画左边才能开始;竖画是从上到下,所以一般要把笔提到笔画上边才能开始……这样便使得上下两个看似并不相连的笔画有了内在的呼应联系。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它只能表现为一种空运动作而没有落在纸上,否则,书法的笔画之间岂不变得虚实不分?所以图示若非要有它的话则表示为虚线比较合适。

3、作为行草书的牵丝。把(楷书,其实篆隶行草均有的)空运动少量地留在纸上,便形成了行草书的牵丝,但这正是露锋,和以往所讲的逆入是为了藏锋正好相反——楷书中的钩画大概即是由草书中收笔的牵丝映带回锋演化而来(注:书法发展是先有草书才有楷书的)。若非要把要空运路线留在纸上又不让露出,岂不是为逆入而逆入,反而阻断了笔画间的呼应联系。——当然,有时牵丝较短或引带的角度较小,也可能与笔画“重合”而不显,但其原意仍是为了增加呼应联系(至于什么是藏锋与露锋,在《收笔的写法与图示》再作详述)。

②顿笔下按。其依据来源于古人的“横画直落笔、直画横落笔”(如笪重光《书筏》就有“横画之发笔仰,竖画之发笔俯”,朱履贞《书学捷要》也有“古人谓横画竖起,竖画横起”),清·刘熙载《艺概》也说“辩按尤当于起笔处”。但此处的“落笔”或“发笔”其实也正说明了以往教材中所谓的“逆入落笔”(这里指楷书而非隶书) 在一般情况下只应是一种空运动作。否则,一个起笔中,岂不就有了两个“落笔”或“发笔”(指先“逆入落笔”再“横画直落笔”)?实则,楷行草书中的“横画直落笔”正相当于篆隶的“逆入落笔”,只不过它们落笔顿按时的角度(如横画)一个是向左下(↙),一个向下或右下(↘)而已,因为横画本向右(→),所以顿笔下按(指横画直落笔)时本就当含有“逆入”之意。正因为它们是相通的,所以楷行草书中有时也可以融入篆隶意味。但并不表示其写法是像以往所讲的那样要先沿用笔的反方向把空运动作“逆入落笔”再向下“横画直落笔”那样机械相加并且不要露出笔锋的迹象才好。

③向上提起(以往的图示往往采用拐个弯来表示,有的教材图示或讲法则干脆省略了这一步,均见上图)。起笔便需“提得笔起”,其依据应该是来源于明代书家董其昌《画禅室随笔》的“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董其昌此语可以说是揭示了起笔的秘诀。因为落笔与行笔方向发生了变化,若不能“提得笔起”则用笔必成偏锋,清代曾国藩也说过“将倒未倒之际,一提笔则为蹲锋(中锋)”。然而,正像清周星莲《临池管见》中所说的那样“往往手欲提,而转折顿挫辄自偃者,无擒纵故也”。所以,起笔时的“提得笔起”应该只是控制笔毫转向的暗提意识,是提不离纸、提中有按的,(如横画)是在向下顿按(即横画直落笔)的同时即向右暗提,或一边下按一边右提,此“提”中必须仍有“按”意(此理则真、草、隶、篆包括起笔、收笔、转折等凡是画内有转向的地方都是如此,并无区别。而并非如以往所讲的那样真的“向上提起”),直到笔毫完全转顺(可参见横起笔之分解动作图)。所以董其昌虽强调“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刘熙载却说“辩按尤当于起笔处”(见《书概》),——看似相反实则相通:意思是起笔时要提中有按或在按中渐提的。同时,刘熙载《书概》还说过“提按两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需飞提,用笔轻处正需实按”,正是此意。刘熙载提出的“离”“合”两字,实在极妙,可谓深知董其昌“提得笔起”之意也,同时也正通于后世汽车中的“离合”器:横画直落笔(包括隶书的逆入落笔、篆书裹锋落笔等)相当于刹车,“提得笔起”或暗提相当于抬离合,笔毫转向相当于换档,运笔速度相当于油门——只有几项配合适当,才能写好起笔。——此理也正通于收笔与转折等笔画内有转向处。

书法用笔图示论——以起笔为例(原专利内容)

这时的用笔图示,其运笔走向或路线如果仍用箭头来表示,其提笔转向时的仍有的按意或离合之意如果能用两个点或一个点来表示,则用笔走向(即平面动作)与提按、轻重(即垂面动作)的关系也能基本表现出来,而且可避免以往图示或讲法的那种机械与呆板。(见新起笔图示。两个点既相当于虚线,又相当于着重号或在顿按中暗提。当然,也许有人能够发明更好的图示方法,但它至少比左拐、右拐的方法更符合书法的真实写法。)

书法用笔图示论——以起笔为例(原专利内容)

另外,起笔时还有一种是直接顺锋或搭锋直入的写法(如楷书的长点、斜捺等),其图示仍与原来一样。若此时还要要讲“逆入”,则它应该是指(上一笔结束后)仍需把笔空提至起笔处才能开始。这也是锥形的毛笔落纸的最初形态或原始写法。

蒋玉启

书法用笔图示论——以起笔为例(原专利内容)

原专利受理通知书

书法用笔图示论——以起笔为例(原专利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