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亳州大地上走出来的财神范蠡

 海曲上人 2019-06-04

从亳州大地上走出来的财神范蠡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各行各业都有其超凡入圣的祖师级人物。后人喜欢他们,要纪念他们,就往往把他们神化为神=仙圣人。

这种宗师级圣人级的人物出身于我们亳州的或在亳州成就的有很多—— 比如:道家圣人祖师老子、宗师级人物陈抟、神医华佗、涨潮神伍子胥等。他们或拥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时代,或创建自己的学术领域,不一而足,各自有着璀璨夺的光辉。

从亳州大地上走出来的财神范蠡

若说从亳州大地上走出来的最全能的神仙,则非范蠡莫属了。熟悉范蠡的人很多,喜欢范蠡的人更多,这主要是因为他涉足的领域多,而且他全才全能,每涉足一个行业必然出类拔萃,令人瞻仰膜拜。

从亳州大地上走出来的财神范蠡

//

一 范蠡其人其事

//

范蠡一生的功业事迹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青壮年时代的范蠡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辅佐越王勾践成功地向 吴国复仇,在春秋史上著名的“吴越争霸” 事件中取得全胜。范蠡官至相国兼上将军,位极人臣。

中年时代的范蠡深谙道家思想的精髓,功成名就后毫不留恋,偕四大美女之 一的西施泛舟五湖飘然而去,隐居到齐国海滨,以 56 岁的“高龄”转行去做农民,亲自耕种兼畜牧渔盐,不几年家累千金,就开始扶贫救难做公益事业,解决纠纷为乡里信服敬重,贤名鹊起,被推荐为相国,但范蠡只做了两年的齐相国,他认为“久受尊名不祥。”再一次辞官离去。 老年的范蠡人老心不老,又开始新的征程 。

他来到他认为当时的“ 天下之中”——宋国的“陶丘”,转行从事商业做生意,立刻又风生水起,赚得千金。范蠡谙熟道家“大盈若冲”的哲理,选择把从商赚来的千金分散出去——分给周围贫穷的老百姓。

在生命里最后的十九年中,范蠡三次赚得千金,又三次分给穷苦百姓。同时他教育子孙和弟子,为他们指引经商致富和长保富贵之路,有《计然之策》《商则》《养鱼经》《经商十八法》等著作传世,至今人们受其惠赐!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十九年 三散千金”,是“富好行其德者。” 因为范蠡三次救济穷人,被大家信奉供拜,被尊为“商圣”。随着历史朝代的更迭逐步被神化,最后和商朝相国比干并列成为文财神。

//

二 范蠡和亳州的关系

//

可能会有人疑问:那么范蠡和亳州有什么关系呢?范蠡出生于楚国宛城(河南南阳市),从越国到齐国海滨最后到宋国陶丘,这与亳州不沾边啊。 但当时宋国的陶丘,就是今天亳州市隶属的涡阳县西阳镇,因此我们说范蠡是从我们亳州大地上走出来的财神。

关于陶地,先前不少典籍均注解为山东定陶。比如《史记· 索引》《资治通鉴》孟康注、《战国 纵横家书》注等。原来史学界和 全国范蠡文化研究组织也多数认 为陶丘是在今天的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诸如百度、搜狗等大的搜索引擎也是这样注解的。

但这样的注释遭到当代学者浙江大学教授、郦学专家陈桥驿先生,老学专家涡阳县荣誉市民王振川先生、范蠡文化研究中心学者温时锋先生的强烈质疑,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此陶地是现在安徽涡阳县的西阳镇,绝不是山东定陶。

2018年11月初,在范蠡的出生地河南南阳市召开的全国范蠡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王振川和温时锋掷地有声地提出“范蠡晚年经商的宋国陶丘是在安徽亳州市涡阳县的西阳镇”的论点, 并列举出大量的典籍论证,受到广泛关注,引起范蠡文化研究领域的强烈反响。

要理清陶地究竟是现在哪儿,要引出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 ——比范蠡晚200年的战国时期两次做秦国相国的穣侯魏冉。 《资治通鉴》说:“秦封穣侯于陶, 陶即是范蠡所居陶邑。” 秦国把陶地封给已经有穰 地(今河南邓州)封邑的穣侯魏 冉,是为了进攻齐国做准备,因 为陶地接近齐国所以是最理想 的攻打齐国的敌后根据地。魏 冉曾计划稳定陶地后,以其为基地进攻刚 、寿 ,典籍上所说的“刚”是现在的安徽阜阳南,寿则 是安徽寿县。 显然,山东的定陶不是处在这样的地理位置。

同样,学者们也从《战国策》等典籍的章句行间,找到了为什么此前学者们会把陶地错误地注释为山东定陶的原因。 原来,山东的定陶在战国时期已经改名为“阴”。《战国策》等多种典籍中描述的“陶地”,像一个“地界子”一样地位于赵齐魏楚之间,是一个四面受敌之地,正因为此,这陶地既是战略要地,也是能够经济自给自足的商业重镇。范蠡选择陶地经商,正是看中它的商业价值:天下之中,利通有无。 王振川教授考证认为:《战国策》上说的陶地是在“河南之南”,“天下之中”。山东定陶当时的位置不是宋国地界,既不是在河南之南,也不是处在“天下 之中”的位置上。涡阳县的西阳在当时的宋国境内,正处在有涡 河水道可连秦燕赵,四面分别与齐楚韩魏接壤,其所处的位置正 是四面受敌天下之中。

//

三 范蠡墓在涡阳县西阳镇

//

亳州市涡阳县的西阳镇,位于涡阳县的东南部,与蒙城相邻,西达楚店镇、店集镇、高公镇,北与高炉镇、曹市镇比邻。 该镇4.5 万人,耕地5.8万亩。西阳镇交通便捷,水陆皆利,北枕延绵的涡河、南倚307省道、县道西楚公路和济祁高速公路横穿镇而过,西子河连接南北……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西阳镇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区域内四季分明、水清天蓝,挹翠流黄,景色自然优美,“东南形胜,好镇西阳”名不虚传。

西阳卤菜更是远近闻名,尤其是卤猪头肉肥而不腻,外表像上等的南红一样晶莹油亮,入口即化,可以媲美千年名菜“东坡 肉”,早已成为西阳镇的标牌和西阳人的骄傲。 但是最让西阳人骄傲的是, 他们那儿是越国相国、上将军范蠡和四大美人之首的西施功成身退,隐居并终老的地方。范蠡在此经商成为“商圣”,并最终被 民俗神化为“财神”。因为西阳镇有一座硕大的孤堆土丘——范蠡西施墓。

从蒙城到涡阳的公路,西出蒙城地界,踏入涡阳县,首先是西阳集。西阳老街上有一条古老的小巷子,名字叫作西施巷, 就连年纪最大的老人也不知道 “西施巷”这个名字起源于何时, 只是故老相传那是西施娘娘曾经住过的地方。

西阳集路南,有一个硕大的土丘,土丘四面环水。当地人称它叫范蠡孤堆,又叫它峨眉山,因为那是范蠡西施的合葬墓。 这个墓葬在1981年出版的《中国名胜词典》中,被确认为范蠡冢,至今这座冢已经历时近两千五百年。《安徽通志》说:“越大夫范 蠡墓在涡阳东南范蠡村。”《蒙城县志》说:“范蠡墓在县 西五十里,湖水环绕,墓浮其中, 高若土山,行者皆望凭吊焉。”(注:清朝时西阳隶属于蒙城县。)清朝乾隆时期蒙城知县淡若水题碑道左曰:“范家。旧有范子祀。”《涡阳县志》说:“范蠡冢,清时曾奉防护。”“今冢在西阳集西八里,土丘隆起,古柏挹翠,黄流襄陵,曾无崩坏。” 明朝官修的地理总志《大明 一统志》中,也写明“范蠡冢,在蒙城县西六十里。蠡仕越,既灭吴,遂乘舟入湖海而去。卒,葬于此。” 晋朝葛洪《奕记》中也说:

“幼披山桑人物图,考见有所谓范蠡冢者,土人谓冢为孤堆,故 亦曰范孤堆。又号为峨眉山,祀有女郎神,其乡人方议厘正之。”

这一座硕大的范蠡墓,在公路边十几米的远处耸立着。松柏依然苍翠,只是庙宇已经全部毁坏。墓葬顶上斑驳的盗洞和 四周的破陶碎瓦对着晓风残月、 烈日苦雨静静地诉说着沧桑;西子河一如既往地缠绵围绕着那 孤堆缓缓地流淌,却因为河道淤塞没有了当初的叮咚韵致,仿佛是馆娃宫响屐廊灭绝了的琴音铃声。

玉带一样的河流因为西施而一直被当地人称为西子河;已 经没有人记得河边古老的街道原来的名字,这个位居涡阳县东的小镇因为被西子河贯穿就叫作西阳。范蠡西施合葬墓被当地人称为峨眉山,是因为范蠡西 施有遗爱恩泽于此的缘故。

--End--

文:温时锋 编辑:小璐

审校:海博 审核:邓传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