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启超:教育不是别的什么,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

 wenxuefeng360 2019-06-04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作为新思想的传播者与继承者,他都有不可磨灭的功勋。

梁启超:教育不是别的什么,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

梁启超

梁启超幼年从师学习,8岁学为文,9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而他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独到见解却少有人知。

梁启超:教育不是别的什么,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

梁启超的九个子女

梁启超一生有9个子女: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

长女梁思顺(字令娴),出生于1893年,是中国诗词研究专家。

长子梁思成,出生于1901年,著名建筑学家。

次子梁思永,出生于1904年,是著名的考古学家,后期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

三子梁思忠,出生于1907年,曾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1932英年早逝。

次女梁思庄,出生于1908年,是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四子梁思达,出生于1912年,一直从事经济学研究。

三女梁思懿,出生于1914年,主要从事社会活动,是当时学生运动的领导人。

四女梁思宁,出生于1916年,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从事宣传工作。

五子梁思礼,出生于1924年,是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启超:教育不是别的什么,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

梁启超子女合影

梁启超培养子女时恰好西方文化盛行,他为西方的教育感到惊讶,新奇,但是他也很明智的选择了中西结合,西方人倡导民主,平等。自由,公正,法治,尊重个性,国人教导人的方式则注重传统的道德观念,尊重他人。于是他中西合璧,努力以个性化的方式培养子女,是那个时代具有创造性的教育理念,至今仍然有很多指导和借鉴的意义。

要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

梁启超把“情育”与“智育”“意育”并列,作为人生教育的三大方面。“情育”当中,又首先重视陶冶亲情。

梁启超:教育不是别的什么,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

梁启超家书

梁启超:教育不是别的什么,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

梁启超写给子女的信件

在他写给孩子们的家书中称大女儿思顺“大宝贝”、“娴儿”、“BABY思顺”、“顺儿”等,给思懿起了“司马懿”的外号,称思庄为“庄庄”,思忠为“忠忠”,思达为“达达”,思宁呼为“六六”,称小儿子思礼“老白鼻(Baby)”。

子女在国外留学时,最期盼的是收到父亲的来信:“吾每心中体中有不适辄念汝,以为汝在侧,必可以减我之苦痛”;“没出息的小庄庄,到底还晕船没有?”;“对着月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盼望老白鼻快来,每天给我舒散舒散”。

恐怕就连开放的现代人,也鲜少这样直白地向孩子表达爱意吧。除此之外,在家书中,他也常询问孩子们的学业,聊聊人生、聊聊理想:“每来复十四小时大不可,吾决不许汝如此,来复日必须休息,且须多运动”。强调一定要劳逸结合,不要耗费过多精力,“以后受学只求理解,无需强记”,告诫子女不要死记硬背,一定要先理解。“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鼓励孩子们直面忧患。而现在的家庭,很多父母都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爱意。我们默默地关心、严格地要求,却很少跟孩子交心。

人生没乐趣,要来何用

趣味主义是梁启超最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所以对每个孩子的特点,梁启超都会用心体察,因材施教,尊重他们的专业兴趣。

他从孩子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观察孩子们的不同的个性,根据孩子不同的个性、脾气和兴趣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教育,从来都不会要求和强迫孩子们做自己不愿做的事,也不会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梁启超:教育不是别的什么,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

梁启超与子女

他会结合孩子们的不同个性来引导,进行因材施教,与孩子们在学习和前途上进行多方面的反复沟通,使孩子们得到自由发展,使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

梁思庄在麦基尔大学就读一年后,该选具体专业了。梁启超考虑到现代生物学在当时的中国还是空白,希望她学这门专业。思庄遵从了父亲的意愿,但学着学着,思庄发现生物学无法引起她的兴趣,十分苦恼,于是向大哥思成诉说。梁启超知道后,非常后悔,深为自己的引导不安,赶紧写信给思庄,“不必定爹爹的话”。思庄后来改学十分冷门的图书馆学,考入了哥伦比亚图书馆学院,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梁思忠想走军事政治的路。梁启超有段时间住院,思忠很焦急,出了身大汗,随后着凉,回学校后病了几天。梁启超打趣说:“忠忠真没出息,这样胆子小,还说当大将呢。”尽管如此,他经过考虑,依然支持思忠去美国学政治。梁思忠回国后,成为国民革命军炮兵上校,在淞沪会战中有出色表现。

梁思成学了当时冷门的中国建筑史,梁思永也学了更加冷僻的考古学,兄弟俩后来都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余的孩子们也成为国内各行各业的精英。

因为喜欢,他们在各自的行业中也更能做出成绩,而不是专门为学而学。

梁启超很早以前就在演讲中强调,在对社会有用的基础上,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兴趣非常重要。

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

梁启超认为要为国家的强盛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要拥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报效祖国的志气,因此不管在任何时候,他的爱国之心都从未变过。

他教育孩子们除了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还要把自己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用来报效祖国,为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孩子的品行教育上,梁启超态度鲜明:做人第一,能力在其后。

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如果做成一个人,知识自然越多越好;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是越多越坏。”

正是在父亲的影响下,孩子从小就懂得坚守自己的底线,也有自己心中的家国。有7个前往国外留学,但学成后无一例外都回到自己的祖国效力。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