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分钟看懂盂县历史

 文明苑 2019-06-04

陈贵兴

五分钟看懂盂县历史沿革 盂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县份,今盂县的形成是经过历代政区划分逐步演变而来的。需要了解历史背景,才能理清沿革顺序。鉴于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战乱,政区也多次划分,与邻近县份也多有交集等情况,我们了解一下历史上不同时期是历史背景,就能快速了解盂县的演变史。 春秋战国时期: 约周灵王三年(前569),就有白狄族在今县城东门外东北侧筑城建立仇犹国。有史料为证。《吕氏春秋》:“中山之国有夙繇者。”东汉高诱注:“国之近晋者也”。《韩非子》作“仇由”。《战国策》作“厹由”。《史记》作“仇犹” 。许慎《说文解字》:“仇犹,夷狄之国。”周贞定王十二年(前457),晋国智伯以送钟为名,消灭仇犹国。有史料为证,《竹书纪年》记载:“智瑶伐中山,取穷鱼之丘”仇犹国被灭,盂地属晋国。还有《战国策》《吕氏春秋》《韩非子》《史记》《淮南子》等典籍都对仇犹国机器灭亡有记载。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分晋后,将仇犹国都城改置为原仇城,隶属赵国。这里的原仇城遗址距离今盂县城置所仅有一里之遥。在这个历史时期,与今盂县临近的阳曲县境内,早有“盂”这个名称了。有典籍为证,《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夏六月,晋杀祁盈及杨食我。食我,祁盈之党也,而助乱,故杀之。遂灭祁氏、羊舌氏。秋,晋韩宣子卒,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司马弥牟为邬大夫,贾辛为祁大夫,司马乌为平陵大夫,魏戊为梗阳大夫,知徐吾为涂水大夫,韩固为马首大夫,孟丙为盂大夫,乐霄为铜鞮大夫,赵朝为平阳大夫,僚安为杨氏大夫。谓贾辛、司马乌为有力于王室,故举之。谓知徐吾、赵朝、韩固、魏戊,余子之不失职,能守业者也。其四人者,皆受县而后见于魏子,以贤举也。盂丙邑属于七县之一。要注意,这个盂丙邑在阳曲县境内。注意区别仇犹国与盂丙邑所处的地域。 秦汉时期:秦朝(前221—前207)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但执政时间较短。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其子胡亥即位,为秦二世。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项羽起兵江淮。前207年,秦亡。十四年时间在历史长河里太短暂了。但郡县制却沿袭下来。相对于秦朝,汉朝(前202年至220年)经历的时间较长,两汉共历400余年时间。在秦汉到西晋统一这400多年时间里,原仇县(仇犹国)一直属于上艾县所辖,后改为石艾县仍然辖原仇县。盂丙邑一直属于阳曲县所辖。有典籍证明。《汉书》记载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基本相同:太原郡,秦置。有盐官,在晋阳。属并州。户十六万九千八百六十三,口六十八万四百八十八。有家马官。县二十一:晋阳,故《诗》唐国,周成王灭唐,封弟叔虞。龙山在西北。有盐官。晋水所出,东入汾。葰人,界休,莽曰界美。榆次,涂水乡,晋大夫知徐吾邑。梗阳乡,魏戊邑。莽曰大原亭。中都,於离,莽曰於合。兹氏,莽曰兹同。狼孟,莽曰狼调。邬,九泽在北,是为昭馀祁,并州薮。晋大夫司马弥牟邑。盂,晋大夫孟丙邑。平陶,莽曰多穰。汾阳,北山,汾水所出,西南至汾阴入河,过郡二,行千三百四十里,冀州浸。京陵,莽曰致城。阳曲,大陵,有铁官。莽曰大宁。原平,祁,晋大夫贾辛邑。莽曰示。上艾,绵曼水,东至蒲吾,入歑水。虑歋阳邑,莽曰繁穰。广武。河主句注、贾屋山在北。都尉治。莽曰信桓。西汉政权相对稳定,政区自然稳定,变化不大。这个时期,原仇县(石艾所辖)与盂是不同地域的两个置所。注意区别,盂与上艾县同属太原郡,但是两个不同地域的县份。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继春秋战国后中国历史上最动乱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东汉灭亡后,三国(220-266)纷争开始,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暂时统一,期间(291年—306年)发生八王之乱。造成了平民被杀,政区混乱,社会衰败。随后政权分立为南北朝,即:南方的东晋与北方的北魏。东晋(316年-420年)建都洛阳,史称东晋。东晋后来有分为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北方则是五胡十六国(304年至439年)并存。“五胡”为匈奴、鲜卑、羯(匈奴分支)、羌和氐,代表北方诸国主要民族,也有汉族(前凉、西凉等)。国有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胡夏等国。十六国之外,还有汉人冉闵建立的冉魏、丁灵翟氏建立的翟魏、武都氐帅杨氏建立的仇池国、鲜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汉人谯纵在蜀地建立的谯蜀、鲜卑拓跋氏建立的代以及北魏政权,总计二十多个。在这百余年间,北方战乱基本上没有停息过。后来北魏(386年—534年)鲜卑族拓跋珪在北方称帝,统一北方。先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自立,改称北齐(550年—577年)。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禅位于宇文觉,改称北周(557年—581年),至此北魏结束。这里要说的是,这一时期盛行侨置州郡,战乱导致北方汉人大量南迁﹐其中幽﹑冀﹑青﹑并﹑兖五州(今河北﹑山东﹑山西及豫东北)及徐州淮北人越淮水﹑长江停留于扬州境内。秦﹑雍(今陇右﹑关中)﹑司﹑豫(今晋南﹑豫西﹑豫中)等州人多至襄﹑樊﹑汉﹑沔(今豫南﹑鄂北)﹐停留于荆州北部。这些流民在新居地建立原籍州﹑郡﹑县的名称,设立临时性地方行政机构以登记管理,就将这些州郡县称为侨置郡县﹐一般以流民百姓中的大族担任刺史﹑太守﹑县令,造成当地双重郡县置所,十分混乱。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北方,前燕在今辽宁省境内置冀阳﹑营丘二郡以安置冀州﹑青州流民。北魏明元帝于今河南洛阳一带侨立雍州郡县以安置关中流民。东魏时期﹐侨立恒﹑云﹑朔﹑显﹑蔚等州于并﹑肆﹑汾(今山西境)三州﹐以安置六镇流民。设立侨州郡安置统流人﹐是当时统治者争夺人口的和笼络大族首领的一种手段。侨州、侨郡、侨县设立后,并不稳定。当地州郡县因侨郡县的插入,导致政权迭置以至混乱,这一时期的政区与人口登记最为混乱。隋统一全国后许多侨郡县废罢﹐只有不少名称保留下来。以上这一段历史背景的简介,旨在说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区的更迭变化太过频繁,联系到盂县当时置所,也是变化无常的。北魏永安年间(528—530),于旧县属的凌井店置抚城县,别属肆州新兴郡(后改称永安郡),应该属于侨置郡县所为。在这个时期,原仇县属上艾县所辖,上艾县先后隶前赵、后赵、前燕、后燕、北魏乐平郡。北魏登国元年(386),改上艾县为石艾县,原仇县仍属之。而今盂县西部地区应是属于抚城县所辖,就是说原仇县与抚城县分属两地。这一时期,我们必须联系当时时代背景,才能理解为何在西部地区(阳曲县境内)出现抚城县置所,且置所十分简陋,没有留下遗迹,这是因为设置时间短暂,不成规模造成的。我们怀疑凌井店何以成为一个县置所,大盂镇也没有留下遗迹,是因为对这一时期政权更迭不甚清楚造成的。我们可以这样想,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地,置所肯定简陋,战乱时期置所经常改变,就会造成置所不成规模。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眼光看待历史,比如说,尽管西烟的建筑规模明显优于大盂镇,但这些建筑应是属于明清以后的建筑,不可能是是当时的县置所,如果是的话,典籍会留下记载的。典籍没有记载西烟是县置所,我们还是相信典籍才对,等以后找到实物证据后才可佐证西烟是否是旧县置所。 隋唐至民国时期: 隋唐以后,唐宋元明清,政权统一,政区相对稳定,记载详细准确,尽管有唐末的五代十国混乱时期,盂县始终以今盂县地域政区遂政权而归属,这里就不赘述了。下面记载很明晰。隋开皇十六年(596),原仇县从石艾县分出,属乐平郡。大业二年(606)原仇县更名为盂县,改属太原郡。义宁元年(617),阳曲县境内的抚城县改为乌河县,也隶太原郡。唐武德三年(620),在盂县设置受州,辖盂、寿阳二县。六年(623),受州州治迁移到赛鱼村,盂县隶之。原仇城设信童府(州内驻军机构)。贞观元年(627),将乌河县并入盂县,这才是今盂县的地域范围。贞观八年(634)废受州后,盂县属并州太原府。五代十国时期,盂县置所、地域未变,先后为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太原府所属。北宋属河东路太原府。金贞祐三年(1215),升盂县为盂州,隶河东北路太原府。元代,盂州先后属太原路和冀宁路。明洪武二年(1369)降盂州为盂县,隶太原府。清雍正二年(1724)曾改隶平定州。民国年间,民国2年(1913)盂县先后属中路道、冀宁道。民国16年(1927)直属山西省公署。民国26年(1937)9月,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属山西省第一行政区主任公署。民国27年(1938)1月,隶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直辖的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1年(1942)8月起,为适应抗日斗争需要,将盂县城以北的上社和御枣口以东一带与河北省平山县西部组成盂平县(1942年8月成立);将盂县城至上社以西一带与阳曲县东北部组成盂阳县(1942年12月成立);进圭村以北和独自口村以西一带划归定襄县,民国33年(1944)8月转归盂平县;将盂县城至管头以南,清城、青崖头以西一带与寿阳县东北部组成寿东县(1943年1月成立,后称盂寿县)。上述四县均隶晋察冀边区直辖的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3年(1944)9月,晋察冀边区下设4个行政区公署,盂平、盂阳、盂寿均隶冀晋区行政公署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4年(1945)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盂县建制,将原划归盂平、盂阳的地区复归盂县;民国35年(1946),将原划给寿东县的地区复归盂县。盂县仍隶属冀晋区行政公署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6年(1947)11月,冀晋区行政公署与察哈尔省合并,改称北岳区行政公署,盂县隶北岳区行政公署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7年(1948)8月,盂县改隶晋中区行政公署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8年(1949)3月1日,晋中区行政公署与太原市人民政府合并,组成新的太原市人民政府,盂县隶太原市人民政府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8月1日,改属忻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9月5日,改隶榆次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1日起,盂县隶榆次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称榆次区专员公署、晋中地区专员公署。1958年11月10日,撤销盂县建制(国务院于当月21日批准),全境并入阳泉市,称阳泉市盂县联社。1959年2月改称阳泉市盂县协作区,4月又改称阳泉市盂县郊区,6月15日恢复盂县建制(国务院于1960年1月7日批准),复隶晋中地区专员公署。1983年9月,盂县改隶阳泉市(国务院于1983年7月28日批准)。此后至2010年,一直属阳泉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