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些古地名还存在(6)、(7)

 虛怀若海 2020-05-17

彭泽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撤除晋阳、和城、天水、彭泽四县,合为龙城县。至开皇十八年(598年),又废龙城县,复改名为彭泽县。今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

景东

        元至顺二年(1331年),元朝将威楚路所辖开南州、威远州析置景东军民府。“景东”系傣语转音,意为“坝子城”。景东,因位于景董山东麓,故名。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景东州;洪武十七年(1384年),景东州升级为府。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景东府改为景东厅,民国二年(1913年),民国政府改景东厅为景东县,今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

 湖州

       三国东吴乌程侯宝鼎元年(266年)分吴、丹阳两郡置吴兴郡。隋仁寿二年(602年),以地滨太湖而名“湖州”,为湖州设立之始。宋代景祐元年,升“昭庆军节度”。宝庆元年,改“安吉州”。元代至元十三年,升安吉州为湖州路。元至正二十六年十一月(1366年)为“湖州府”归属明太祖。民国元年(1912年)1月乌程、归安二县合并为“吴兴县”。1949年后,先后设浙江第一专区、嘉兴专区和嘉兴地区,治所长期设在湖州。吴兴县城区置“吴兴市”,1950年改为“湖州市”。1962年撤销,1970年复置。1981年撤销吴兴县并入湖州市。1983年10月,撤地建市建湖州、嘉兴两个省辖市

锦州

        辽代911-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以汉俘建锦州”,锦州之名始于此时;元代广宁府路;明代置广宁卫;清康熙三年(1664)设广宁府,不久撤销;康熙四年(1665)设锦州府; 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府设县,1937年,始设锦州市1954年8月,锦州市为省辖市,以后两次成立锦州专区;1968年专区撤销后实行市领导县体制;

温州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从括州析永嘉、安固两县置温州,这是温州得名的开始。 温州地处温峤岭以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润,所以称为温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温州为永嘉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永嘉郡为温州。清宣统三年(1911年)11月29日,组成军政分府。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7月,废温州军政分府,置温州府。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建立行政督察区,温州区初称浙江省第十县政督察区,后数度更名称第四特区、第三特区、永嘉行政督察区、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改称第五行政督察区。1949年8月26日成立第五专区,并设温州市。10月后改称为温州区专员公署。1981年9月,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建立温州市,实行市管县体制。

福州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原闽州改名为福州,福州之名肇始。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福州设市。

漳州

        唐垂拱二年(686年)十二月九日,建置漳州。天宝元年(742年),诏命改州为郡,漳州易名为漳浦郡。乾元元年(758年),漳浦郡复名漳州。南唐保大四年(946年),董思安任漳州刺史时,因父名章,与“漳”同音,为避讳,改漳州为南州,宋乾德四年(966年),南州始复名漳州。元初,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撤州,漳州升为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漳州路为漳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1949年9月26日,原第五行政督察区改为第六行政督察区。1950年3月,改第六行政督察区为漳州行政督察区(简称漳州专区),9月14日,又改为龙溪区,成立龙溪区专员公署。1951年6月,析龙溪县城关区(共两个区)设漳州市(县级)。1955年3月,改龙溪区为龙溪专区。1970年9月,专区改称龙溪地区。1985年5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龙溪地区建制,升漳州市为地级市

潮州

        东晋咸和元年(326年),析南海郡东部置东官郡。东晋安帝义熙九年(413),东官郡东部析出设义安郡,隋开皇十一年(591年),以原义安郡地域置潮州。元至元十六年(1279 年)改潮州为潮州路。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潮州路为潮州府。民国元年(1912)海阳县[晋太康元年(280年),在原汉揭阳县的大部分地域上置海阳县]因与山东省海阳县同名,更名为潮安县。新中国成立之初置广东省潮汕专区。1952年置广东省粤东行政区。1956年置汕头专区。1953年1月, 拆潮安县属和城属的城关镇,设潮安市,当年改名潮州市。1958年底, 撤销潮州市建制, 并入潮安县。1968年成立汕头地区1980年1月,以潮州镇和下津、六亩、卧石、黄金塘、社光5个大队的地域重建潮州市,县、市再次分开建制,隶属汕头地区管辖。1983年7月,潮安县并入潮州市,隶属汕头市管辖。1983年7月汕头地市合并,汕头市为省直辖市。1991年12月汕头市分治为今汕头、潮州、揭阳三市。

赣州

         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南康郡,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南康郡为虔州,后梁开平四年(910年),以虔、韶2州置百胜军。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改百胜军为昭信军,宋开宝八年(975年),改昭信军为军州。大平兴国元年(976年),改军州复为虔州。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校书郎董德元以“虔”字为虎头,虔州号“虎头城”,非佳名,奏请改名,诏改虔州为赣州(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且保留虔字的底部“文”,故称为赣),赣州名始此。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赣州军改为赣州路总管府。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赣州路改为府。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设赣县。1949年7月,江西省人民政府设立赣州专区行政专员公署。后成立赣西南行政公署。11月,赣州专区并入赣西南行政公署。1951年6月,撤销赣西南行政公署,仍赣州专区。1954年5月,成立赣南行政区,同时撤销赣州专区。1964年5月撤销赣南行政区,恢复赣州专区。1971年1月改称赣州地区。1998年12月,国务院批准赣州地区撤地改市

衢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分婺州于信安置衢州,衢州州名始于此,以路通三越而得名 七年(624年)废衢州;武后垂拱二年(686年),复置衢州,天宝元年(742年),改衢州为信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衢州。元改为衢州路明太祖(1359年亦即元至正十九年),改衢州路为龙游府,(1366年亦即元至正二十六年),又改龙游府为衢州府,民国成立衢州军政分府,十六年(1927年),设第一特区县政督察专员公署,1948年,为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10月,建金华专区,衢州专区。1955年3月,衢州专区撤销。1979年9月,恢复衢州市,县、市并存。1981年4月,撤县并入市。1985年5月,金华地区撤销,衢州市升省辖市

德庆

        隋开皇九年(589年),撤销晋康郡,置端州。唐武德五年(622年),析端州置南康州,兼置总管府(后称康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康州为晋康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康州,宋绍兴元年(1131年),以康州为潜邸,诏升为府。以其德而致庆为名,易名德庆府。德庆之名自此始。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府为路,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德庆府为德庆州。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10月,改德庆州为德庆县。。1958年10月25日,德庆县与封川县合并,称德封县。1961年4月,德、封分县,恢复德庆县建制。今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

镇江

        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建镇江府,始称镇江.元至元13年(1276年)改镇江路,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攻克镇江路,改置江淮府。同年更名镇江府。1853年,太平天国更名镇江郡,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为镇江县。1949年4月,建立镇江专区,拆分镇江县为镇江市和丹徒县,1953年,镇江市改属江苏省镇江专区。1958年8月,镇江专区改名为常州专区。1959年9月,常州专区改名镇江专区。1970年,镇江专区改称镇江地区,1983年3月,撤销地区建制,镇江市改由省直辖。

镇雄

        隋开皇三年(583),设协州,大业初废。唐武德元年(618),复置协州。天宝13年(754),后,入南诏,改为芒部。元至元十年(1273)置芒部路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芒部卫。洪武十七年(1384),升为芒部军民府。嘉靖五年(1526),援引“大雄”古名,改称镇雄军民府。万历三十七年(1609),镇雄军民府改称镇雄府。清初称镇雄土府。雍正五年(1727)3月,为镇雄府。光绪三十四年(1908)10月,升为镇雄直隶州。民国二年(1913年),改州为县。民国六年(1917),镇雄县析设威信行政区。今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

镇原

         北魏时置原州。唐末和宋,元代改为镇原州。明初镇原州改县。今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

黎平

          至治二年(1322年),里坪寨更名黎平寨,上里坪长官司改为上黎平长官司,黎平始得名。黎平,侗语音译。1385年,废除上黎平长官司,建五开卫指挥司。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废除思州安抚司,设黎平府于黎平寨。1913年,废府设黎平县和洪州分县,1936年,撤销洪州分县,并入黎平县;今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

腾冲

        宋时,大理国设立腾冲府。 元朝设腾越府(腾冲府)。 明永乐元年(1403年)九月置腾冲守御千户所,……正统十年(1445年)三月升为腾冲军民指挥使司,嘉靖三年(1524年)十月置腾越州,……十年(1531年)十二月罢司(军民指挥使司)为腾冲卫。清朝初期,置腾越卫;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改腾越卫为腾越州;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升为直隶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降为厅(腾越厅)。民国元年(1912年)在腾冲设腾冲府。民国二年(1913年)改设腾冲县。今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

富平

        西晋时(265—316年),自彭原界(今甘肃省庆阳地区西南)徙富平县。取“富庶太平”之意而得名。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设置富平道,不久,改富平道为玄武军。德宗贞元四年(788年),定富平县为赤县(按:赤县非县名,唐代分县为等,诸等中有赤县,由京城直接治理),旋升县为州。后唐复以富平县。金皇统二年(1142年),撤富平县。蒙古军南下后,恢复富平县制。 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

遂宁

       西晋永宁元年(301年),析广汉郡,置德阳郡,东晋永和三年(347年),桓温平蜀后,罢德阳郡,并于德阳县东南境析置遂宁郡。取“平息战乱,遂得安宁”之意。“遂宁”之名自此始。泰始五年(469年),改遂宁郡名东遂宁郡。北周闵帝元年(557年),改东遂宁郡为石山郡,隋开皇三年(583年),为遂州。大业三年(607年),遂州改为遂宁郡。唐武德元年(618年),罢遂宁郡复置遂州。天宝元年(742年),撤遂州置遂宁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撤遂宁郡置遂州。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升遂州为遂宁府。南宋理宗宝祐六年(1258年),改遂宁府为遂宁都督府。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改遂宁都督府为遂宁州.明太祖洪武年,废路改府,后又废府改州。遂宁州降为遂宁县。民国七年(1918年)至民国24年(1935年),将四川全省划分为11个卫戍区域,遂宁列为第五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3月,四川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遂宁县1950年1月12日,以遂宁县城(城区镇)为专员公署驻地成立遂宁分区。1952年9月1日,改分区为遂宁专区。1958年10月18日,撤销遂宁专区。1985年2月8日,撤销绵阳地区,分置遂宁、绵阳、广元三个省辖地级市。

榆林

       明永乐六年(1408年),在今红山(雄石峡)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见于史。因当地的土壤特别适合种榆树和柳树,故名。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在长城一带设置榆林卫,清雍正年间,设有榆林府。1913年废府州制度,设榆林道。后又废道。1937年,设置三边分区。1949年6月1日,撤销三边分区,设榆林分区。1950年5月,成立榆林专区。1968年,改为榆林地区。2000年7月1日,榆林地区行政公署撤销、设立地级榆林市

静宁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泾原路安抚使王尧臣奏准,以山外(指今六盘山)通边、静边、隆德、得胜四寨建为德顺军。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年),改德顺军为顺州。世宗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改德顺州。元朝,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改德顺州为静宁州。地处陇山之口,形势险要,此地安宁与否,事关重大,故以静宁为名。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改静宁州为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

嘉兴

       三国时吴国雄踞江东,析由拳县南境、海盐县西境置盐官县。吴黄龙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吴大帝孙权以为祥瑞,改由拳为禾兴,赤乌五年(242)改称嘉兴。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在嘉兴设置开元府,是为嘉兴首次设州府级政权。后晋高祖天福五年(940),因吴越王钱元瓘 之奏请,在嘉兴置秀州。北宋改秀州为嘉禾郡,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升郡为府,后改嘉兴军。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嘉兴军为嘉兴府安抚司,旋升为嘉兴路总管府。1911年11月7日,成立嘉兴军政分府。民国初废府存县,改称嘉禾县,后复称嘉兴县。1949年5月7日,分设嘉兴县、嘉兴市,后撤并频繁。1983年8月,撤销嘉兴地区行政公署,分设嘉兴、湖州市.

嘉定

       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置嘉定县,以年号为名。元代,元贞二年(1296年)设州。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复改为县。1992年,撤上海市嘉定县设上海市嘉定区。


哪些古地名还存在(7)

金山

清雍正四年(1726年),建金山县。1997年4月29日,撤销金山县,设立上海市金山区.

金华

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以会稽郡西部设东阳郡(以郡在瀫水(即衢江)之东、长山之阳得名)。南朝梁绍泰二年(556年)置缙州,陈天嘉三年(562年)撤缙州,东阳郡改名金华郡。“金华”一名源于“金星与婺女争华”之地。隋开皇十三年(593年)改置婺州。大业三年(607年)复置东阳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改婺州,并分置衢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婺州为东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婺州。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婺州路。至正十八年(1358年)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宁越府,至正二十年改金华府。民国二年(1912年)废府。民国四年(1914年)置金华道。民国十七年(1927年)废道。1949年5月7日,设立浙江省第八行政区。10月,改名金华专区。1968年4月,改为金华地区。1985年5月,撤销金华地区,设地级金华市。

郑州

北魏统一北方后,置北豫州。北周灭北齐后,将北豫州改为荥州。隋文帝杨坚开皇三年(583年),将荥州改名为郑州,郑州作为州一级行政区名称。开皇十六年(596年),隋改郑州为管州。隋大业二年(606年),管州复称郑州。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宋朝废郑州。元丰八年(1085年)又复置郑州。民国二年(1913年)2月,郑州改称郑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18日,河南省国民政府析郑县城区置郑州市。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13日撤销郑州市,仍为郑县。1948年10月郑州解放后,在郑县城区设立郑州市,直属河南省领导。1953年2月,郑县撤消,其辖区划归郑州市及新郑、中牟2县。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政府由开封迁往郑州,郑州市从此成为河南省省会。

河间

秦始皇置武垣县,这就是河间县的前身。隋炀帝大业初,以武垣县境介于沙(子牙河)、唐(古寇水)两河之间,才把武垣县改为河间县。今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

泸州

南朝梁大同年间(535-546年)置泸州。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为泸州,三年(620年)置总管府,四年(621年)升为都督府。宋末改泸州为江安川。元改江安川为泸州。民国初改泸州为泸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置第七行政督察区。1950年1月17日,设泸县专区。7月10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泸县析出设立泸州市。(1953年,泸州市改为省辖市,委托泸州专署代管。)9月改称泸县专员公署,1952年3月,泸县专署迁隆昌县,改称隆昌专区。同年12月专署迁泸州后,改称泸州专区。1960年7月14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泸州专区。1983年3月3日,泸州市升为地级泸州市

定海

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设“定海县”。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升定海县为直隶厅。 1911年(宣统三年九月),改定海直隶厅为定海县。1958年撤销定海、普陀、岱山3县,合并成立舟山县。1962年4月撤销舟山县,恢复定海、普陀、岱山3县。1987年3月14日,定海县改称定海区(县级),隶属舟山市。

定陶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始置定陶县。商祖范蠡葬于陶,定陶之名由此而始。西汉建元三年(前138年),改济阴郡,后又改为定陶国,东汉时又改为济阴郡。唐代,定陶为镇,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改为定陶县2016年1月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定陶县,设立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

宜昌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改夷陵为临江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又改临江郡为宜都郡。梁改宜都郡为宜州,西魏改为拓州,北周改为硖州。隋大业三年(607年),改硖州为夷陵郡。唐初,改夷陵郡为硖州。天宝初又改为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硖州。五代时,硖州与荆州、归州为南平国。北宋复称硖州,属荆湖北路。元丰年间(1078—1085年),改“硖”为“峡”。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峡州为峡州路。明初,改峡州路为峡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峡州为夷陵州。清顺治五年(1648年),改“夷陵”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为宜昌府。取“宜于昌盛”之意。中华民国初年废府。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20日,成立宜昌专员公署。6月11日,成立宜昌市。1951年,改湖北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区专员公署,1954年11月,宜昌市改属宜昌专署领导。1955年宜昌区专员公署改为湖北省宜昌专员公署。1958年12月,撤销宜昌专员公署,建立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1961年5月,撤销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设立宜昌专员公署。1968年1月,成立宜昌地区。1979年6月,宜昌市复为省辖市。1992年3月,宜昌地区和宜昌市合并

郓城

北周(约是560年),置清泽县,隋置开皇四年(584年)改清泽县为万安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万安县为郓城县。唐天佑二年(905年)又改郓城县为万安县,后唐(约925年)复为郓城县。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郓城县改郓北县,析原郓城、郓巨、南旺三县各一部另置郓城县。1949年郓北县并入郓城县,今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

昭化

北宋开宝五年(972年)以宋太祖钦赐“昭示皇恩,以化万民”之意改益昌县为昭化县,昭化之名得于此,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昭化县并入广元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复置昭化县。1959年3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昭化县并入广元县。 1989年8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政部批复,建四川广元元坝区。2013年3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四川广元元坝区更名为昭化区至今

临城

西汉初,置房子县.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80年)省房子县并入高邑县,今临城县遂为高邑县地。隋代,开皇六年(公元589年)析高邑县,于临城故城(今县西南十里)复置房子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房子县始更名临城县,并将县治徙于今址,天佑二年(公元905年)临城县复名房子县。五代后唐时,房子县又更名为临城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

临海

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置回浦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改回浦县称章安县。三国吴大帝时(222年-252年),分章安县西部及永宁县部分境域置临海县(以境内临海山得名)。1986年3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海县建制,设立临海市,1994年8月,临海市为浙江省辖市,由台州市代管。

临湘

五代后唐清泰年间(934~936)马殷置王朝场。宋淳化五年(994年)升为王朝县,至道二年(996年)更名临湘县。因滨湘水与长江会合之处而得名。1992年9月1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2]96号),撤销临湘县,设立临湘市。由岳阳市代管。

哈密

南宋淳祜十一年(1251),蒙宪宗在西州回鹘建别失八里行省州改称哈密力。 明永乐4年(1406年),设哈密卫。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建哈密厅中华民国二年(1913),改哈密直隶厅为哈密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5月,成立哈密行政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5月,改哈密行政长公署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设哈密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70年12月19日,哈密专区改称哈密地区.2016年2月18日,哈密撤地设市。这是继吐鲁番之后,新疆第二个撤销地区建制设立的地级市。

郧阳

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分襄阳府于郧阳城置郧阳府。民国时期,改郧县2014年9月9日,国务院以国函[2014]118号文件正式批复撤销郧县,设立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

绍兴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置东扬州。隋朝,开皇九年(589),改东扬州为吴州,大业元年(605),废吴州,以原吴州境置越州。大业三年(607),复为会稽郡。 唐朝,武德四年(621),改会稽郡为越州。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驻跸越州,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下诏从建炎五年正月起改元绍兴,并升越州为绍兴府。元朝,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绍兴府为绍兴路。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1366),复置绍兴府。中华民国,元年(1912)2月,废府。民国24年(1935)置绍兴行政督察区。民国25年(1936),改绍兴为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37年,更名为第二行政督察区。1949年6月,设浙江省第十专区。10月改为绍兴专区。1952年01月,撤销绍兴专区。1964年09月,复设绍兴专区。1968年05月,改名为绍兴地区。1983年07月,撤销绍兴地区,改设省辖绍兴市

承德

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皇帝效仿其父康熙命名奉天为承德的做法,胤祯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赐字“皇承天德”释义先皇秉承天地化育万物的恩德;改热河厅为承德州,始称“承德”;乾隆后期改承德府。民国废府.1945年11月,承德市正式成立。1955年,热河省建制撤销,承德划归河北省,为省辖市。1960年3月15日,承德地、市合并。1961年5月,承德地、市分设。1984年1月,承德市改为省辖市。1993年7月1日,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的管理体制。

柳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昆州,后昆州又改为南昆州。贞观八年(634年)以州境内柳江更名为柳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为龙城郡。乾元元年(758年),龙城郡复名为柳州。元朝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改为柳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更名柳州府.民国2年(1913年)2月,国民政府公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各省一律裁府设道。6月,设置柳江道。民国16年,废道。 民国19年(1930年)9月,设置柳州民团区民国23年(1934年)3月10日,设柳州行政监督区。 民国29年(1940年)4月由柳州行政监督区改设的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31年(1942年)3月,第四区改为第二区。1949年12月19日,柳州市成立,为柳州专区辖市。1950年升格为省辖市。1958年7月柳州市改属柳州专区行署统一领导。1961年11月25日,柳州市改由自治区直辖。

南丰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建置南丰县。隋开皇九年(589年),南丰县废,并人南城。唐景云二年(711年)复置南丰县。先天二年(713年)又废。开元八年(720年)又复置南丰县。民国十一年(1932年)2月与广昌合并为南广县;次年4月又与广昌分设。今江西抚州市南丰县

南宁

唐武德四年(620年),置南晋州。贞观六年(632年),将南晋州改为邕州,州治在南宁,这是南宁简称“邕”的由来。天宝元年(742年),改邕州为朗宁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朗宁郡为邕州。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邕州为邕州路。泰定元年(1324年)为庆边疆之绥服,寓南疆安宁之意,改邕州路为南宁路。南宁得名,即始于此。明朝洪武二年(1376年),改南宁路为南宁府.今广西南宁市。

南昌

汉高帝初年分庐江郡置豫章郡。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刘喜以庐江、豫章二郡为庐江国。景帝四年(前153年),庐江国除,复置庐江、豫章二郡。隋开皇九年(589年)罢郡置洪州,大业三年(607年)复为豫章郡。唐武德五年(622年)复为洪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洪州为豫章郡,至德元年(756年)避唐代宗名讳,豫章郡更名为章郡,乾元元年(758年)再称洪州。 南唐中主李璟于交泰元年(959年)升洪州为南昌府,因“昌大南疆、南方昌盛”而得名 宋开宝八年(975年)复名洪州,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升隆兴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隆兴路,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1284年)更名龙兴路,1362年(至正二十二年)改为洪都府,次年更名南昌府。元称隆兴路,后又改为龙兴路。1914年(民国二年)为豫章道。1926年(民国二十四年),析南昌、新建县治置南昌市,由江西省直辖至今。

南雄

唐武后光宅元年又称唐中宗嗣圣元年(684年)划始兴县的化南、横山两乡置浈昌县,因境内浈、昌二水而取名。南汉乾亨四年(920年)在浈昌县置雄州,宋开宝四年(971年)改雄州为南雄州,与河北雄州别。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南雄州为南雄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为府。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改府为直隶南雄州, 嘉庆十六年复升为府,次年又降为直隶州。民国肇始,改直隶南雄州为南雄县1996年6月,撤县设市(县级),由广东省韶关市代管。

茶陵

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茶陵置县。因地处“茶山之阴”,而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崩葬于茶乡之尾”而得名。隋开皇九年(589年)并入湘潭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茶陵县,贞观九年(635年)废,圣历元年(698年)复置。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升县为军。元世祖十九年(1282年)升县为州。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州为县,成化十八年(1482年)又升县为州。民国二年(1913年)改州为县 今湖南株洲市茶陵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