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抱鳓鱼风味殊

 李师傅知乎 2019-06-05

  鳓鱼又叫“鲞鱼”“鲙鱼”或“白鳞鱼”,每年初夏,它们由外海游至近海一带产卵,形成鱼汛。此时的鳓鱼,被美食家誉为“海里最鲜的鱼”,不仅体型和鲥鱼差不多,而且鲜味也能和鲥鱼媲美,因此有“南鲥北鲙”之说。

www.

鲜活的鳓鱼脂丰肉肥,尤其是覆盖在鱼背上的银色鱼鳞饱含油脂,入口细软,被当地人称为“鲜白鳓鱼”。洗净后的鳓鱼,直接加盐、生姜、葱段、绍酒等清蒸,肉质鲜嫩爽滑,令人无法停箸。尤其是鱼腹中的鱼白,嫩如猪脑,甘美无比。

然而,在自喻为“咸骆驼”的宁波人看来,将一条新鲜的鳓鱼清蒸,难免有些“委屈”了它。真正的渔乡美味,要数饭桌上的“压饭榔头(下饭的最佳菜肴)”——三抱鳓鱼。

长久以来,濒海而居、靠海吃海的生活习俗,加上渔获物不易保鲜和储存的特性,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海鲜食用方法——用盐腌制,俗称“抱盐”。当地人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将这种“一把刀、一把盐”近乎原始的加工方法发挥到了极致。譬如三抱鳓鱼,必须经过3次反复盐腌才能做成。

第一“抱”,先将食盐从鳓鱼的鳃孔灌入鱼肚。之后按照放一层鱼撒一层盐的制作方法,把鱼头朝里呈菊花形叠放在缸里,盖上竹帘,用取自海里的“咸水石头”压实。这个步骤,主要是为了去腥脱水。

待一周过去,卤水淹没鱼体时,将缸里的鳓鱼捞出,沥去血水,挂在阴凉处晾七八分干。随后,从鱼的尾部开始逆鳞向头部涂抹食盐,称为第二“抱”。这次的腌制工艺要比首次复杂得多,除了加入黄酒等佐料,还要把握好腌制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六七天后,将鳓鱼取出,再向鱼腹灌盐,往鱼身上擦盐,之后复回腌缸,上压重石,不再翻动。第三“抱”是为了巩固鳓鱼的色、香、形等效果,也是一个发酵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鱼的表皮开始泛黄,味道逐渐变浓。一个多月后,鱼身通体变为麦黄,久置不腐的三抱鳓鱼就做好了。

“桂圆荔枝吃一担,不如鳓鱼碗里蘸一蘸。”这是印刻在宁波人脑海深处的一句俚语。别看三抱鳓鱼历经3次盐渍卤浸,口味却不咸,老少皆宜。

将鳓鱼切成块,加姜丝,淋食油,上锅隔水而蒸,就是有名的清蒸三抱鳓鱼。初闻有一点怪怪的臭味,看起来干瘪又有点腐糟,但当丝条状的粉红色鱼肉一入口,却是紧实而有嚼劲,醇香满口,美味极了。

三抱鳓鱼还可用来炖蛋或做成肉饼子,大热天的用来裹饭,最是惬意不过。那热气蒸腾中,慢慢升华出的熟稔的家乡风味,恰似流逝岁月里的珍贵注脚,让人怀念不已。

作者:申江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