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宗盛:写出《夜太黑》的那支笔我珍藏至今

 愚舟唱晚 2019-06-05

很多时候,喜欢一首歌不是因为它的旋律多好听,而是因为在歌词里照见了自己的人生。

比如: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纵然记忆抹不去,爱与恨都还在心里。

开始总是分分钟都妙不可言,谁都以为热情它永不会减,除了激情褪去后的那一点点倦。

女人独有的天真,和温柔的天分,要留给真爱你的人,不管未来多苦多难,有他陪你完成。

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喋喋不休,再也唤不回温柔。

这些词都出自同一个人之手。

这个人是李宗盛——华语乐坛殿堂级的人物。

几年前,在一次歌友会中第一次见到李宗盛。一身得体的西装,没有刻意地修饰和打扮,笑呵呵地称自己为“老李”,亲切得像一位邻家伯伯。相比前面几位又唱又跳的歌手,他的出场让我觉得自己好像瞬间被平移到一间酒吧里,安安静静地听一位有故事的大叔低吟浅唱着他的人生。

了解李宗盛除了通过他的作品,更绕不开那段情。

他给林忆莲写歌,他和林忆莲相爱,他和林忆莲结婚,他和林忆莲离婚。

两个人天各一方很多年后,他在一次演唱会上唱起《当爱已成往事》,忽然泣不成声。

那时的八卦媒体满屏的YY他还是忘不了放不下林忆莲,他还在等待那个“不回家的人”,独自受着冷风吹。

可在我眼中,他触景生情而失态的举动并不是因为怀念那个人。

更多的,应该是怀念那段过往。

年少不懂李宗盛,听懂已非少年时。

有才华的人多半多情,而多情的人多半念旧。

我猜想,他一定是个念旧的人。

最近,一本叫做《珍物》的书印证了我的猜想。

不久前,李宗盛突然空降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珍物》之夜”活动现场,和沪上作家金宇澄等一起对话。

这是他第一次参加与书有关的活动。

《珍物》由《生活月刊》编辑。书中邀请谭盾、林怀民、贾樟柯、杨丽萍等当代中国文艺界一百位富有个性和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或述说或写下了那些有关他们生命中的“珍物”的故事。

谭盾手中的指挥棒,林怀民母亲的《心经》,杨丽萍的菜篮子……这些看似普通平常的物件却是讲述者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李宗盛在书里也述说了他的珍藏,并为这本书做序——

是的,我承认。

我就是那种习惯留东西的人。

于是当被邀请对这些对象的其中一些做描述的时候,我乐观极了。

我的确有乐观的理由!家里到处都是这样的东西。

随手挑一件就足够吹嘘半天,写一篇文章实属等闲。

虽然我最终交出的稿件里选择了作为音乐人创作时用的笔与制琴师用的刀具为主题,但在此之前,我已经用了三个星期试着去说明八颗干瘪的糖炒栗子对我人生的意义。

而决定写栗子,是忍痛排除了小女儿的口水巾、写词用卡式录音机、几十首歌词手稿、打工的钱买的第一张黑胶唱片、老情在我遭逢困境时送我的书之后,所作的决定。

1965年,身为小学老师的母亲和李宗盛

很难想象,“八颗干瘪的糖炒栗子”为什么值得珍藏?

活动现场,李宗盛说:

我三更半夜回家,我娘哆哆嗦嗦,那个时候大概是八十几岁,给我一捧栗子,哎呀我看了就没法吃那个栗子,我就把它装在一个信封里面,收起来,一晃眼十年过去了。还有我名落孙山的成绩单也留着。那个时代是苦的,我感激这段遭遇,也接受人生所有的经历。今天的你是你每一天所累积的,今天的样子是我人生经历的每一天变成我的样子,我依旧是我,在我人生里面发生的每一件事情所成就的我,所以我很少丢东西。

我突然间懂了,释然了,那些无数经典的作品就来自这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吧,透过珍藏的口水巾、卡式录音机、黑胶唱片……把他一个又一个的小秘密倾注在词曲的暗语里,等待每一个有经历的人慢慢拆解。

正如他所说:“这些珍物往往让你更能认识自己,看清自己的心性……等我更老了,我的珍物会是身上的老人斑。那是时间专属给我的,平凡却无价的,岁月的勋章!”

每个人生命中都有难以割舍的“珍物”

它们见证了我们擦不掉也抹不去的过往

1

李宗盛

著名音乐人

珍物 · 笔

山阴路的秋天

我多么想念你走在我身边的样子

想起来我的爱就不能停止

南京的雨不停地下不停地下

我那个拿来写歌词的笔,是德国的牌子,当年只有敦南诚品卖,我在那边买的。很奇怪的,触碰那支笔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有无数个夜晚,无数个小时,都只有你跟它然后加一张纸在桌上。其实,现在不太用那支笔,直到我确定要写什么,差不多要收获、规整的时候,才拿出来。对了,那支笔是1995年买的,写了《夜太黑》,22年了。

——李宗盛

2

杨丽萍

著名舞蹈家

珍物 · 菜篮子

这只菜篮子原本是杨丽萍的母亲在菜地里摘菜用的。一次看到母亲正用它盛刚摘下来的菜,杨丽萍觉得篮子很美,就跟母亲要来,自己用。 “这个篮子我带去了很多地方。篮子里要有我的东西才像样,我要自己整理的。”

——杨丽萍

3

林怀民

著名编舞家、作家

珍物 · 母亲手抄《心经》

一次下腔主静脉血栓的并发症,医生宣告病危,她也只是轻轻吐出一个字:痛。只有偶尔闪现眼角的泪珠,泄漏了她的苦楚。坐上轮椅的母亲坚持着读报,读书,读着读着,歪头睡着了。二〇〇四年春天,母亲决定抄写《心经》。

那年秋天,母亲安详往生。我把她的书法裱框起来,日日端详,如见母亲。记起那窗前的春光,记起她的辛苦,她的奋斗和坚持。

——林怀民

4

谭盾

著名作曲家、指挥家

珍物 · 指挥棒

这根指挥棒是我二十多年前在波士顿买的,它的棒体用芦苇秆制成,手柄部分用的软木,拿在手上很轻,但挥起时却能让观众感受到它的分量。我第一次用它指挥是与马友友和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合作,这一拿就是二十多年,用到现在。

嵇康说,声音没有哀乐之分。声音之所以成为音乐,是因为内心有感触。这根指挥棒在普通人挥舞的时候自然是没有音乐的,但是在我手中却不一样,它传递的是内心深处的能量。

——谭盾

5

贾樟柯

著名导演

珍物 · 家乡的酒

我跟酒的交道打得很早,据妈妈说,应该是五岁之前,来家里做客的朋友,用筷子蘸了酒给我喝,结果呼噜了一下午。差不多开始偷偷跟朋友喝酒应该是高中开始的,在那样一个封闭的县城里,最快乐的事,就是大家坐在一块喝酒。最夸张的一次是全班所有的男生,周末带了菜,在教室里喝酒聊天。县城成长起来的孩子,对酒很感兴趣,对赌也感兴趣,所以我们有句话说,酒越喝越厚,钱越赌越薄。我很怀念中学时代那些喝醉的时光,它代表我们对未知和未来的惶恐,那时我们一无所有,能够感动彼此的只有友情,它让我们对这个世界不那么惧怕。

——贾樟柯

一百个人关于“珍物”的答案

重拾“惜物惜情”的美好传统

谨以此书,致我们值得热爱的生活

珍物——中国文艺百人物语

《生活月刊》编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邀请了当代中国文艺界二十个领域一百位富有个性和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回望生命中最重要的记忆与物件,讲述此物与“我之为我”的独特故事。

一百位名家囊括了当代文艺界的精英,谭盾、林怀民、徐冰、阮义忠、吕楠、阮仪三、陈燮君、贾樟柯、王澍、李宗盛、金宇澄、钱理群、黄永松、杨丽萍,等等,每一段故事关切一场人生或独特的创作历程,充分呈现来自生活的馈赠与生命的印记。通过“物”与“人”的生命联系,在充斥着“消费”与“丢弃”的时代,重拾并振作“惜物惜情”的美好传统。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