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既有高低贵贱,也有贫富差距,并且还分的境界高低。 有些人一生在追求金钱、名利等身外之物,以为自己是成功人士,殊不知他的境界还未达到一个高度。 有些人日子虽然比较贫穷,但他们却能知足常乐,即使没有任何的金钱地位,或许他们已经成功了。 有位哲学家,名叫冯友兰。他曾说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境界,并且还将人生分为了四大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01 自然境界 这属于人类的最低境界,大家还停留在吃饭穿衣上面,这都是最基本的。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笑话:有位放羊的小孩正在山坡上,有人问他,你放羊干啥?小孩回答:要卖钱。卖了钱干啥?娶媳妇。那娶媳妇干啥?生娃。生了娃呢?继续放羊。 这便陷入了一个死循环的状态。 人之所以区别于其它动物,成为高等动物,就是因为人类有思想,能够考虑自己的人生该怎么过。但若是人类稀里糊涂地生活,从未有任何思考,那么这样下去只能是混吃等死,再也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02 功利境界 有些人做事情后果能够利于别人,但是动机却是利自己的。这个境界中“利己”是核心思想。当人们解决了温饱之后,就会考虑其他事情,譬如金钱、权利。 虽说功利境界中大家会先利己,但是孔圣人也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就是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不能只考虑自己,得顾忌他人的感受。 身处这个境界的人,整天被大家所需要,最高层次就是从自己出发,也能让他人获利。曾国藩认为那些捞功名,谋财利就是小人的行为,他是绝不会容忍这样的人和事的。但后来他明白了人的本性都是功利的,因此提出了“集众人之私,成一人之公”。 03 道德境界 社会是一个整体,而人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当我们在为社会的利益做事情时,那么就在道德上有意义。 身处道德境界的人,能够把别人的生命看的跟自己的生命同等重要,这便是“正其义,而不谋其利”。 道德境界与功利境界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在贡献,后者则是在占有。 能够为社会,为大众谋福祉的人就是儒家所说的君子。 04 天地境界 在宇宙中,我们每个人都显得很渺小。身处这个境界的人已经达到了最高层次,明白自己不仅是一个个体,更是社会乃至全宇宙的一员。 在这种力量下,人能够不惧生死,觉得生是在凝聚力量,而死则是在散发力量。 冯友兰先生晚年时期将天地境界划分为:知天、事天、乐天、同天。再结合孔子所说的“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很好理解这四个境界了。 若在道德境界中是贤人的话,那么在天地境界中就是圣人。但是这些境界往往在不断变化,人类都有欲望,因为这种种欲望,人类会倒退,最终回归到自然境界中。 不过境界不同的人确实考虑的事物也不同,人生的格局也大不相同。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不是在物质层次,而是在精神层次,即使我们很难达到天地境界,但最起码要不断提升自己,绝不能一直身处于自然境界。 阅读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