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芒种|警惕!孩子易感冒、腹泻、体质差的原因可能是它……

 中医药方便 2019-06-06

华医世界

《芒种》长卿

 河阴荠麦芒愈长,梅子黄时水涨江。
王孙但知闲煮酒,村夫不忘禾豆忙。

今日07:06:18正式进入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农历书记载:“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

那么在芒种的到来,只是意味着“栽秧割麦两头忙”吗?

NO……

还代表着各地气温明显升高,这时炎热天气促使香甜冰爽的雪糕成为了孩子们的最爱。

然而,你是否想过——寒凉的雪糕有可能会伤害孩子们的身体

我们先来看一个经典片段……

贾宝玉:“不必温暖了,我只爱吃冷的。

薛姨妈忙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飐(zhǎn,指被风吹得颤动)儿。

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

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

——《红楼梦·第八回》

再来看一组数据……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胃病在人群中发病高达80%,中国肠胃病患者有1.2亿,慢性胃炎发病率为30%

据统计,中国胃癌每年新发病例约为68万例,占到全球的一半左右,并且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经成为进展期胃癌。

极高的胃病、胃癌发病率是否令你胆战心惊呢?为什么众人都劝贾宝玉别喝冷酒?

答案就是:寒凉多伤脾胃。正如宝钗所说,“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胃病之病因,固然不只是食用寒凉这一单一因素,但往往饮食不节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而食用寒凉食物又属于饮食不节的一种。

《内经》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热为阳而寒为阴,故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之说。放在饮食方面可以理解为,在春夏应食温热性品以养脾胃之阳。

《伤寒论·辨脉法第一》亦云:“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十ー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

此处“不能胜冷”在原文中是因“大发其汗”所致伤阳,又因“五月之时阳气在表”,故伤阳后“不能胜冷。“不能胜热”则是因“数大下”后伤津亡血,故致阴虚而“不能胜热”。

“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意为,五月之时,阳气升发于表,而脏腑之中阳气相对虚弱,故在饮食上亦因食用温热之品以暖脾胃。

在芒种时节,天气既热又潮湿。许多孩子会出现疲乏无力、睡眠不佳、胃口差、消化能力下降等不适表现。

湿属阴邪,首先体内阳气相对体外偏低,又脾喜燥恶湿, 由于芒种比较闷热, 故易湿困脾胃,若孩子又贪吃冷饮,助阴湿留滞,且阻碍阳气升发,则易伤脾胃。时间日久,寒湿久郁,又会变生他病。

现代医学中解释

多食雪糕的不良影响:

1、含奶油极易引起肥胖;

2、冰棍、雪糕吃多了影响食欲,冰棍、雪糕虽能消热解暑、止渴提神,但过量的食入冰棍、雪糕可损伤胃黏膜,而经常性的冷刺激,又可使胃黏膜血管收缩,胃液分泌减少,引起食欲下降和消化不良,时间久了还会得胃病。

过量喝冷饮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过多冷饮的摄入,不仅能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胃液分泌减少,肠道受冷刺激后蠕动加快,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而且大量冷饮入口后,咽喉黏膜遇冷收缩,抵抗力降低,使潜伏在咽喉部的细菌乘虚而入,容易引起感冒等病。

有的人在剧烈运动后,贪图一时凉爽立刻食入大量的冷饮。这样是不对的,剧烈活动使全身的血液重新分配,此时大部分血液在四肢,而胃肠血液较少,如遇到冷的刺激,胃黏膜血管收缩,胃肠道血液更为减少,胃液分泌锐减,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影响食物的消化,严重时甚至可引起呕吐、腹痛、腹泻。

气血之行,阴阳之行,温食以养胃助阳,若“胃中虚冷”再投之以寒凉之物,必将伤中。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现代名中医廖浚泉老先生治疗阳虚久泻的病案。

医案一则

俞某,男,6个月。

主诉及病史:因腹泻蛋花样便12天,于1972年12月19日入院。经检查,诊断为:单纯性消化不良并脱水。经治疗效不显,病情日渐危重,遂请余紧急会诊。

诊查:患儿腹泻已13天,近日腹泻加重,次数不分,体温38C,无涕泪,弄舌,烦躁不安,口渴饮水,小便不利,面色白,山根青筋,目眶凹陷,睡卧漏睛。舌苔白腻,脉细数无力。

辨证:久泻脾阳下陷,又发热口渴、烦躁不安,病邪已入少阴,有阴盛格阳之势,病已沉重。

治法:亟宜白通汤加猪胆汁汤主之。

处方:

川附片15g(开水先煨),干姜5g,葱白2 寸(后下)

水煎3次,汤成;将童便30ml、猪胆汁6ml炖温加人;分成6次服。

二诊:12月21日。

服中药后各症减轻,体温降至正常,昨夜大便次数减少,汗多。舌淡红苔薄白,指纹微青,脉细弱。系脾阳大虚,运化失职,治宜温中散寒,健脾止泻。

处方:

川附片15g,炮姜3g,白术10g,公丁香1.5g,茯苓12g,甘草1.5g,党参10g,诃子肉3g,上肉桂2.5g,浮小麦12g,大枣2枚

三诊:12月22日。

昨日腹得4次,夜间3次,患儿仍口渴饮水、舌质谈白,指纹微青,脉细弱。病属邪陷三阴,泻久津液大伤。

处方:

朝鲜白参6g,川附片15g,炮姜3g,甘草1.5g,苍术10g,苡仁10g,上肉桂1.5,公丁香1.5g,诃子肉3g,乌梅丸1丸(分6次调服)

四诊:12月23日。

今早10时以后未解大便,小便增多,有汗,面白筋青,舌淡白。病势好转,仍守前法损益之。

处方:

朝鲜白参6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1.5g,砂仁3g,莲子10g,川附片15g,炮姜 3g,苡仁10g,炒麦芽10g大枣2枚

五诊:12月26日。

服药2剂后,腹泻日仅2次,其色黑绿有不消化物;仍自汗口渴,面黄筋青,舌白。系脾元未复,消化不良,津液受伤。

处方:

以附子理中汤加黄芪12g,肉桂1.5g,砂仁3g,诃子肉3g,扁豆10g,浮小麦12g,大枣3枚等加减出人为方,缓缓调理,连服5剂。

六诊:1973年1月3日。

近日大便每日1次,为半干半稀状,手足发凉,形瘦,性情焦躁。乃病后脾元虚,肝木侮土之象。

处方:

苏条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1.5g,银柴胡6g,杭芍6g,陈皮3g,扁豆12g,浮小麦12g,炮姜3g,大枣3枚

带上方药出院调理,并嘱注意饮食后病告痊愈。

按语

泄泻的辨证,关键在寒热两个方面。《内经》指出:“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又云:“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肠中热,则出黄如糜”。基本阐明了中医对此病的认识。张仲景对协热下利、三阴下利及霍乱篇的辨证论治,则更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本病例患儿曾根据大便内发现吞噬细胞及脓液、体温升高等考虑为菌痢,用葛根芩连汤而病势转重。详审脉证,综合分析,患儿久泻次数不分,两目深陷,呕吐烦躁,已是少阴病阴盛格阳证,亟以白通加猪胆汁汤服治。

童便、猪胆汁取其反佐作用,防止热药不致被阴寒所格拒,既冀达到回阳救脱目的,又有降逆止呕、除烦生津之功,且能交通心肾之阴,滋补真阴。

继以温中健脾,益气生津、收敛止泻而获痊愈,足见儿科审证求因、治病求本的重要性。

脾胃为后天之本,因此在炎热随着芒种到来之际,关注孩子们的饮食健康很重要哦!

如果你也同意小师妹的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