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不要杀死一头非洲象 | 列国志

 昆仑圃 2019-06-06

解除禁杀令

大象是人们喜爱的野生动物。它体形庞大,动作迟缓,食草为生,看起来憨厚驯良。试问谁不喜爱这沉默的大块头呢?

最近,博茨瓦纳政府宣布了一项新法令,解除该国维持多年的“狩猎禁令”。这令很多大象喜爱者愤怒。博茨瓦纳是大象最多的国家,也是大象栖息最安全国家。如今这个宁静的非洲国家,将不再是大象的乐土。

反对者指出:为了赚钱,当地政府已经将大象生命标价卖出去。禁令一开,来自全世界的有钱人涌进来,将枪口瞄准安静的象群。

大象这么可爱的动物,怎么能射杀呢?野生动物不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吗,怎么能出售牟利?有钱就能乱杀野生动物,这些人冷血变态吧?

不过,也有人欢迎这项政策,那就是博茨瓦纳当地民众。

人与象冲突

博茨瓦纳人对大象并不陌生。他们不把大象当作朋友(非洲象可比亚洲象凶猛得多,至今无法驯养),也没有将大象视为“神物”的传统。在当地人眼中,大象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幸好大象不像狮子老虎那样凶猛,村民和大象总体还能和平相处。

博茨瓦纳北方是一片盐碱沼泽地,水草茂盛,是大象的乐园。博茨瓦纳多数人口住在东部和南部,居住相对集中。这个国家两百多万人,人与大象隔离生活,长期以来相安无事。

随着时间流逝,情形发生了一些变化:博茨瓦纳的大象越来越多了。

博茨瓦纳全国有大象16万头,占非洲象总量的三分之一。它们大部分生活在北方湿地——这里很早就建成国家保护公园。非洲象食量惊人,平均每头成年象每天要吃掉数百公斤食物,每年消费草料上百吨。

非洲大象在当地没有天敌,又受到特别的保护,数量很快就不断增加。它们在北方难以获得足够的食物,于是经常成群结队,向南方渗透觅食。

有统计显示,在博茨瓦纳政府迫于国际压力,对大象严格保护之后,该国大象的数量按年均5%速度增加,超过人口增长率。1993到2003年这10年,从北部往南迁徙的大象增加了24%。人类生活领地开始遭到大象“入侵”。

以2005年为例,博茨瓦纳发生了一千多起人和大象冲突的事件。这些事件多数发生在庄稼地和人类取水点。大象给农业生产和当地脆弱的水利设施造成破坏,当地人会反击,大象也不再温驯。有时会发生象群袭击人类的事件。

“人象矛盾”不是博茨瓦纳特有的现象。在亚洲的印度、泰国和中国云南,人类和大象的冲突很常见。早期是象群袭扰村庄、袭击村民,后来发展到大摇大摆闯进镇上觅食。外人看起来颇为有趣,本地人却不胜困扰。

法律规定,对于擅闯人类领地的大象,只能驱赶,不能伤害。大象们于是有恃无恐。它们对人类种植的甘蔗林非常喜爱,经常成群结队下山,祸害庄稼。一些村民痛恨至极,会在甘蔗地投毒,这加剧了人和大象的冲突。

在中国云南,大象造成经济损失,地方政府一般会给村民补偿。象群出没地区,政府甚至会给村民补贴,鼓励他们搬离,给野生动物划出活动空间。这项政策在当地被称为“生态移民”。

非洲象的脾气比亚洲象暴躁,造成的损害也更严重。博茨瓦纳政府没有能力为大象之害买单,只能教民众自保。比如在农地周边拉电网、种植红辣椒,甚至尝试养蜂。要知道,蜜蜂是大象最讨厌的昆虫。

这些做法的效果都不大。北方大象还在往南渗透,遇到干旱年份,它们甚至会穿过这个国家,迁徙到南非,第二年再从南非迁徙回来。博茨瓦纳为野生动物建立了专门的“迁徙走廊”,还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大象是博茨瓦纳宝贵的自然资源,当地人民却要承受“大象之害”,还有管理上的成本。

在博茨瓦纳,民众可以交易象皮和象毛,象牙交易需要特许,并且严禁为了获取象牙而猎象。个人拾到象牙,要向政府部门登记,才可以自己保存,但是不得转让和出售,否则要被没收。为此,博茨瓦纳政府收缴了数十吨象牙。这些象牙价值不菲,卖也不能卖,销毁也可惜,所有人都无法获利。

盗猎与保护

和其他地区的野生动物一样,博茨瓦纳的大象也面临盗猎者的威胁。

盗猎者多数来自赞比亚、纳米比亚、津巴布韦、南非,他们穿越边境进入博茨瓦纳,猎杀大象,割取象牙,有时连大象肉都不放过。

博茨瓦纳政府为此组建了全副武装的“护象队”,并拥得射杀盗猎者的权力。仅2015年,单单来自纳米比亚和津巴布韦的盗猎者,就有超过50人被射杀。

盗猎者通常不是穷凶极恶之徒。他们是邻国的普通民众,当地人对保护大象没什么热情。

博茨瓦纳人其实也一样,一些村民甚至给外国盗猎者充当向导和耳目,给他们通风报信。“武装护象”并不顺利。2018年5月,博茨瓦纳取消这项极具争议的政策,不再给“护象队”射杀的权力。

在非洲,对大象威胁最大的,不是贪婪的欧美和亚洲富人,而是本地人的贫穷。

博茨瓦纳大部分邻国都很贫穷,“吃大象肉”很寻常。曾有媒体曾报道,一头大象倒毙在草原,当地人发现后鸣锣召唤,村民们一拥而上,只花一小时就将象肉割尽,骨架都不剩。

在很多非洲人眼中,驱赶烦人的象群,将它们杀死,改善伙食,这些远比环保教条更有吸引力。没有国际象牙市场,当地人也不会热爱大象——当然,象牙交易确实让诱惑变得巨大。

也许可以从这个角度理解:为何不是其他国家,而是博茨瓦纳拥有最多大象。除了地理因素以外,还有经济上的原因。

独立后的博茨瓦纳,政治长期稳定,经济发展较快,如今跻身中等偏上国家的行列。这个国家的饥饿现象已被消灭、民众生活小康,政府有财力建设保护公园,大象因此变得安全。

发展经济是保护动物最好的手段,这在其他国家也早有明证。

要不要杀大象

大象被保护起来,数量不断增加,对动物保护主义者而言,当然是很好的消息。对博茨瓦纳人民来说,他们倍感头疼。一方面他们受大象袭扰之苦,要为打击盗猎、管理象牙付出成本。他们拥有大量象牙资源,却得不到好处。

在大象政策上,博茨瓦纳政府摇摆不定。他们需要迎合国际舆论,以此打造博茨瓦纳开明进步的国际形象,吸引游客;另一方面,他们不断呼吁放宽象牙贸易管制。

在这个大象众多的国家,自然死亡的大象产生的象牙,就已经不少,为何还是不让出口呢?出于避免刺激盗猎的考虑,各国无视了博茨瓦纳的呼吁。

保护大象的国际组织盯得很紧,他们经常深入这个国家,用无人机拍摄,还把照片发到国际媒体,指责当地政府失职。如此“监督”让当地政府非常难堪。

2009年到2018年,是前总统伊恩·卡马执政的时期。这位总统是“禁猎派”,主张严格保护大象。2014年博茨瓦纳颁布严格的“禁猎令”,给“护象队”持枪射杀的权力。博茨瓦纳的大象持续增加,国际舆论对此高度评价。

2018年4月,伊恩·卡马任期届满,副总统马西西接任。马西西总统对禁猎令不以为然,他认为:博茨瓦纳人要用自己的方式解决大象问题,而不是听从国际势力安排。

当地政府很快出台报告,提出:解除狩猎禁令,引入“常规但有限的大象捕杀”;大象数量控制在“历史平均数据范围内”。“常规但有限的大象捕杀”,指的是商业狩猎。

据了解,捕猎一只大象的费用在4万美元以上,这在当地算非常大的一笔钱。农民将分享一部分狩猎收入。传统的旅游观光,将发展出“狩猎运动”行业。

农民将成为狩猎产业的一员,也许是向导,也许是“大象保护人”。有了收入,村民们可以购置汽车和监控设备,以便于更好地反盗猎。

博茨瓦纳政府表示,狩猎不会让大象数量大大减少。相反,对盗猎的打击将更加有力。过去源源流向邻国的大象财富,将回归博茨瓦纳。

“商业狩猎”类似经济学里的“确权”,过去公地悲剧下的大象,成为创造价值的“资产”。

还在担心本地人竭泽而渔,把大象猎杀到灭绝吗?当地政府和农民,他们有强烈动力保护大象,防止种群出现危机。博茨瓦纳大象不会有灭绝的风险,当地人民也将从中持续获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