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藏在地宫里的定窑 ,果然非同凡响 !

 你我入画 2019-06-06

1969年5月,电力公司施工时,发现石刻歇山式屋顶一块。

揭开屋顶,下面是一方形洞口。

从洞口往下看,只见散乱地摆放着许多器物。

该公司当即报告了县文物部门,定县博物馆遂于7月清理了这座塔基地宫,出土了大量珍宝。

静志寺地宫入藏瓷器最引人瞩目,共计115件,几乎全部是北宋早期的定窑产品,其造型端庄秀美,胎质平薄细腻,釉色柔和洁净。

其中白釉波浪纹法螺,浑然天成,十分精巧;

白釉“官”款对蝉纹碟,纹饰工整纤细,外底墨书“太平兴国二年(977)”的题记,这件瓷器为静志寺塔基的建造年代断代提供了准确的时间依据。

现选取部分静志寺地宫出土精品瓷器做一简单介绍,以飨众多读者。




【定瓷】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于隋唐,经晚唐五代发展至北宋达到高峰,终于金元,历时700余年,其窑址位于曲阳境内,因曲阳古属定州,故名定窑。

定窑产品以“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为主要特点。

北宋时定窑制作精湛,瓷质莹润,风格古朴高雅,装饰绚丽,有“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的美誉。 

静志寺、净众院两座塔基地宫出土的160余件定瓷,绝大部分是北宋早期定窑白釉瓷器,这些瓷器器型丰富,有生活用品、礼佛法器等。










定窑白釉圈托五足熏炉,北宋,静志寺塔基地宫。

胎白质细坚致,釉色洁白有垂浆泪痕,托底无釉,采用堆贴和划花技法。

将军盔式盖,上有受花宝瓶刹顶,盖沿侈出,刹顶与盖相通,盖壁和瓶腹环周有六个交错的桃形烟孔,盖内口沿平宽沿。

炉身盘口,腹斜直,折为平底,腹部弦纹二道,底内下凹。

炉身下塑贴有五个兽面衔环蹄足,头贴于炉腹,足踏环形平托。

烧制前炉与托有明显的错位。




定窑白釉弦纹钮盖盒,北宋,净众院塔基地宫。

胎质白细,釉白润泽,子母口无釉。盖母口,和子口。

圆饼形钮,盖面隆起,划两道弦纹。

盒直筒型,周身饰四道瓦纹,折收为平底,圈足,修足痕明显。











































【铭文】静志寺、净众院两座塔基地宫出土有刻款铭文的定瓷25件,

一类以人物姓名为主,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的刻行书“孟”字款莲纹碗;

一类是刻字舍利瓶,如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的“至道元年”刻字舍利瓶,是瓷器中刻铭最长的器物。

关于“官”字款的含义说法不一:有认为与贡瓷有关,有认为是作为贵族加工订货的一种标记,有认为就是“食官”。

“食官”在古代又称为“大官”,是宋代掌管宫廷膳食的职官。
















【净瓶】又名军持,源于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是佛教僧侣游方时随身携带的“十八物”之一,用于贮水或净手的器皿。

南北朝时随佛教传入中国,唐宋时期的净瓶多有陶瓷或锡银等金属制作,金属材质的多为实用器,陶瓷制作的则专门为供奉所用。

静志寺、净众院两座塔基地宫出土了28件净瓶,即使有僧人平时使用的,也已经不是作为日常器物,而是在其法事活动中不可缺的法器。







另外一件净瓶






【香炉】熏香习俗自古有之,香炉熏香在西汉时就非常流行,

香炉器型的变化随香料的不同而不同,如早期的豆形陶熏炉,两汉盛极一时的博山炉。









入唐以后出现了许多新样式,如莲花雀尾香炉(又名手炉),佛说法时常持此炉,后世的手炉则大多仿效于此。




















【仿生瓷】定窑形式多变,不仅体现在净瓶、香炉上,还体现在盒、碗、罐、壶、盘、杯等器型上。

受北宋写实风格潮流的影响,定窑的艺术创作也具有了浓郁的写实风格,生产了许多仿自然、生活物体的白釉瓷,

比如桃形、石榴形、竹节形的瓷盒,花瓣形的盘,花蒂形的器纽等。









































另外一件花瓣形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