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健康的知识) 古语有云:“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 黄芪这味药,的确是一味经典的好药材。但是千年以来,唯有东汉医圣张仲景、金元名医李东垣、清代名医王清任、近代医家张锡纯将黄芪运用得出神入化。 ![]()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健康的知识) 比如:张仲景创建的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血痹虚劳;李东垣创建的补中益气汤治疗中气下陷;王清任创建的补阳还五汤,其中四两黄芪为主药,还能治疗半身不遂之症。 这些都是妙用黄芪的高手~ ![]() 补气第一药 还可防中风 黄芪是补气第一药,功效完全不逊于人参!但很少有人知道:黄芪不仅仅是补药,还是治病的良药。 总的来说,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 更适用于脾气虚、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银屑病(俗称:“牛皮癣”)等病的患者。 ![]()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健康的知识) 1.止汗 黄芪具有益卫固表的作用,能够止汗。在鼎鼎大名的玉屏风散(可调节免疫力)中,就用到了黄芪。 出汗一般分为自汗(不因劳累活动,不因天热及穿衣过暖和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的表现)和盗汗(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 一般来说,自汗属于阳虚,可用黄芪、白术、防风泡水喝,也可加入浮小麦、麻黄根等药;盗汗属于阴虚,可用黄芪、生地、麦冬等滋阴药泡水喝。 2.祛湿补气、降血压 黄芪有着解脾湿、升肺气、强心气、益肾气、补肝虚的作用。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等一些慢性病患者,一些动过手术后体质较差的人也可以通过黄芪来调理。 除此之外,黄芪还能扩张血管、预防中风、降血压。 ![]()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健康的知识) 3.利水消肿 黄芪能托毒生肌,如果皮肤出现疮或溃疡,吃黄芪能让脓毒排出,让伤口快速愈合。黄芪对人体的心、肝、脾、肺、肾均有养护作用。 黄芪对于女性来说更是一种益气、护肤养颜的佳品。近年出现许多黄芪美容护肤品,它能润泽肌肤、美化容颜,因此受到广大女性的欢迎。 对于肾炎水肿来说,如果症见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的,也有古方防己黄芪汤为代表。 4.补虚助阳 对于黄芪来说,补气的作用是很强的,比如补中益气汤中就有黄芪。一般对于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脏器下垂,也可以用到黄芪。 如果偏补气健脾,可用黄芪与党参、白术等药同用;如果偏益气升阳而举陷,可用黄芪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健康的知识) 5.通便 在古代方书中记载,用黄芪和陈皮可以治疗老人便秘。具体用法是,取绵黄芪、陈皮(去白)各15克,研为细末,每次服用10克。服用时,用大麻子适量,研为细末,以水滤浆,煎至乳起,加入白蜜一汤匙,再煎沸,与黄芪陈皮粉调和,空心服下,一般服用两次就可见效。 黄芪作用广泛,但多用于虚证。如果是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之人,不宜服用黄芪,千万要切记! 常喝黄芪汤 防病保健康 ![]()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健康的知识) 近很多朋友都跟小赛吐槽,说是减肥很难,减肥真的有那么难吗? 黄芪红茶 先将黄芪放入锅中,再加入适量的清水,煮约15分钟。最后放入红茶,一起煮约5分钟,即可饮用。 黄芪味甘性平,有调和脾胃、润肺生津、祛痰、补气生阳之功效。对于脾胃虚弱、自汗盗汗、充气不足、痈疽不溃、退肿排毒等都有治疗作用。 此外,黄芪具有降压的功效,还能够利尿、抗病毒、抗衰老、抗肿瘤。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健康的知识) 黄芪炖鸡汤 【食材】: 土鸡500克、黄芪10克、莲子10克、枸杞5克、红枣10、花生油10克、盐1克、姜1块、白酒10克。 【做法】: 1、鸡块冷水下锅,放入白酒焯水,捞起再冲洗一遍。 2、鸡块、黄芪、莲子入电压力锅,倒入足够的清水煮一个小时。 3、转炒锅,放红枣煮中火煮二十分钟,放枸杞再煮十分钟,淋入花生油,撒盐调味即可。 黄芪可补气健脾、益肺止汗,又可补虚固表,治疗产后虚汗症。因此民间常用于治疗产后乳汁缺少。 土鸡性味甘温,能温中健脾、补益气血。此汤适合产后体虚、面色萎黄、乳汁过少、易出虚汗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