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薅草锣鼓:土家人的劳动进行曲

 楚珩之韵 2019-06-07

田发刚 谭笑

土家族人爱唱歌,土家山寨处处是歌台。土家人一年四季都唱歌,各类礼仪和劳作都有歌。春夏之交的“薅草锣鼓”便是土家人的进行曲。

“薅草锣鼓”,是土家族的一种伴随劳动生产、民歌与音乐相结合的民间艺术形式。在结群薅草、挖土、栽秧时,一般由两位歌师傅领唱或对唱山歌,一人按节击鼓,一人应点敲锣,锣鼓间歇,歌声即起,轮流对唱,整日不息。

“薅草锣鼓”是土家人创造出来的。历史上,土家族地区山大人稀,单家独户劳力不足,加上野兽出没,窃食庄稼,伤害人畜。在这种特定的自然条件和劳动环境中,土家族人形成了换工互助、结伴成群、协作生产,并配以锣鼓敲击,既可为劳作的信息,又可起惊吓野兽的作用。久而久之,形成了风格独具的“薅草锣鼓”。

“薅草锣鼓”具有相对固定的结构格式。它一般由歌头、请神、扬歌、送神几部分组成,有着请神求愿、组织生产、鼓舞生产、调节情绪等功能,它是土家族人的劳动进行曲。

相邀结群,形成合力,

“薅草锣鼓”犹如进军的鼓角

换工,是土家族传统的劳动协作习俗。相邀结群,形成合力,薅草锣鼓,则是结群而耘的纽带,激励热情、鼓舞劳作士气的号角。《来凤县志》(同治版)记载了这种习俗:“四五月耘草,数家共趋一家,多至三四十人一家家耘毕,复趋一家。一人击鼓,以作气力;一人鸣钲,以节劳逸。随耘随歌,自叶音节……”

清早起来好唱歌,

一人领来众人和,

引得太阳东边起,

引得河水流上坡,

山歌越唱人越多。

早晨起来雾沉沉,

只听锣鼓不见人,

东边一朵祥云起,

西边一朵紫云开,

歌声绕绕下田来。

这是两首歌头,即引子。此类歌起,标志着薅草、挖土或插秧的劳作开始,“薅草锣鼓歌”开腔起板。这种开腔起板的歌,起势不凡,拉开劳动的场面,唱歌的场面,乐观舒畅的场面。

土家族人居处山地,劳作条件艰苦,换工结群时,起早摸黑,唯恐晚至,这体现出土家族质朴至诚的品格和互助协作的精神。由于薅草、挖土、插秧等农事,要唱薅草锣鼓,往往是换工之前就相邀结对,唱歌时此起彼落,竟相比唱,以尽歌兴,以显其能,这是唱歌者和听歌者都乐而不疲的事。古时候,刀耕火种,广种薄收,劳动强度大,但薅草、挖土和插秧的劳作动作单一,节奏感强,土家人排成一字形,踏着鼓点,和着锣音,随着歌声的起伏抑扬劳作,听得如痴如醉,唱得难解难分,劳动情绪高涨,一人向前,众人追赶,眨眼挖翻半边坡,薅净一块草,插完一丘秧,用工者高兴,帮工者快乐,热闹场面构成一幅动感十足的劳作图。这是“薅草锣鼓”的功劳。

又请听:

男人化作杨家将,

女人化为穆桂英,

杨家将,穆桂英,

挖土犹如破天门。

锄头化为金钢钻,

挖破石头化灰尘。

太阳露脸坡背黄,

薅草锣鼓震天响 ,

锣鼓催得人勤快,

薅草薅过几道梁。

调情说爱,幽默逗趣,

薅草锣鼓犹如欢快的交响乐

薅草劳作的节奏有紧有慢,有张有驰,才能保持旺盛持久的劳动精神。而当劳作节奏舒缓之时,歌手们往往唱出一些或调情逗爱,或幽默逗趣,或设谋斗智的歌,这类歌婉转悠扬,逗趣引笑,轻松快乐。这时,歌者,鼓者,耘者,“择善讴者,一人击鼓而歌,锣鼓应之,……盖欲耕耘者,乐而忘疲”(乾隆《长阳县志》)。这是薅草锣鼓的神奇。

请听《扬歌》:

甲:

一下田来把翼落,

不好换得哪 一个,

挨到张哥怕人讲,

挨到李哥怕人说,

以作(索性)挨到我情哥。

乙:

清早起来把门开,

一股凉风吹进来,

头上青丝风吹散,

身上罗裙风吹开,

轻风也调戏小乖乖。

又有歌手们斗智逗趣的盘歌:

男:

一山桃树几颗桃?

一田稻谷几根草?

一蔸芝麻好多颗?

一头黄牛几多毛?

女:

山上桃子只论挑,

田里稻草只论抱,

芝麻论蔸不论颗,

黄牛论个不论毛。

这时“薅草锣鼓”歌手们就充分显示他们的智慧,充满了逗笑乐情的意趣。有时“薅草锣鼓歌”就像一根红线,把有情人的心连结在一起,他们尽情享受着劳动的欢乐和爱情的甜蜜。如扬歌《早上来时东路来》:

我早上来时东路来,

望见两路百花开。

我左手摘花右手戴,

右手摘花怀中揣。

头上戴起三五朵,

怀中揣起七八双,

还有几多无处戴,

手提花蓝上长街。

上长街来下长街,

当中一条十字街,

十字街前盘脚坐,

蜜蜂绕绕采花来。

头一扇把没打着,

二一扇把才打开。

蜜蜂口叫莫打我,

你无此心我不来。

蜜蜂只为采花来,

山伯只为祝英台。

鸟为食亡人为财,

扬歌去哒号子来。

(巴东民歌)

这首扬歌情深而含蓄,既能欢快娱乐调节劳动情绪 ,又有传情达意感化心灵的作用,促使人们去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感境界。

请神、送神、娱神,

神人一体,追求的

是一种执着的理想,

一种情感的超越

锣鼓惊得河水响 ,

请神歌儿山谷应。

百鸟惊得满天飞,

野兽吓得避山林,

土司不敢抽歌税,

三天不敢出衙门。

太阳听了热乎乎,

谷神听了笑盈盈。

风伯雨师更欢喜,

风调雨顺保丰登。

请神、送神,是传统“薅草锣鼓”作为一种仪式歌不可缺少的内容,劳作者通过唱请神送神歌起到祭祀娱神的作用,以期望神灵保佑,使劳作者所追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生活理想得以实现。请神、送神歌表达出对神的尊敬,对神的愿望,依然起着提高劳动功效的作用。这时“薅草锣鼓”所表达的就是一种理想,并把丰收的理想与现实的劳作完美的结合起来,成为一种追求的力量。

请神歌实际上也是颂神、娱神歌,让神高兴。歌手们歌唱的土地爷的形象是庄稼的保护神,是种田人的朋友,他们祈求神灵保佑的正是种田人追求的生活理想。

三个石头起个屋,

勾腰出来低头进。

岩板脚下安了身,

皇天保佑好收成,

一天田边走三道,

三天田里走九巡,

不准 青虫来吃叶,

不准黄虫来钻心,

捉到青虫打板子,

捉到黄虫要抽筋,

包谷好像水牛角,

红苕好比大树根,

黄豆叶子包得盐,

高梁杆子把船撑。

……

送神歌,“薅草锣鼓”歌的结尾部分,这是在挖土薅草最后一歇所唱,歌词一般有礼仪性:

看到太阳搁了山,

今天锣鼓要收场 ,

东家斟上三杯酒,

田头烧下三柱香,

弟子今天遇圣驾,

恭请圣驾回仙山。

送神歌有意思的是诸神都送,独留土地爷:

青苗“土地”莫动驾,

就在山中管庄稼,

白天你把五谷看护好,

好象伢儿靠爹娘,

一天要送三遍奶,

一夜要灌九道浆。

包谷砣砣两人搬,

等到一年收尽了,

敬你敬到土地堂。

这种人神一体,情感融洽,种田人祈求丰收的愿望通过挽留土地神,照看庄稼的特殊方式表达出来,歌声抒志传情。丰收之后,人们不会忘记神的佑护,要设酒相谢,人神共庆。

历代文人对薅草锣鼓歌有不尽的颂美。清代长阳诗人彭秋潭的竹枝词道:“换工男女上山坡,处处歌声应鼓锣,但汝唱歌莫轻薄,那山听得这山歌。”清代长阳诗人饶锡光作词:“荷锄一队转山坡,冷饭凉浆树下多。开遍山花叫山鸟,鼓锣处处唱山歌。”薅草锣鼓歌的链锁魅力可见一斑。如今,薅草锣鼓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因为它始终与劳动相伴,始终与欢乐相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