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是“端午”还是“端五”?那明天就是“端六”了

 渐华 2019-06-07

今天是“端午节”,据说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已久,大多认为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那你又知道这个节日为什么叫“端午”节吗?“端午”一词是怎么来的?本义又是什么呢?

那么今天我们就解释一下“端午”二字,着重解释“端”的意义和来源,进一步搞清楚“端午”名称的来龙去脉。最后,顺带说一下古人对端午节的看法。

“端”字的来源

《说文》:“端,直也。从立耑声。”该字为形声字,从立表示人立于地,义为正直。“端”字最早见于篆书,当为后造之字,本字当是“耑”,后面有详细阐释。

今天是“端午”还是“端五”?那明天就是“端六”了

《孟子·离娄下》:“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此处“端人”即为正直之人,但是“端”又有开始、头绪之意。见以下文献例句:

《礼记·礼运》:“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韩非子·解老》:“其术远则众人莫见其端末,是以莫知其极。”

那么,“端”的开始、开端和正直义有什么关联呢?很多人说,表示“开始”义的“端”只是个假借字。此说只是一种惰于解释的借口,而且还没有搞清楚两个意义哪个才是初始意。《三字经》里有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那么这句话我们正好可以解释“端”,也就是说人最初之时应该是正直的、善良的。说到这里,我们再给出“端”的本字“耑”做进一步的说明。

今天是“端午”还是“端五”?那明天就是“端六”了

“端”的本字应是“耑”,关于“耑”字《说文》曰:“物初生之题也。上象生形,下形似其根也。”从以上甲骨文金文可以看出,“耑”形如植物的幼芽,中间一横为土地,下为植物之根。而植物的幼芽为初长出来的东西,因此可以用来表示发端、开端之意。

说到这里,我们也就更加明白“端”的“开始”义和“正直”义的关系了,草木初生一般都呈现直立向上之形,不论什么植物最初只是生长主干,比较直,后来才变得枝枝叉叉,弯弯曲曲。“端”字就是在“耑”的基础上加了表示义符的“立”而分化出来的。

“端”为开始之意,所以秦代之时还有“端月”之说,其义便是开始之月,也就是“正月”。秦始皇名嬴政,为了避讳他便称“正月”为“端月”。但是,后世并未沿用。

端午最初是“端五”,那么有没有“端六”呢?

端午,最初本名为“端五”,刚才我们解释了“端”字有“初始”之意,“端五”为“初五”就不足为奇了,“端五”之名才与“五月初五”关系密切。

西晋《风土记》曰:“仲夏端五,方伯协极,烹鹜,用角黍。”

宋人《珊瑚钩诗话》载:“端五之号,同于重九;角黍之事,肇于风俗。昔日屈原怀沙忠死,后人每年以五色丝络、粔籹而吊之,此其始也。后世以五字为午,则误矣。”

其实,唐朝之前流行的还是“五月五日”而非“端五”。“端五”既然为初五,是否还有诸如“端一”和“端六”之说呢?确实是有这种说法的。

周密《武林旧事·端午》:“先期,学士院供帖子,如春日禁中排当,例用朔日,谓之端一。”清光绪八年刻本《孝感县志》曰:“躲得过端午,躲不过端六。”

如此,看来有“端五”之说,也有“端六”的说法。

那好端端的“端五”怎么改名为“端午”了呢?这还是要归罪于中国历来的避讳之说了,话说唐玄宗李隆基出生于十一月初五,本来这生日也没什么。谁知当时的其中一任(唐玄宗所用宰相有26位)宰相宋璟就吃饱了没事谏言,告诉玄宗要避五字之讳,玄宗竟也听了宋璟的谏言,改为了“端午”。

还好这“午”字并没有胡改,因为按照历法推断,农历正月为寅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推算,恰是“午月”。古人又常把“五日”写作“午日”,因此“端五”改为“端午”也算合理。

说起“端午”你还知道“端午”的其他名字吗?五月节、龙舟节和女儿节这几个别名可能是我们熟知的。其实,因为端又称为重午、天中、端阳、端五,所以端午节又又称为重午节、天中节、端阳节,还有一些我们比较陌生的名称,如夏节、菖节、蒲节、浴兰节等。这些名称我们没有必要一一考证说明,实在是别称繁多。

端午节为中国古代的防疫日

关于五月,古代特别是先秦之时人们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月五日又是午月午日,此时如日中天,阳气已经达到了顶点。那么,在这个五月毒月又碰上五日这个“恶日”,因此人们把五月五日称为这个“毒月”中九个“毒日”中最毒的一天。

古谚语还有“善正月,恶五月”之说,古人之说非常有道理,因为五月已经是进入了夏天,入夏之后各种害虫、有毒之物开始复苏出现,容易伤害到人类。进入五月应该防止被虫害侵扰,古人医疗条件较差,毒虫对他们的伤害可能是致命的。也正因为此,古人在“五月五日”最毒的一天采取各种措施防止虫害等物的伤害。

东晋的大将王镇恶为五月初五出生,为了避其灾害,他的爷爷就给他取名为“镇恶”。由此我们看出古人对五月的惧怕和不喜欢。

人们想尽办法祛毒,民间就有了各种祛毒的方法,如系五彩丝、五色缕、五毒符、五色桃符等等等以此驱除毒害。

孩子佩戴的五色丝

上图女孩所系五彩丝的颜色包括青、黄、赤、白、黑,《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温。”不少端午驱毒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你的家乡还有哪些方法呢?

最后的总结

“端午”最初为“端五”,端,初始义,因此“端五”即初五,古还有端一、端六之说。“端”字本字为“耑”,甲骨文金文“耑”字形如刚出土的植物幼芽,幼芽为初生,因此“耑”有初、始义,“端午”就是“初五”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