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吃粽子说到底还是为我们自己

 心住至善 2017-05-30
 国学经典
端午吃粽子说到底还是为我们自己

  端午吃粽子、赛龙舟、漂莲灯,说是为屈原,为诗歌。
  为屈原,还是为你自己。想想清楚。
  吃粽子是为了屈原,那么饮雄黄酒、佩香囊、挂艾草、跳钟馗、吃五毒饼呢?全都是为了屈原吗?
  午月大毒,丹顶一点红啊。粽子和雄黄之类,不过是用来解毒的。
  粽叶水生润利,抑火气。糯米慈和温绵,化火气。雄黄土性足,燥湿祛风杀虫,解火毒。更有红豆入糯,宛如徐庶下新野助玄德,水煮汽蒸,端的是抑心火、畅肾气。
  食粽无伤五月天,尤其是适合暑天南行的朋友。

  【经典解释】

  《素问·诊要经终论》——

  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

  《素问·脉解篇》——

  阳明者午也,五月盛阳之阴也,阳盛而阴气加之,……阳者衰于五月,而一阴气上,与阳始争,故胫肿而股不收也。

  《伤寒例》——

  芒种五月节斗指丙,夏至五月中斗指午。夫欲候知四时正气为病及时行疫气之法,皆当按斗历占之。
  三月四月,或有暴寒,其时阳气尚弱,为寒所折,病热犹轻;五月六月,阳气已盛,为寒所折,病热则重;七月八月,阳气已衰,为寒所折,病热亦微。

  【玄学关键】

  古人纪年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农历的正月为寅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与端五同义。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
  《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五月盛夏,五行属火,阳气达到最旺,阳气外散时而致内里虚弱,易得心病(火主心),亦不适合在时进行泄耗活动,包括男女房事。
  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毒日”,加上“农历五月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切须注意。这十天内,初六初七为上弦月前后,十五十六十七为望月前后,二五二六二七为下弦月接近朔月时。
  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最是了得。所以古人在这一天喝雄黄酒、插艾草等,深寓古德智慧。
  古人找个理由把新婚小媳妇弄回娘家住一个月,为的就是要在九毒日不让小两口同房贪“吃”,完全是出于对年轻人身体保护的安排。

  【风俗人情】

  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五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而演变成人们祭奠诗人缅怀高洁情德的节日。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悬艾叶菖蒲、挂药荷包、拴五色丝线、跳钟馗,以及吃五毒饼、画五毒图,已成为国人普遍行为。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陈元靓的《岁时广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还有“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后来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术品。
 
  【文化底蕴】

  粽子是中国人一项伟大的文化发明。
  端午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
  粽子不仅好吃,还包藏着人生大智慧:包容,温和,自然。
  粽子=粽叶+粽馅。一个包容,另一个就投怀送抱,深合老祖宗之阴阳和合、执一守中的大道。
  粽叶、糯米、红豆、清水,自然清新,个性饱满,本色投入,共成佳食。
  粽子外虽呈方楞尖角,内实温厚绵和,地道的刚柔相济,真正是以“天下之至柔,驰聘于天下之至坚”。

 
    (周易文摘博客,作者:龙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