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洲有没有像嬴政和李斯或刘备和孔明这样的完美君臣拍档?

 Ztiger1980 2019-06-07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不少关系亲密、合作愉快又成就斐然的君臣组合——这里我说的“臣”,特指宰相——这“宰相”是中国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行政长官的统称,不同时期的称号都不一样,“丞相”只是其中一种。著名的“君相组合”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诸如齐桓公和管仲、秦孝公和商鞅(那时秦尚无丞相之职,但商鞅有丞相之权)、秦始皇和李斯、汉高祖和萧何、刘备和诸葛亮、李世民和魏征(别以为人家魏征只是谏议大夫,人家曾任的侍中一职可是正二八经的宰相)、武则天和狄仁杰,等等。那么欧洲历史上,可有类似的君臣组合呢?要知道,欧洲历史上也有不少雄才大略的君主和智商超高的首相,其中有那么几对,也是关系亲密、合作愉快又成绩斐然。

这第一对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三路易十三(Louis XIII,1601—1643年)和他的首相黎塞留(Armand Jean du Plessis de Richelieu,1585—1642年)公爵。相比于国王路易十三,似乎昂贵的美酒“路易十三”更著名,这也难怪,路易十三时代(1610—1643年),黎塞留比国王风云多了。路易十三9岁即位,由老妈玛丽太后摄政。长大后,他很不爽大权旁落,和老妈反目成仇,关键时刻,主教出身的黎塞留登场,他凭借机智的大脑和绝妙的口才从中调解,使太后和国王言归于好,路易十三从此对黎塞留越发看重,1624年封他为首相,从此黎塞留在首相位子一干就是18年,直至去世。由于路易十三本事平庸,性格软弱,所以一切国事都全权委托给黎塞留,黎塞留提出的建议,他一概下诏批准。对内,铁腕的黎塞留把那些爱闹腾的贵族势力全灭了,其中包括路易十三的弟弟和宠臣。同时,在路易十三的力挺下,黎塞留改革了官制,创办了法国最早的报刊《法兰西报》,成立了法兰西学院,大搞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对外,黎塞留在路易十三的支持下,带领法国参加了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三十年战争,最终大获全胜,奠定了日后法国称霸欧洲的基础。这对君臣去世的时间,只相差半年。对于黎塞留,世人公认他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而路易十三就黯淡多了,倒是他的儿子“太阳王”路易十四(Louis XIV,1638—1715年。这家伙直接不设首相)威震天下。其实,若没有路易十三的放手和力挺,黎塞留很难全面发挥,正是这对君臣的默契配合,才使得法国在后来的路易十四时代达到了辉煌巅峰。黎塞留对路易十三是这样评价的——“只有雄才略者,才能知人善任”。

欧洲有没有像嬴政和李斯或刘备和孔明这样的完美君臣拍档?

黎塞留

再说第二对——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Franz II,1768—1835。其实确切来说,应该称“弗兰茨一世”,“弗朗茨二世”是他原来的称呼)和他的首相梅特涅(Klemens Wenzel von Metternich,1773—1859年)。弗朗茨二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1792年—1806年),也是奥地利帝国的第一位皇帝(1804年—1835年),他是个不幸的君主,因为他在位时,遭遇了恐怖的强大敌手——拿破仑,奥地利被拿破仑打得惨不忍睹,首都维也纳三次被法军攻陷,他原来的称号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兰茨二世”,结果被拿破仑逼着改成了“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不仅如此,他还被迫把女儿玛丽·路易丝公主嫁给了拿破仑,真是奇耻大辱!不过他也是幸运的,因为他得到了一位能臣——梅特涅,这位长相俊美、机敏博学的外交官于1809年起担任奥地利外交大臣,1821年起担任奥地利首相,他在欧洲折冲樽俎,对拿破仑先暂时忍耐,后又以灵活手腕总揽了反法联盟各国的外交大权,最终使反法联军大获全胜,奥地利指挥反法联军攻占了巴黎,逼拿破仑退位。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身为会议主席的梅特涅大展才华,为奥地利捞到诸多好处,策划了维护欧洲各国君主政体的“神圣同盟”后,他得意地以“欧洲首相”自居。对内梅特涅大搞警察暗探制度,不遗余力地监督和镇压民众的反抗。弗朗茨临死前对儿子斐迪南一世说:“梅特涅是最忠实的臣仆和朋友,新皇帝绝不可以不经过梅特涅而擅做决定。”不过梅特涅千算万算,没算到自己会倒霉。1848年,欧洲再度革命,愤怒的群众包围了皇宫,斐迪南一世被迫把这位帅哥首相炒了鱿鱼,囧到家的梅特涅竟然化装成老太太逃离维也纳,三年后才回国,晚年在孤独中去世。

欧洲有没有像嬴政和李斯或刘备和孔明这样的完美君臣拍档?

梅特涅

接下来说第三对——普鲁士国王(后升级为德国皇帝)威廉一世(Wilhelm I,1797—1888年)和他的首相俾斯麦(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1815—1898年)亲王。俾斯麦,大伙不会陌生,大名鼎鼎的“铁血宰相”也,他经过三次王朝战争——丹麦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统一了分裂的德意志。其实若无威廉一世,俾斯麦是不可能取得如此伟大功业的。威廉一世也是个很手段强硬的家伙,他在当亲王时曾因亲自领兵镇压1849年的护宪运动而得绰号“炮弹亲王”。1861年,这位64岁的老头成为普鲁士国王(1861—1888年),当他选择俾斯麦为首相而俾斯麦也表示效忠的时候,他感动得热泪直喷。“陛下,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战争!”俾斯麦这样对他说,他表示举双手赞同,从此威廉一世就把所有大权都交给俾斯麦,让他放手去干,最终打败了丹麦、奥地利和法国、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其实这对君臣也不是总是那么和谐有爱,他们闹过好几次矛盾,但每次都是国王屈从于首相。1870年德意志统一、成立德意志帝国后,俾斯麦让威廉一世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可威廉嚎啕大哭,说啥也不愿意,他只想当“德国皇帝”(“德意志皇帝”和“德国皇帝”中文来看意思一样,但德文完全不同,前者类似于中国周天子那样的盟主,后者才是全体德国人的专制君主。俾斯麦之所以选择前者,是担心德意志其他诸侯国不服),于是君臣大吵,威廉以退位威胁,俾斯麦则以辞职威胁,但到头来,还是威廉让步了,极不情愿地戴上了“德意志皇帝”的皇冠(1870—1898年),而在加冕典礼上,耍小孩脾气的皇帝故意不和俾斯麦握手。虽然有过不愉快,但威廉深知俾斯麦的本事,也感动于俾斯麦的功劳,他曾说,“对德国而言,俾斯麦比我更不可或缺”。威廉一世去世后没多久,俾斯麦就于1890年被逼辞职了,因为新皇帝威廉二世讨厌这个老臣,很快德意志帝国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完蛋。而俾斯麦临终前要求在自己的墓碑上这样刻字:皇帝威廉一世的忠实臣子。

欧洲有没有像嬴政和李斯或刘备和孔明这样的完美君臣拍档?

俾斯麦

第四对,和威廉一世与俾斯麦很像,都是君臣合作,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大业——意大利的艾曼努埃尔二世(Victor Emmanuel II,1820—1878年)和加富尔(Camillo Benso Conte di Cavour,1810—1861年)伯爵。艾曼努埃尔二世是撒丁王国首相(1849—1861年在位),当时的意大利四分五裂,还被奥地利等国瓜分,唯一独立的地儿就是首都在都灵的撒丁王国。艾曼努埃尔二世极具自由主义思想,很懂得顺应民心。1852年他任命洞察力非凡的商业奇才加富尔为首相,全力改革,使撒丁成为意大利最发达的地方。1859年他支持加富尔和法国联手对奥地利开战,收复了被奥地利占领的伦巴第,1860年他又利用游击战天才加里波第对自己的忠心,把加里波第打下来的西西里和那不勒斯并入撒丁王国。1861年意大利基本统一,他成为意大利王国的第一位国王(1861—1878年)。但遗憾的是,王国刚成立,加富尔就英年早逝,艾曼努埃尔二世甚为心碎,他开始按照加富尔的方案,终于将意大利的统一大业彻底完成,1871年正式定都罗马。当时的意大利是一个伟大的英雄时代,绝非后来那个搞笑的“意呆利”,可艾曼努埃尔二世去世后,意大利再没出现过他和加富尔那样的明智君臣,也再无加里波第那样的军事天才,最终被法西斯带上了邪路。顺便说一下,意大利王国是君主立宪制,君权和法兰西王国、奥地利帝国及德意志帝国(它属二元制君主立宪,君主能否决议会还可直接任免首相)没法比,但意大利国王的权威和影响力也不可小觑,即便到了法西斯时代、墨索里尼削弱了国王艾曼努埃尔三世(艾曼努埃尔二世的孙子)权力,他也无法一手遮天。1943年,国王很轻松地就罢黜了墨索里尼相位并逮捕了他。

欧洲有没有像嬴政和李斯或刘备和孔明这样的完美君臣拍档?

加富尔

纵观这四对欧洲君臣,和中国古代那些完美的君臣组合颇为相似,但也有些不同之处。由于他们都属于近代的王国或帝国(世界近代史始于16世纪),君主虽然也是高高在上、掌握军队又任免首相,但相比古代的专制帝国,他们的权力还是被限制得较多,各种复杂政治势力的崛起使他们很难像古代君主那样一言九鼎、我行我素。当然,也有特例,比如称霸欧洲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和横扫群雄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1712—1786年;在位时为1740—1786年),他们是绝对的专制君主,大事小事一把抓。至于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的拿破仑,那更是权倾天下。在路易十四、腓特烈大帝和拿破仑这类帝王的统治下,打死也不会出现“一代名相”。最后说一句,英国历史上也有不少杰出首相,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丘吉尔,不过英国自打17世纪革命之后就变成了彻底的君主立宪制,他们的国王或女王是不问国事的虚君、国家团结的象征,所以英国也就不存在类似于秦始皇和李斯,或威廉一世和俾斯麦那种意义上的君臣组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