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外名师点评河南高考作文题:体现当代中国青年应有的“劳动观”

 老刘tdrhg 2019-06-07

郑报全媒体记者 王红 张勤 张竞昳

郑外名师点评河南高考作文题:体现当代中国青年应有的“劳动观”

点评人:郑州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河南省语文学科带头人 杨建新

今年的作文题目,审题难度进一步降低;从体裁到内容都和学生生活的紧密相关,学生一定有话说;写作思想指向明确单一,不容争辩:批评“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不尊重劳动”的言论和现象,号召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写作对象明确:本校(复兴中学)的同学;没有什么“陷阱”。

其中“3.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部分的写作将是区分作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作文既要有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高度,又要紧扣学生思想实际,指出这些思想产生的原因,提出希望与建议。既要有议论文的以理服人,又要有演讲稿的以情动人,而不能有居高临下的盛气凌人。一句话,要体现一个18岁的当代中国青年应有的“劳动观”。

先说形式。由于考试大纲“写作部分”表述的调整,实用文写作自然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去年是“给未来的年轻人写信”,今年写信的可能性就降低了,所以演讲稿这个与高中生生活密切的体裁(升国旗要演讲,竞选学生会干部要演讲等)自然引起大家关注。所以一定会有不少人说猜对题了,其实准确地说应该是猜对写作体裁了。

演讲稿有没有严格的格式限制呢?应该说没有。必修二的三篇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都没有“亲爱的同学们……”的格式,所以请没有注意到格式的同学不要惊慌。

再说内容。作文题目成功地避开了“五四100周年”“国庆70周年”等热点,但又把内容聚焦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劳动”这样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话题。这样,既有高度——德智体美劳,“立德树人”,又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出题人把“劳动”这个话题放在新时代——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针对当代学生实际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的认识上的错误,让考生在这次人生第一次大考的考场上写一篇教育同龄人(当然也是一次自我教育)的文章,延续了全国卷高考作文重视“立德树人”的一贯传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