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大家谈(26) | 语文

 美文云中飞 2019-06-16

廖昌燕(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统观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3套试卷的作文题,不难看出其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文化人、全面育人的价值导向和目标追求。3道作文题综合来看,具有立足时代、继承传统、面对现实、凸显语文特色等特点。

  全国Ⅱ卷作文题的指导语非常大气,它立足时代变迁,从1919年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到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新征程;从1979年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写到2019年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写到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这一作文导语,以历史与时代、现实与未来高度融合的宏观视野,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爱国主义精神,用历史事件直观展现在考生面前,站位极高地引导考生进行思考与联想;接着又给考生5个非常具体而又明确的写作任务,以当事人的身份,既可以写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又可以在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给家人写信;既可以于2019年4月30日写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又可以于2049年9月30日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写一封国庆节的慰问信。这样体现时代性、传统性与未来性又具有语文特点的作文题,给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了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的发挥空间,可谓是高站位、小角度,是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写作水平的好题。

  初看全国Ⅰ卷的作文题,似乎很出乎教师和考生意外,写一篇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演讲稿,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则不然。试题指导语将学生的思考和联想引向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民生在勤,勤劳才能致富,致富才有可能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才有可能真正体会生活的幸福。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体现着全面育人的价值追求;更重要的是,这个题目没有停留在简单说教上,而是直面现实问题:有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同学说“劳动太占时间”,说“劳动的事,可以交给人工智能”;还有的同学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嘛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这些反映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实际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也的确存在,有“啃老族”,有“佛系青年”,有不愿奋斗者等。这些问题不思考不解决,也就做不好全面发展的人。如果说Ⅱ卷作文题是从正面引导考生的爱国情怀意识,那么Ⅰ卷作文题则是面对现实,从具体问题入手,引导考生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将传统文化与实际问题结合,与语文写作结合,巧妙地完成了写作与生活的链接,既有教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全国Ⅲ卷作文试题,在彰显语文学科特色方面尤为引人注意。试题用一幅漫画表现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课,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老师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老师对学生寄予的学习厚望,对即将惜别的学生的拳拳深情,以及学生认真埋头读书对老师的郑重回应,都会给考生以丰富的联想或温暖的回忆。题目设置的这个即将毕业的特殊情境,有效激发出师生相伴的浓浓情谊,进而引发考生写作的愿望。毕业前的最后一课,老师没有说教,没有煽情,没有像往日一样侃侃而谈,而是让学生静静读书。老师的谆谆教诲和良苦用心,都蕴含在这无声无息的方式方法中,润物无声,春风化雨,这恰是教育所追求的大境界和高境界。这正是此作文题目带给考生的启迪与思考。

  总之,高考语文全国卷的3道作文题,相互配合,从各自不同角度凸显语文学科特色,既有明确规定考生必须采用演讲稿、书信、观后感及慰问信等特定的实用性文体,符合现实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又有给考生提供更大空间的不限文体的写作,让考生更多展示其个性化的写作能力。3道作文题共同体现出的时代性、传统性、现实性,不仅传递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对考生及青少年的品德修养、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正面导向,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