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68章:善战不怒,能够控制好情绪,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江山携手 2019-06-07

人生在世我们经常会为了一些时期莫名的大动肝火,乱发脾气,可事后想想又真的没那个必要,只是情绪有时候上来了确实很难控制自己。

老子在《道德经》的第68章中就以他当时所处的战争年代,以兵家克敌制胜之理,转而告诉人们生活中控制情绪的重要性。《道德经》68章:善战不怒,能够控制好情绪,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下面就让我为大家带来此章的解读:

释义:

跟老子同处春秋时代的百家之师管仲,就曾以三策粮食之计不废一兵一卒而助齐国征服了三个国家;史上素有“兵仙”之称的韩信,在与项羽决战的时候以四面楚歌之计让楚军无心恋战,最后与亥下战胜史上最强“战神”项羽。这些都是“善为士者,不武”最好体现。

明朝文官素有党派之争,而徐阶隐忍严嵩十九年,最终搬到大明第一贪官。他实现了很多当朝臣子的夙愿,这便是“善战者,不怒”高明之处。

同样跟老子处于春秋时代的白起,他在对战时从来不跟对方正面冲突,而是擅长打歼灭战,以击败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但却一样可以攻必克,战必胜。春秋时期作战共有200万人死亡,而他一个人就杀死了接近一半。可这便是“善胜敌者,不与”最好的诠释。

周文王渭水亲自请姜子牙出山,为他拉车800步,才有了周王朝800年的传承;齐桓公不计前嫌,沫浴斋戒亲自拜管仲为仲父,日后更是事无巨细都请教他,才能成为春秋第一霸王;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此后对他言听计从方得荆州跟益州做为根据地,与曹操跟孙权鼎足天下。这便是“善用人者,为之下”的睿智之处。

老子在这一章主要讲了用兵的战略战术和用人的原则,老子告诫人们不逞强好勇,不轻易被激怒,要避免和敌人正面冲突。以质取胜,要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以不争的方法,达到争的目的。

在老子看来这是符合天道的,是自古皆然的最高准则。本章中老子通过将用兵作战的道理,为其辩证法思想提供论据,或者说本章的文字即是在讲用兵打仗,又是在讲辩证法。

实际上军事辩证法本身也是一门十分深奥的学问,但如果就此认为《道德经》是一部兵书,就极大的扭曲了它的内涵。

关于善战者不怒,《孙子兵法》中写道: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也就是说国君不能因为一时的愤怒而发动战争,将帅不能因一时的气愤而出兵开战。

这与老子在本章中所讲的内容基本上一致,战争是国力、物力、人力的较量,更是智慧的较量。

武、怒是军事指挥者爆裂,失去理智的表现,一旦怒上心头就会失去冷静,也就难以客观的分析,研究敌我双方的优势与劣势,而代之以主观臆断的愤怒的情绪,这样势必给国家和军队带来极大的危害与灾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