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笑翻越南史】传17 熙宁大战2

 陆一2 2019-06-07


大白兔北宋的愤怒

交趾军队的暴行令整个北宋朝廷震惊。

多年来,北宋的军事重心一直放在北方,一门心思在跟西夏作战,适当防备契丹。在西南,北宋已经扮演人畜无害大白兔许多年了,这次被交趾如此狠咬一口,基本上就是兔子也要急眼了。

其实在邕州城破之前,北宋就发布《讨交趾敕谕》,成立了“安南道行营马步军都总管本道经略招讨司”,名字比较长,简而言之,就是“讨伐安南行动司令部”,最初的正副统帅人选是名将赵禼和宦官李宪,猛将燕达为马步军副都总管(按宋制,都总管的正职由统帅本人兼任)。

这三个人都不一般。

赵禼是文官出身,但久历沙场,在与西夏作战中表现活跃,属于难得的智将。

李宪多次以宦官身份参与监督、指挥军事行动。一般来说,历史上宦官当监军,总是给人不好的印象,而李宪是少数几个能起正面作用的,常提出一些好主意并帮助取得胜利。总体来说,算是一个有本事的优质太监。后来把持北宋军政二十年的大宦官童贯(号称北宋六大权奸之一),就是出自李宪门下。


燕达有点类似狄青,是武官出身,勇猛善战,能冲锋陷阵,在北宋高级军官中比较少见。

司令部班子虽然组建好了,但在运行过程中,却出问题了,正副统帅赵禼和李宪关系不睦,最后撕破脸皮,没法开展工作,结果大军迟迟没有动静。客观上贻误了战机。

1076年初,宋神宗开始过问此事,经过王安石的干预,李宪被撤,而赵禼推荐自己的老上级郭逵为正帅,赵禼则改为副帅。十万禁军大军这才出发。

关于此事,煮茶稍有些失望,因为如果李宪不被撤换,那么宋越战场上,两军将分别出现一名太监统帅,史上将难得出现一次太监对决的盛况——煮茶也对自己这种恶趣味颇为无奈。

另一面,作为肇事者,刘彝和沈起被罢免。沈起实际上是又被罢免了一次,并在这次贬官调任过程中去世。

抗越的盟友

除了出动大军以外,北宋也派遣使臣抵达占婆和真腊,谋求合击交趾。

前文中提过,占婆的国王本来是第九王朝的制矩,其在被交趾胖揍一顿之后,得了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从此对交趾百依百顺。然而1074年,制矩被诃梨跋摩三世推翻,后者建立了占婆第十王朝,制矩则流亡到交趾避难。

制矩跑到了交趾,李常杰还曾有意派兵帮助制矩复辟(但被占婆挫败)。占婆的新王诃梨跋摩三世自然对交趾充满了戒心,此时北宋来邀约,当即拍板答应,愿以七千军队在南方牵制交趾。

真腊方面也答应了北宋的请求。自从交趾连年击败占婆以来,两国边境逐渐南移。真腊与交趾,从本来隔着占婆,到如今变成了邻国,自然也是纷争不断。

前文曾提过,真腊即是当今柬埔寨的前身,越南现在南方一大块土地(包括胡志明市)就是从真腊抢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对越反击战的导火线也是因为越南入侵柬埔寨。可见这两个国家之间也是积怨很深。

宋的报复

1076年初,宋军进入广西。此时,李军在围攻了四十多天之后终于攻破邕州,本欲再进取桂州,却获得宋军大举前来的消息。可以说,邕州以一州的惨烈,换来了宝贵的时间。

广西各地民众反抗交趾日渐高涨,无论是汉人各团练还是少数民族各洞府,都各自组织起来抵抗,交趾军在与这些乡民武装中伤亡很多,李常杰意识到进一步占领广西的时机已经失去了,便放弃了桂州,开始后撤,最后带着俘虏的大量的邕钦廉三州百姓退回交趾境内。

郭逵与赵禼各率部曲先后收复邕、钦、廉等几个州,然后追击到边境。

因为交趾的首都升龙距离宋越边境并不远(这也是为什么交趾李朝一直很在乎边境上的少数民族地盘的得失),此时宋军如果愿意,可以发兵直抵升龙。

但宋军主帅郭逵并没有选择这么做。

这里聊一下郭逵这个人。

郭逵出身军人世家,父兄都是军人,都有战功。其中其兄郭遵曾在对西夏作战时英勇战死。郭逵的青少年时代,也经历过对西夏作战,颇受当时镇边的名臣范仲淹的爱护。郭逵在战场上渐渐成长,后来身居要职,对于很多次战役的走向有很精准的预测,眼光独到,故也被北宋很多武职官员所看重。


坦白来说,郭逵作为武将来说,只能说是良将,能力合格,但实在称不上超级优秀。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天才将领多如繁星,如郭逵的表现恐怕排不上去,而且虽然宋代在历史上闪耀的优秀将领不多,以郭逵的能力也很难跻身前列。

倘若郭逵没有参与惩罚交趾之战,大概会以更加平稳的方式活到退伍,以某个地方军事大员的身份功成养老,舒舒服服,轻松滋润——但中国历史恐怕不会记得他。

郭逵一生用兵谨慎,很少行险,也很少行雷霆之兵,这使得他的用兵经常瞻前顾后,对应缓慢。

郭逵收复广西诸失地并没有花费多少力气,因为李常杰并没有设置多少守军,但收复所有失地,仍然花费了宋军差不多半年的时间。而到了宋越边境,郭逵也没有马上向升龙进发。

郭逵对于战争局势的变化非常有眼光,对于战争的走势常有清晰的判断,这也确实是他的特长。他常常很慢对于战局做出反应,但绝少犯大错。

从郭逵当时的表现来看,他肯定顾虑重重,因为历来北方军队进攻交趾,总是面临相同的问题——水土不服,而李常杰突然全面撤回,无异于在前方给宋军挖了一个大坑,等宋军跳进去。

郭逵开始在宋越边境上清除所有的潜在威胁。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广源州。

上文说过,广源州本是侬氏的老巢,在侬智高事败之后,由一个叫刘纪(也有史书记载为刘应纪)的少数民族部落首领控制。

刘纪是倒向交趾的,经常在交趾的授意下,骚扰北宋,也经常与一些亲宋的边境的少数民族势力交战,十分强势。经过多年战火洗礼,刘纪的人马精练凶悍,战具精良,战斗力很强。如果对刘纪不管不顾,一旦北宋大军出境,而刘纪切断北宋大军归路,那么宋军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另一方面,刘纪是此次交趾兵的帮凶,如果能够先破刘纪,对于军队士气也大有帮助。于是郭逵派遣燕达先攻刘纪。

燕达果然不负猛将出身,一鼓作气攻下广源州。

史载,燕达出征前曾向宋神宗赵顼辞行,赵顼说道:“大将军你已经是地位高名气大的人,以后打仗在后方鼓舞士兵上前就好了,不要亲自冲锋冒险了。”燕达答道:“我一向靠冲杀战阵的那股子威风来打败敌人,绝不怕冒险。”

之后燕达率军进攻广源州,前方传来消息说,前锋军队已经遭遇敌军,陷入苦战,请求增援。有偏将建议先安营扎寨,站住脚跟之后再去增援,燕达怒道:“前军很危险,我岂能只考虑自己安全。”下令再有敢言安营者斩。大军也不安营,兼程往前,前锋将士都欢呼将军亲来,士气大振,刘纪军惊溃,广源州投降。

占据广源后,宋军军威大振。接着,又攻下了决里隘、桄榔州(谅山)、门州(今越南同登西北)等地,都是宋越边境上交趾的据点。至此,宋军扫平了后患。

交趾方面,李常杰一回国,就听说占婆兵马在南方出现。李大宦官堪称交趾国第一救火队员,立即率军征讨占婆。

然而李常杰的这次占婆之战并没有占到便宜。前面打不赢,后面则有北宋的怒火烧着屁股,李常杰只得率军退回到布政、地哩、麻令三州(此三州系从占婆方面抢得,事见前文),但他也不是什么都没做,他趁间隙将三州的山水形势画了地图,之后大量招募交趾人搬迁居住。

这些土地原本是占婆的,居民都是占婆民族居多,人种与交趾人有差异,李常杰如此相当于采用了移民策略,通过迁徙移民的方式,渐控这些州。这是一招非常厉害的棋,后日占婆曾经夺回三州,但随后发现这三州再也不是当年的三州,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已经是占婆无法控制的了。后文会提及。李常杰证明了其政治决策能力与其军事能力同样优秀。

因为宋军的进军非常迟缓,这也给了李常杰充分控制和布置南方局势的时间。

而宋军再降伏了刘纪之后,又花了足足两个月,才正式向交趾的腹地进发了。郭逵终于认为扫清了一切后患,做出了充足准备。这时候,已经到了1076年的年底,距离交趾入侵大宋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了。

带领交趾兵等待郭逵的仍然是以逸待劳的李常杰,他已经充分地摆平了南方三州,回归北境。

富良江之战

在越南史书中,宋越富良江大战之前,曾有一个名为“如月江之战”的小战役。

如月江,也有史料称为如月渡,据推测可能是富良江上游一个渡口,这个渡口的具体位置、甚至该渡口是否真实存在均有争议。

按照越南史的说法,宋军抵达如月江,遭李常杰的袭击,宋军损失千余人。关于这次战役,中国史料中并无相关记载。这种查无此事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情况。

第一种情况。这个事情压根就没发生。考虑到宋军对外战争,败仗很多,史家记载并没有什么顾忌。这事如果真发生过,史家犯不着藏着掖着。这种可能性很大。

第二种情况。这个事情发生了,宋军也确实损失不小,但考虑到后续宋军的大胜,这次小负并未被当成重要事情反馈给史家——当然,也不排除史家觉得此事不重要而直接忽略掉了。不管怎么说,毕竟后续的一次大战宋方的战果更加耀眼。


在《大越史记全书》中记载,宋军被如月江这么一打,郭逵就退兵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事就完了。

这个真是把郭逵、赵禼等几十万人当成来越南自助旅游的了……

总之关于宋越战争的后文,《大越史记全书》再就没有任何描述了。

(不过,在《大越史记全书》里面,还记录1077年,交趾军再攻破钦州廉州,还是要解救被王安石的青苗法坑害的中国百姓,当然也记录了该年底宋军的报复性进攻,只不过领军的是赵禼,结果也是不克而还。估计《大越史记全书》把富良江之战,按照两回合制来记载了。)

而越南另一个重要史书《钦定越史通鉴纲目》除了记录了如月江之战以外,也记录了后续的富良江之战。

开胃小菜过去了,正餐来了。


1076年底,宋军抵达富良江,两军展开决战。交趾军将战船四百余艘列在江南阻住水路,宋军的水军无法渡过,而陆军又鞭长莫及。

交趾军队采用拖垮战术,使宋军过不去,也打不成。

宋军在异乡作战,水土不服,情况非常不利。

为了扭转战局,郭逵和赵禼定计,分别派遣兵将在当地伐取树木制造投石机,通过投石机的射程打击敌人。

这时,燕达又献诱敌之计,郭逵于是在山间设伏,派遣孱弱之兵在军前,仿佛兵马困顿难持,士兵数量也每天都减少,示弱诱敌。

这一刻,李常杰李公公中计了。他派遣大将洪真、昭文两王子率领数万交趾军渡江攻击宋军。

关于李常杰的中计,也有一些越南史书记载认为李常杰并没有中计,他只是让洪真、昭文两王子吸引所有宋军到一处而已,也是诱敌之计——交趾军估计总共也就几万人,李常杰倾尽主力来诱敌(而且还是两个王子领兵),这个军事逻辑理解起来,确实有难度。

不管怎么说,乌龟的头伸出来了。岂可不弹之?

面对如此难得的战机,郭逵率亲兵迎战,燕达也带兵跟随。双方大战。

李常杰的嗅觉很敏锐,在恶战之际,可能意识到不妙,命交趾军队少退。这一“少退”挽救了交趾军,此时宋军伏兵尽发,又有精兵乘坐木筏猛攻交趾战船,两相夹击,交趾军大败,被斩死淹死不计其数。

越南史籍承认此役越军战死数千。尤其是统率前军的洪真、昭文两个王子在乱军中淹死,左郎将阮根被俘。

关于这次战役的过程和结果,被中国史籍和越南的《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所认可。

洪真与昭文

注意,关于宋军的重要战果:被淹死的“洪真、昭文王子”,在很多中国史籍中被称为“洪真太子和昭文王子”,尤其是后来郭逵给皇帝的奏折中提及“伪大将洪真太子”,致使如今很多人在引用这段历史时,都将其当作“李朝皇太子洪真”。

这肯定是不对的。

李朝皇帝仁宗李乾德当时刚满十周岁,是否经过人道都难说,当然不可能冒出一个成年的儿子来。如果不是李乾德的儿子,那么其他人也不可能被称为皇太子。

另外李乾德之父圣宗李日尊命里少子,所以这两个倒霉鬼也不会是李乾德的亲兄弟。话说回来,如果真是李朝的皇太子或亲王,按照李朝皇子统兵的惯例,那么大军的指挥权也就轮不到李常杰了。

在《越史略》中,这两个人被记为“昭文、宏真二侯”,且“昭文”在“宏真”(应该就是洪真)之前,说明昭文的身份可能更加尊贵。两人的侯爵身份也非常有可能的。

总之一般越南史家,也都认可两人王子的身份,以及认可两人确实担任着军队统帅(略低于李常杰),故这两个人应该是李朝的王族宗室,地位还是比较高的,可能是打算到军队中历练历练,让李常杰当保姆。可惜这两个皇X代运气太差,水性也不好,结果倒成全了郭逵。

这两个重要人物的阵亡(外加一个左郎将阮根做饶头),对交趾李朝影响非常大。按照中国史书的说法,此战后不久李乾德(当然李乾德只有10岁,真正定主意的是李朝灵仁太后,即前文提过的倚兰夫人)便奉表求和。

当时宋军内部粮草已经告罄,且疫病流行,10万大军和20万随军的民夫,冒暑涉瘴已经病死大半,余下的士兵也大多染疾病。郭逵感慨道:“这种情况下想击破升龙,俘获李乾德已经不可能了。我愿承担被朝廷怪罪的风险,同意交趾议和,让十余万人活着回去。”虽然有将领坚决反对,但郭逵同意了李朝的和解请求,两国讲和,郭逵撤兵。

这样,宋军以交趾臣服为契机,胜利班师。

不过,在个别越南古代史料中,仍然有记载上的分歧。

在《越史略》中,李常杰在昭文宏真溺毙之后,仍率军努力坚守,后探知宋军力困,便派兵趁夜渡江袭击,大破宋军。宋兵十死五六,只得退兵,退兵时顺道才夺取了广源州(与中国史籍中,宋军先占广源州后战富良江不同)。

后来很多的越南史料,包括现代越南史家均承袭《越史略》的这个说法,坚持认为是李朝最后取得了胜利。

而在中国史料中,依然对《越史略》的这部分战况毫无记载。其实,整个北宋一朝,军事上的败仗很多,即使《越史略》上的记载是真实的,相比而言,更惨的败仗经历,北宋也有过。

在与交趾之战的几年后,同在神宗朝,曾有一次对西夏的“永乐城之战”,宋军惨败,士兵和民夫共二十多万人死难,依旧被白纸黑字地记录下来。


如果《越史略》上记载是真,中国史家也会记录下来。宋史为元代的脱脱主编,脱脱实在是没必要替宋人隐瞒的。

说中国故意隐瞒自己的败绩,这个事情说不通。

孰是孰非

虽然这一战最终演变成了罗生门,宋越双方对于战争结果存在争议,但是有几点其实是达成一致的。

一、最终的结果是双方议和,交趾李朝维持战前状态,继续向北宋称藩入贡。

二、交趾在此战中损失巨大,富良江遭伏击,一战损失数千人,整个仗打下来,其人员伤亡是不小的,加上前期侵宋过程中损失的两万军队,交趾的全国精锐恐怕已经损耗殆尽。至于此战对交趾百姓的影响,以及对交趾经济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

三、北宋军队也损失惨重。无论是越南史料还是北宋史料,都承认讨伐交趾的宋军十死五六。北宋记载是气候炎热、水土不服造成的疫病,引起士兵大批死亡;交趾则认为是李常杰的战果使然。北宋出征时大军10万,随军民夫20万,回家的只有10余万,死亡率在50%以上。正如郭逵同意议和那一刻的感慨:北宋已经无力攻克升龙。

综合考虑战后各方的记载和表现,整个富良江之战的过程脉络,据煮茶推测很可能是这样的。

第一阶段,北宋大军先降伏广源州刘纪,之后连拔决里隘、桄榔州、门州等据点,最后向升龙进发。

第二阶段,李常杰在如月江(或者类似的地方)小挫宋军,又以战船堵住江口,采用拖延战术,以求拖垮宋军。

第三阶段,李常杰中了宋军的诱敌之计,遭到重创,两个宗室贵族昭文、宏真两侯溺毙,外搭一个左郎将被俘。

第四阶段,李常杰以残兵继续顽强扼守,并通过游兵骚扰战术继续拖住宋军。双方进入真正的惨烈消耗的相持阶段。

第五阶段,李朝筋疲力尽,自感撑不住了,遂遣使向郭逵求和,表示服顺。宋军也在酷暑、疫病的折磨下减员严重,已经完全没有力量攻克升龙了。

第六阶段,郭逵在未请示皇帝的情况下,私自接受了李朝的和议。李朝递降书,郭逵带领宋军撤回。李朝也松了口气。

交趾发动了一场侵宋之战,造成大量无辜杀戮后,最终被打回了原点,自己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北宋经历了几代的边境绥靖外交,一味在西南边境安抚、纵容交趾,结果诱发了交趾的野心。虽然之后狠狠教训了一通这个不听话的小弟弟,但广西生灵涂炭,北宋损失了几十万军民。

总而言之,尽管双方一直到现在都坚持当年己方获胜,但真正的结果是,这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