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九龄为何斗不过李林甫?看这两点就知道他输的并不冤

 思明居士 2019-06-07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是唐朝中期文坛的领袖级人物,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行业大V。上面那首传世名篇《望月怀远》就出自他的手笔。诗圣杜甫年轻时曾想把自己的作品呈给他审阅,可惜未能如愿,只能在晚年写了首《八哀诗》表达自己的遗憾。不仅如此,他曾经还走上了人生巅峰,官至宰相(中书令)位极人臣,可令人诧异的是,张先生的相位只不过是昙花一现,没过多久就被李林甫给斗下来了。那么问题来了,才华横溢的张九龄为何玩不转唐代的官场呢?我想原因有两条一是没读透帝王心术,二是政治主张与唐玄宗背道而驰。

张九龄为何斗不过李林甫?看这两点就知道他输的并不冤

到底是读不懂还是不想读懂?

想要在封建王朝的官场上玩的溜,帝王心术可是必修课,而最后的结果证明,张九龄似乎让唐玄宗李隆基很不爽。哼哼,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张先生,您还是歇着吧。那么这又牵涉到另一个问题,张九龄怎么就没读透帝王心术呢?是能力不济吗?当然不是,如果他不能理解当官的游戏规则就坐不上宰相的位置。既然不是能力问题那就是态度问题了,结论是他压根不想去读那所谓的帝王心术。因为张九龄的身上体现着强烈的士大夫精神(尽管最终丢了,但并不代表曾经没有)。

张九龄为何斗不过李林甫?看这两点就知道他输的并不冤

胸怀天下的士大夫精神

何谓士大夫精神?我的理解就是有文化,有气节,有理想,守底线,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这种人往往有些刚愎自用,迂腐不堪,有种莫名的优越感。张九龄出生于韶州曲江(今天的广东韶关市),整个家族世代为官,祖父张子虔曾任窦州录事参军,父亲张弘愈是新州索卢县县丞。总结一下,他属于士族出生,为人正派又饱读诗书,深受士大夫精神的影响,胸怀天下以经国济世为己任,既然胸怀天下就不是为某一位君主所服务的。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开放如唐代本质上依然是家天下的帝国,不顾及皇帝的面子、喜好和利益是不行滴。这一点他还真没有李林甫看得通透。

张九龄为何斗不过李林甫?看这两点就知道他输的并不冤

一怼唐玄宗

张九龄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文人,可这种理想却与现实的政治制度严重脱节,他有礼有节却迂腐不堪,胸怀天下却故步自封,因此才会发生许多怼领导,让李隆基下不来台的事情。当时有位名叫张守珪的边关将领,屡立战功,唐玄宗想封他为宰相,来征求张九龄的意见,结果张先生说:“宰相是代表上天来治理万民的(代天理物),并不是封赏给别人的奖品(非赏功之官)”唐玄宗退一步说只给个名分,不实际履行政务可以不?张先生回答:“名分也不能随便给,这才打败了契丹就挂职宰相,要是消灭了突厥那用什么了奖励他呢?”唐玄宗被他怼得是哑口无言。

张九龄为何斗不过李林甫?看这两点就知道他输的并不冤

再怼唐玄宗

《新唐书》记载凉州都督牛仙客尽忠职守,将边塞地区治理得井井有条,唐玄宗非常器重此人,打算给他加个尚书衔。张九龄知道后立马开怼,他说:“尚书在唐朝大多是授予宰相的荣誉,德高望重的人才配得上,牛仙客只不过是个基层干部,得此荣誉,天下人该怎么说?(仙客,河、湟一使典耳,使班常伯,天下其谓何?)”唐玄宗说那就封个爵吧,张九龄又反对说:“他只是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赏一点金帛就可以了,用不着裂土封侯。”这一次唐玄宗忍无可忍,脸一下子冷下来,怒道:“你不就是嫌牛仙客出身卑微吗?那么你自己又是什么出身呢?”张九龄回答说:“牛仙客区区一个基层干部,大字不识几个,当年韩信不过淮阴一匹夫,尚且不屑与周勃、灌婴为伍,陛下若是用牛仙客,我真感到羞愧(仙客擢胥史,目不知书。韩信,淮阴一壮夫,羞绛、灌等列。陛下必用仙客,臣实耻之。)”惹得唐玄宗肺都快气炸了。

张九龄为何斗不过李林甫?看这两点就知道他输的并不冤

这下问题严重了,如果说前一次顶撞唐玄宗还算是维护朝纲,据理力争的话,这一次张九龄则是将士大夫的自以为是,假清高和迂腐不堪等劣根性表现的淋漓尽致,一副卫道士的嘴脸。牛仙客的确非宰相之才,你张九龄可以质疑他的能力,但用士大夫的优越感来歧视人家的出身就有点过分了。基层小吏怎么了?出身寒门怎么了?谁规定只有文学家才能封爵?只要工作做得出色,咋就不能封个爵位,加个尚书呢?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再说了皇帝给人封个爵位,还轮得到你张九龄讽刺了?在这一点上李林甫就比张九龄聪明多了,他进言说:“我看着牛仙客是块宰相的料子,封个尚书怎么了?张九龄一个文官,拘泥于古制,不识大体,只要有才干不一定非要会写文章,况且用人是天子的权力,还能轮到下臣说三道四了?”您看看这顺毛捋的多舒服,唐玄宗心情一下就好了。

张九龄为何斗不过李林甫?看这两点就知道他输的并不冤

政治理念的对抗,德治不敌法治

事实上,真正让张九龄失去相位倒不是其屡屡冒犯唐玄宗,可能是他的执政思路与唐玄宗的治国策略发生了冲突,简单说就是与领导的政治路线不在一个频道上。张九龄是儒家意义上的仁人君子,唐玄宗初用他的时候是符合自己的政治路线的,即以儒家王道之名行法家霸道之实,儒家是旗帜要高高挂起,法家是手段要坚决执行。你张九龄处处和我对着干,这不许那不让,我还怎么行法家之实?不给你穿小鞋给谁穿小鞋?至于什么结党营私的罪名只不过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而已。从下面这件事我们就可以看出张九龄与唐玄宗在政治理念上的分歧。

张九龄为何斗不过李林甫?看这两点就知道他输的并不冤

为父报仇,杀还是放?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之前有个叫杨汪的殿中侍御史冤杀了一个叫张审素的人,并且改名杨万顷。后来被害者的两个儿子为报父仇,在长安杀了杨万顷,被相关部门抓获。此时对于如何处置二子引发了朝廷上下的争论。张九龄主张宽宥二子,他认为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二子报酬天经地义。但李林甫和裴耀卿却认为,若是不追究二子的责任那等于是乱了朝廷的法度,以后何以服人?唐玄宗赞同李林甫的看法,斥责张九龄说:“孝子之情固然值得同情,但赦免杀人犯这样的先例是绝对不能开启的(然杀人而赦之,此涂不可启也),国家制定刑律是希望制止仇杀(国家设法,期于止杀),要是每个人都为了报私仇而杀人,要杀多少人才是尽头?”于是二子被移交到河南府仗杀,老百姓都非常怜悯他们。

张九龄为何斗不过李林甫?看这两点就知道他输的并不冤

很显然,张九龄的主张的理论基础源自传统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念,儿子就要有儿子的样子,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不为父亲报仇怎么能称得上是孝子呢?因此他提出不追究张审素二子的刑事责任,实际上带有浓厚的儒家德治的烙印。而唐玄宗则更偏向于法家的王霸之术,行法治来治理国家,因此精通律令修订,擅长权谋,还懂帝王心术的李林甫更符合唐玄宗对于宰相的要求。当时的唐玄宗不傻,李林甫能挤掉张九龄登上相位,除了耍权术,自然也有他的过人之处。

张九龄为何斗不过李林甫?看这两点就知道他输的并不冤

一家之言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张九龄被贬的原因还是比较复杂的,但政治主张不符合唐玄宗的政治纲领是本质因素,而脾气犟,屡屡让领导下不来台则加速了他政治生涯的终结,至于什么结党营私之类云云,只不过是找个理由让他下台而已。张九龄工作能力强,为人正派,举止优雅,器宇轩昂,文采飞扬,直到他去世之后,每每有人向唐玄宗举荐宰相,他还要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可见从内心深处来说唐玄宗还是很认可这位文坛领袖的,但欣赏归欣赏,政治归政治。政治理念的冲突不会被个人喜好所左右,就像血腥的权力争夺不会因为血缘关系而变得温文尔雅一样,身在权力的中心很多事都身不由己。唐玄宗并不反感儒家思想,但在他心里儒家只是唐帝国的政治旗号,并以此来粉饰太平,缓和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法术势三合一的法家思想才是他追求的治国之道,而在这一点上李林甫倒是和唐玄宗颇为“志同道合”。

张九龄为何斗不过李林甫?看这两点就知道他输的并不冤

这里顺便说一下李林甫,历代史学家对于他的评价都不高,说他为人阴险狡诈,口蜜腹剑,排除异己败坏朝纲致使唐朝由盛转衰,这是事实无需洗白。但很多人极容易忽略的一点是,两唐书对他的政治才能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所谓“每事过慎,条理众务,增修纲纪,中外迁处,皆有恒度”,在当上宰相前,李林甫长期从事法律修编的工作,也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两部《开元律》就是他主持修订的,《剑桥中国隋唐史》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两部法典中的很多原则符合了时代发展特色,对于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李林甫在处理君臣关系的能力上也比张九龄更为圆滑,政治主张又深得唐玄宗的认可,还善于修订法律并颁布执行,从这两点来说,张九龄确实不如李林甫,也算是输的不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