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说五毒日,如何在芒种端午前后让身体更轻松?

 为什么73 2019-06-08

愿大家端午安康吉祥!

关于“端午

 槐幄如云,榴花半吐,一年端午刚过。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等。端午节期间,各地民众包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悬艾草菖蒲……习俗名目繁多,因地而异。

 那么,在丰富多样的端午习俗背后,承载着怎样的文化记忆和精神内涵?我们今天过端午节,它的现实意义在哪里?

 这要从端午节的由来说起。端午节历史悠久,距今已有至少两千年的历史。目前,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学界说法不一。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两种说法是起源于“恶日禁忌”和“纪念屈原”,此外还有纪念吴国名相伍子胥、晋国名士介子推、越王勾践、孝女曹娥,以及起源于龙图腾等说法。

 古人认为,五月是“阴阳争,死生分”的月份。农历五月是夏至所在之月,日照时间最长。夏至到来要开始数伏,气候特点是高温高湿。这也是暑热难挨,各种疾患、时疫流行的季节,很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

 为了辟毒逐疫,保证人类生命的安全,人们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为战胜即将到来的疾疫做好充分准备,以便顺利度过这个季节。

 中国古代诗词中对这些民俗活动有丰富的记载。欧阳修《渔家傲》:“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五月五,古人沐兰汤浴,饮菖蒲叶浸制的药酒,以驱疾疫。苏轼《浣溪沙·端午》:“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五月五,人们以五彩丝线系手臂,名之为长命缕;胸前佩挂符箓,以避灾邪。陆游《乙卯重五诗》:“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诗中写到了端午节吃粽子、挂艾叶、采草药、喝端午酒等蠲除毒气的习俗。

       关于节气:芒种

      它是夏天的第三个节气特别是今年它在端午前的一天到来,对于天地间众生万物来说都是个美好的节日:在这个日子它们可以尽情吸收天地能量,抓紧时间茁壮成长。

       比如咱们中医村的义工们在烈日炎炎之下,在大片大片的蚕豆地里,紧着时间收成,同时种下绿油油的水稻,希望它赶上端午接收饱饱的阳能;山上的金银花、月季花争先恐后的开放;山上的野桑椹迎风掉落,颗颗乌黑晶莹……

这些一切,都展示着这个节日应该有的色彩和饱满。

我们也一样,在炎炎夏日到来之际,会准备解暑可口的月季桑椹饮,顶着“好运来”的草帽在地里挥舞镰刀,以及不得不提能助我们安心度夏的白芷香囊。

虽说忙碌,但是心安。一群可爱的人在田地里享受着心满意足的时刻,这便是我们收获的季节。我们在一起,就是向往的生活!同时也希望你们,能够尽情享受这段时光。

  

端午前后,需要给身心一些清凉

大家都知道,前天的芒种和昨天的端午只相隔一天。

端午乃夏天阳气蓄积的开始,也就是意味着,比起以往,我们需要更早一些时间迎接阳气最茂盛的时刻。但请注意:此时,不但大自然的植物会进入一种疯狂生长的阶段。所谓天人合一,大自然如此,同时我们人体内的小宇宙,我们的身体的心火也直往上串。

据《黄帝内经》载:心者,生之本……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心为火脏,主一身之阳气,与夏气相通。所以芒种期间,该正式为身体降心火了。

心火乃生命之火,具有有温煦身体五脏六腑的作用。就如太阳孕育天地一样,世间众生才有生机勃勃的繁衍生息的条件。

于人而言,身体为了应对如此夏日生长的韵律,自然反应心火会相对主动地把自己燃烧更旺盛,以补充五脏六腑因为耗散太过的能量。

也由此许多心阳不足,脸色发白、四肢发凉的女性,在夏季的这个时候会感觉舒心许多。而对于大多数男生或者阳气较旺之人,心火过旺,却多会出现焦躁现象。

众所周知,心在人体上半部分。心火在正常情况是往下走的,只有这样才能与肾水相接,坎离交融,从而让身心交泰,安然舒适,神清气爽。

但是如果心火上升过旺,而无法下降,就会出现以下状况:

 1、 舌头溃疡,多数是在舌尖上生疮。


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心火的问题会反馈在舌头上,尤其是舌尖严重些,甚至会到舌头两面、内侧,牙齿一磕疼痛难忍,自然不思饭食。

这里很多人会将胃火导致的口腔溃疡和心火导致的口腔溃疡混淆。分享一个很简单的方式:以是否有口气、反酸的情况来鉴别即可。一般情况下,心火是不会有以上口气反酸问题。

 2、 额头上常常长痘痘

心脏管辖额头区域,若心火一直不降,会从这个地方不断冒出来,如雨后春笋一样。这个时候靠抹外用药品是很难奏效的。

这个与一般粉刺不同,这类心火引起的痘痘,总是在眉毛间连成片,并且按压会有疼痛感。

 3、 易出现失眠,心情烦闷

心火旺盛,则绕心神,人会处于一种心绪躁动情况,将会影响睡眠虽然睡着了,却仍能听见身边的动静,也就是睡眠质量。严重甚至会出现心悸。

 4、 小便泛黄

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有余,会移热小肠,从而影响小便颜色,热类症状偏黄。

 5  同时容易出现上热下寒情况

心火长时间不降,无法与肾水交融,人体下半身得不到温煦,肾水寒重,就会觉得下身寒凉。而此时上半身持续上火,冰火两重天的情况多数人会觉得难以适从。

心火旺在夏天是正常的,它能够加快我们身体的新陈代谢,不可以直接扑灭它。

比较好的处理方法是将心火往下,引导到肾水的位置,除了能够降心火外,还能让肾水沸腾起来温煦下半身。

莲子芯+甘草茶,降心火较快小方

夏天时,莲子心就是我家橱柜里常备的食材,它是莲子内里的那根细细的绿芯,莲子肉是补的,主要补脾胃,但莲子心却有降心火的作用。

每年到芒种的时候,都可以取一点出来搭配甘草泡茶喝,给自己降降心火。

由于莲子心性稍偏凉,但清心火的方式却不是直接把火扑灭,而是把引火力下行到肾水的位置,让肾水沸腾起来往上滋润心火,同时温煦下半身,特别适合那些有上热下寒情况的朋友们喝。

莲子心味道偏苦,苦味入心,天生就擅长降心火。

这就是古人的智慧,他们把长夏称之为“苦夏”,除了夏日炎炎,时常令人犯懒,心情烦躁外,还因为苦味可以醒神,帮助消暑呢。

同时搭配的甘草,具有调和诸药的作用,还可以缓解莲子心的寒凉,让这款茶变得比较平和,孕妇以及哺乳期的妈妈都可以适当喝一些祛火哦。

但针对脾胃虚弱的人则不建议喝。

因为莲子心偏于泄,脾胃虚弱的朋友易拉肚子,不建议直接喝,可以搭配其他食材,在呵护脾胃的同时降火。脾胃虚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单纯的脾胃虚,也就是吃的少,但依旧容易涨肚,黄色偏黄的情况,可以在茶方里搭配2g陈皮

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的作用,很多人之所以脾胃虚,是因为体内浊湿困住了脾胃,而陈皮能够扫清脾胃浊湿,让脾胃能够顺畅运行。

第二种是针对脾胃虚寒,它是脾虚的基础上,还会有寒的情况。小肚子时常凉凉的,喜欢喝温水,吃的冷的东西就会疼痛,可以搭配2g干姜,它有温暖脾胃的作用。

食材

 莲子心

甘草

2g

2g


做法

1. 用开水将莲子心、甘草稍稍冲洗,将食材上的灰尘洗净,但动作要快,避免药效流失。之后,一起放入茶壶中,用刚煮好的90°以上开水冲泡。


2. 把盖子盖上,焖五分钟左右就可以饮用了。

喝一口泡好的莲子心甘草茶,会有淡淡的苦味,并不会让人反感,因为之后的回甘,会让整个口腔都变得很清爽,整个人的心情都会舒适、平稳不少。

用端午的节日风物,降降心火

今年芒种恰逢端午,在古人看来,端午是“毒日”,这里的“毒”主要指的就是火毒、热毒。

为了清理仲夏过多的火气,古人会想出各种可爱的方法,做香囊、用佩兰洗浴等等,从外部的方式降降心火,让身体恢复到舒适的状态。

端午送自己一个小香囊吧

在古时端午,一些生活精致的大家闺秀会挑选舒适柔软的布料,让中医配好草药,制成香囊挂在内衣里,低头就能闻见气味,称为“服气养生”,意思是说,通过呼吸的方式,让药香流淌在体内,帮助炼养身体。

端午的香包有很多种配方,选的材料除了要有香气之外,一定得具备能够提神,消暑的功效。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配方,它们是薄荷、陈皮、白芷、白蔻,按照1:1:1:1的比例配备,有芳香开窍的作用,在困顿的午后,可以帮助我们舒缓心情,自然而然的,心火旺引起的不适也会缓解很多。

艾叶泡脚,引火归元

在余浩老师的阴阳九针里,大家是否还记得有一个针法,就是引火归元?

引火归元针法的作用为促进心火下交肾水,治疗心火旺而肾阳不足的病症,左寸亢而右尺不足之脉症。

而这里要说的植物界中具有引火归元效果的——艾草。

艾草,就像是刚好为端午而生。端午前后,艾草的挥发油含量达到最高峰,此时抑菌祛毒的效果也最好。

吸足了天地阳气的艾草,就像是一颗暖暖的小太阳。我们可以用艾草泡脚,借助它的这份能量,将上半身的心火导引到肾水的位置。

泡脚的方式很简单,直接将艾草放进锅里,加满水煮5分钟左右,等到放凉后再泡。

过程中,可以按摩一下涌泉穴,然后双手握住小腿肚肌肉,稍用力向外上方边翻边按摩,反复操作,至小腿发热为止,可以更好的引火归元。同时,如果能配上余浩老师的阴阳九针针法,则更是相得益彰了。

———— / END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