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时期青花瓷器鉴定的要点和难点

 RK588 2019-06-08

中国一个世界著名的陶瓷王国。

早在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学会制造和使用陶器。而瓷器的出现,又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匠师、艺人的一项伟大创造和智慧的结晶;特别是精湛的制作技艺和悠久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之永久屹立于世界之林,在世界科技和文化发展史上实属罕见,也是国人永远值得敬佩、学习和引以为自豪的。中国陶瓷工艺的历史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史。它既体现了中国人民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的追求,又体现了社会生产水平和人在自然界中所处的变化。因此,我国陶瓷的产生和发展,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我国,古代工艺发展的历史比其他文化方面的起源要早得多。而一个国家的历史,本应该由这个国家的专家、学者自己来研究、自己来撰写。但千百年来,封建统治者并不重视科技的发展,所谓科技的发展、创新,只是匠人或技工之事,与江山社稷无关;因此,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及陶瓷工艺发展史的研究著作,少的可怜,所有的文字表述,仅留存在部分文人雅士的文章或著作中;这显然与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度极不相称。一百多年来,我国的文物艺术品大量外流,在海内外所见诸于出版物的器物,微乎其微。而国内博物馆、院、研究所能陈列出来的,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只能根据仅有一小部分可以见到的实物和图片展开,其信息量可以说是捉襟见肘,研究的结果也可想而知。相反,国外学者在这方面却有很多较详尽细仔的研究文章和著作,如: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以独到的视觉,阐述了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脉络,以及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不断满足的同时,对文化与精神方面的需求日益迫切起来,作为一个中国人,“生瓷国而不解言瓷”,“居瓷国而不通瓷学”,“则吾党(朋辈)之耻也”。因此,了解历史,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当今人们所要面对的一门新课题。

如今,当我们翻开中国陶瓷史,认真研究古代先民制作和生产陶瓷, 在对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材料制作和装饰器物后发现,没有哪一种装饰效果能达到像青花瓷那样,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青花瓷器的发展与钴材料的使用,及不同时期钴料对青花瓷器装饰艺术风格的影响,或多或少对于我们今天学习、了解、鉴定不同时期的器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天然鈷是一种尖晶石(CoOAnO3),由二氧化锰、氧化钴和其他氧化物组成的复合矿,从外观看呈黑色块状或颗粒状。有优良的耐热性,其中钴的着色力较强,经窑炉冶烧后呈蓝色;故用来做青花、蓝釉的原料。(钴60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大量使用在科学研究方面。)

青花(钴料)色相三元素包括:鈷、锰、铁。

钴料发蓝色;

锰料发紫色;

铁料发褐、黑色。

钴土矿在我国分布较广,江西、浙江、云南、福建、广西、广东及四川等地均产钴土矿。由于钴土矿埋藏不深,易于开采;因此,不同年代使用不同产地的钴料烧制青花瓷器,成为如今甄别青花瓷器年代与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用0.25%的氧化钴在釉中就能充分呈现出中度蓝色;0.5%的氧化钴在釉中呈现出艳丽的蓝色;1%的氧化钴在釉中呈现出非常深的蓝色;在氧化钴稍高于1%时,则会呈现蓝黑或黑色。因此,选择什么样的钴土矿作为瓷器纹饰的绘画材料,显得尤为重要。当采集到所需的钴料时,必须经过淘洗、装钵、煅烧、拣选、研乳即制成正料和副料。正料(上等料)用于描绘青花的色料,即青料,也称钴料。(次等料)用于配色釉。

我国使用钴蓝的历史较为悠久,从考古资料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的陶胎琉璃珠上就已出现钴蓝;经分析,发现含有多量的铝元素,属铝钡系统,它的发现对我国后来的玻璃器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与古埃及及西方的钠钙玻璃有着明显的区别,古埃及在公元前十五至十四世纪制造的香料瓶就已用钴蓝作为着色剂。此外,首先使用氧化钴为着色剂进行彩绘装饰,使器物画面呈现美丽蓝色的地方不是中国,而是阿拉伯的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等地;在公元9至14世纪生产的一种软陶,在其深颜色的胎骨上罩上一层含有氧化锡的不透明的白釉后,在釉面上用氧化钴彩绘简单的图案,然后入炉焙烧而成。这类出土物在当地很多,说明钴蓝应用普遍。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0月24日,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公司秋季拍卖会《伊斯兰艺术》专场拍卖会上,一件罕见的土耳其伊孜尼克青花留白花卉纹釉陶大盘,估价30-50万英镑,结果以5,359,950镑(约合人民币47,275,367元)成交。这件色泽浓郁似墨的深蓝色青花留白花卉纹大盘,制作于奥斯曼帝国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时期(约1480年,相当于明代成化庚子十六年左右),其时土耳其已经多年进口中国的元、明青花瓷器。所以,伊孜尼克釉陶深受伊斯兰金属器及中国元、明时期青花之影响,纹饰富含阿拉伯及中国风情,又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尤其是土耳其这类伊孜尼克釉陶出现在15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末,而这件大盘,更是伊孜尼克釉陶早期硕果仅存的5件青花大盘之一(另四件均藏于法国罗浮宫博物馆,世界各地博物馆可见到的多为伊孜尼克中晚期瓷砖)。这时期的釉陶显示了窑火控制初期,色泽浓郁发沉;而成熟的明艳钴蓝料的运用,直到两百年以后才形成。因此,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帕宫博物馆珍藏有大量的元、明青花,却鲜见伊孜尼克釉陶青花大盘。而这件大盘因曾是埃及亚历山大考古协会主席、商人及藏书家马克思德班旧藏,故又有“德班盘”之名。有鉴于此,则进一步的说明了,世人对古代青花器的认可和珍视。然而,在中国的战国以后的若干年间,这一材料的使用,均未得到后人的重视和传承。直至唐代与西亚地区通商贸易后,才又将钴料带进中国,继而出现了绚丽斑斓,富有浪漫气息的唐三彩。这三彩中的蓝彩(即钴蓝)的出现,对唐代巩县窑青花瓷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同时也成为中国青花瓷器的滥觞。

一、青花瓷器的定义

青花瓷器是指一种白地蓝花的瓷器。外国人称之为:“Blue and white”;日本人谓:“染付”。它是一种釉下彩绘,用含有氧化钴的矿物作为着色剂,直接在瓷坯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置以窑内,经过1300°c左右的高温还原焰焙烧而成。

根据以上特点,对青花瓷器的制作工艺可以归纳为:

1.用钴土矿为青料着色剂。

2.于生坯上直接用青料绘画纹饰。

3.在已绘纹饰的瓷坯上罩以透明釉。

4.入窑后,用1300°c上下的高温在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制。

二、青花瓷器的特点

我国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在世界上享有极高声誉,拥有“国瓷”之称。自青花瓷问世以来,倍受世人的珍视和喜爱,这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所决定的:

l、色调幽雅明快,素雅大方,赏心悦目。

2、绘画内容同我国传统的书画艺术结合起来,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青花瓷画。

3、釉面光洁明净,具有一种质地美;且无铅毒,无公害,绿色环保,符合卫生要求。

4、釉下彩绘历久弥新,不易磨损,不受腐蚀,不会褪色。

5、生产工序,相对简单,一次烧成,物美价廉。

三 、青花料按化学组合成份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1 、低锰类--唐青花属此类。

化学组合成份的特点:

(1)锰钴比低,唐青花为0.22,含量低,故青花发色较鲜艳。

(2)含铜

(3)不含砷、锌、镍。

2、高锰类——宋青花、元青花的一部分,明代中晚期和清代全部青花都属于此类。

品种有:平等青、石子青、回青、浙料、硃明料等。

化学组合成份的特点;

(1)锰钴比较高。

(2)铁钴比有高有低。

(3)不含铜、砷、锌,有时有少量镍。

3、低锰高铁类——元代和明代洪武、永乐、宣德和成化早期的“苏麻离青”料均属此类。

化学组合成份的特点;

(1)锰钴比低,元青花、明初青花为0.01——0.06。

(2)铁钴比高,元青花、明初青花为2.21——3.02。由于以上两个原因,所以青花发色较国产料鲜艳,带“铁锈疤痕”,色彩显得凝重。

(3)含砷。

(4)不含铜。

国产青料与进口青料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国产青料中:钴土含锰量高,而进口青料含铁量高。含锰量高的国产青料,如果使用得少,它在烧成后会有一种蓝中带紫光的效果,适宜用来划线和勾勒图形,如果用多了,或类似写意的晕墨法,显得灰暗而沉闷。而进口青料来源都是以砷酸盐形式存在,譬如:辉砷钴矿,这种钴矿不含锰,含铁量高,所以蓝色会更纯正、更浓艳;其中铁分子在高温还原时,一方面会使青料显得蓝中带黑,同时也会降低青料周围釉药的熔融度,使含有较多铁分子的地方,产生晕散现象,于是细小的青花线条就会显现的不够清晰。不过,这种晕散而浓重的效果,却反而有一种中国水墨画的趣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