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锡端午旧俗

 无奈静思 2019-06-08
端午节安康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端五,按地支推算,“五”为“午”,“端”即“初”,故而得名。端午还有午日、地腊、蒲节、重午节、天中节等别称。俗以五月为“恶月”,古时无锡民间自五月初一起,在家中挂一盏大老爷灯,灯的四面缕空如门,门内有睢阳神张义士及其仆从的画像,门有联,用五色纸刻细花糊在上面,灯顶部有宝盖,灯内贮油,日夜不熄地点燃至五月底止。民间以此灯来护家避邪,但清代中期起,无锡百姓生活贫困,灯油费贵,所以家中悬大老爷灯的,20户中仅有一家。

初五端午节这天,无锡民间家家削菖蒲叶为剑,插于宅门上,同时在门上挂艾叶、桃叶,贴灵符,以驱魅避邪。家中要以祭品供神,喝雄黄酒。用蓬艾、苍术等熏烟除虫,并用雄黄酒洒地。把雄黄涂在孩子的手足和额头上,并在眉心用雄黄写“王”字,幼儿穿虎头鞋,身佩贮有雄黄的小锦袋,用以压邪,避蛇、蜈蚣、蟾蜍、蜘蛛、壁虎等五毒。妇女们则把蚕茧剪为小白虎形的头饰,插在鬓发上,也是作为避邪之用。

端午节最普遍的习俗是早晨吃粽子。粽子用湖荡边芦苇丛中采摘的青芦叶裹制,品种有白米粽、赤豆粽、豆瓣粽、莲心粽、血糯粽、火腿肉粽等,样式有三角粽、小脚粽、荷包粽等。端午节早晨吃粽子的同时,还要吃咸鸭蛋。毛脚女婿则要在端午前早几天给丈人家送咸鸭蛋。端午节的午饭十分丰盛,宰新鹅,备佳肴,名为“赏午”。无锡民间端午节家家户户要裹大量的粽子,一次性煮熟,除了端午节食用,农民还要作为农忙期间抢收小麦,抢栽稻秧时的点心,俗称忙食、冷食。

端午节的历史极其悠久,赛龙船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一般都认为这一活动与战国楚诗人屈原有关,屈大夫因遭谗不用,于五月初五投汩罗江而死,楚人哀之,驾舟入江拯救,端午节龙舟竞渡就是遗俗。不过无锡地区还流传另外的说法,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当年伍子胥被吴王夫差所杀,其尸抛于太湖边阖闾城的闾江,百姓哀其不幸,每年端午划龙船以为悼念。东汉赵晔所著《吴越春秋》也认为龙舟“起于勾践,盖悯子胥之忠而作”。

其实这些说法并不可靠,早在屈原、伍子胥之前,吴楚地区就已经有龙舟存在,象屈原在《九歌·东君》中歌唱的“驾龙车舟兮乘雷”,很明显就是指的龙舟。古人的观念中神仙常常是乘龙舟飞行的,龙舟活动其实是古人辟邪消灾的祭祀仪式中的一个节目。

无锡城乡各地在端午节都要组织龙舟竞渡,其中无锡北塘江尖至黄埠墩的蓉湖龙舟竞渡最为壮观,彩旗招展,鼓声震天,群舟飞驰,两岸百姓欢声雷动。黄埠墩一带是古芙蓉湖所在,这里水面宽阔,水流湍急,自古一直是无锡地区龙船的比赛地点,俗称“蓉湖竞渡”。

无锡蓉湖龙舟竞渡的规模十分宏大,据《锡山景物略》记载,赛龙船之日可谓人山人海,“陆则沿塘排列,如堵如屏,可四五层,有面无身;水则自酒船以及田船,互相击撞,水为不流”。赛龙船活动由地方上士绅负责,以寺庙或地区为单位,组织龙舟队参赛。一般有延圣殿、南水仙庙、张元庵、府城隍庙、延寿司殿、西水仙庙、西门四大王庙、南门小南海、加上泗堡桥、江尖上、大河上和小河上、北水关、船厂里、惠山浜等共14处。惠山浜有时不参加,所以俗称13艘半龙船。

无锡的龙船狭而长,一般用质地轻巧的杉木制成,约长16米,阔3米,龙头约七、八尺,龙尾约一、二丈,船身浮出水面有一尺左右。龙船颜色各处不同,但都饰以金纹。船顶用青白布作幔,遍插彩旗。船的中央有彩楼3层,高约二、三丈,可以拆装,便于从桥下通行。

每年赛龙船前,先要把龙船油漆一新,将一尊神像迎候安置在彩楼底层,各队在船上均插有一把与龙船一样颜色的旗伞。各船主桅杆上则升起一面大百脚旗,长二、三丈,有绳索滑车控制,可以上下左右飘动。船的两边各有一排划快浆的水手,人数16至20人不等,他们是一脚在船里,一脚在水里,坐在船舷上划桨。

无锡滨临太湖,河汊密布,号称有三、四万渔民,龙船上的水手,都是从渔民中选拔出来的好手。他们执浆如飞,臂力强大,赛前预先都在神像前设誓,言明堕水不救,不过凭借“神力”,一般参赛渔民并无落水者。龙船尾部有一组吹鼓手,最后是一个舵手,舵的式样是一把长柄大关刀。在彩楼第二层上,站着一个手执令旗的人,他假托着庙神的命令,来指挥划船。吹鼓手要看他的令旗动作,有节奏地打鼓奏乐,水手、舵手则听着不同的鼓乐声,左、右旋转拨水划船。

无锡各庙宇的龙船散处在城内外各地,一到比赛之日中午时刻,各处金鼓喧天,龙船从四面八方的河道朝三里桥划去,顿时无锡城乡沸腾起来,官员、百姓以至深闺少女都要临水观看。三里桥到黄埠墩两岸,更是人头济济,其中还有搭台卖座的。一些豪绅富商则早就在黄埠墩水月亭一带搭好彩台,边看赛龙船,边饮酒作乐,在岸边还停满了一艘艘歌妓的灯船。届时两岸河边的看台前,都挤满了观众,见到龙船划来,总是焚香礼拜,拍手欢呼。约至午后,各路龙船方才到齐,这时鸣炮一声,便开始了龙船的竞渡。

比赛开始,各条龙船齐奏一曲将军令。先是喇叭声划破长空,紧接着金鼓敲响,惊天动地。快浆如疾风卷动翻飞,十几艘龙船,象离弦之箭一般,争先恐后,向黄埠墩飞驰而去。古运河上只见彩旗如云,五色缤纷,各色龙船乘风破浪,从观众眼前掠过。彩台上的豪绅富商见到龙船来临,便吩咐下人将一坛坛用黄泥封固的黄酒向水中抛去。抢酒坛是船上水手的拿手好戏,他们从船楼上纵身跳下,争抢酒坛。得手后便抱着酒坛游到彩台上去向主人请赏,一坛酒可赏到一桌菜。

还有一些在灯船上作乐的富家子弟,将活鸭活鹅的脚上割开一道伤口,涂上食盐,见龙船驶来便把鸭、鹅投到河里,这些鸭、鹅着水后伤口疼痛难忍,在河里拼命挣扎乱窜,水手们入水追逐,河面上浪花飞溅,一片混乱。捉住鸭、鹅的水手,可以游到灯船上去请赏,歌妓、富豪将预先准备好的彩礼相赠,这时岸上、船上一片欢呼,掌声雷动,把赛龙船活动推向高潮。

水手受赏后,所在龙船还要对赏赐的主人表演打招、打转、打抢等谢礼。打招是向左或向右转弯,打转是转圈子,打抢是先划船前进,复又划船后退,总共要三进三退才完毕。打抢又叫作“朝王”,是赛龙船中最高水平的礼仪表演,全船从旗手到吹鼓手、水手、舵手都要密切配合,动作不能失误,否则要导致翻船。尤其是舵手,更要精力集中,胆大心细,并要用尽全力,才能控制好龙船的平衡。

集体表演结束,龙船就各自散去。在归途中,各船水手余兴未尽,还会表演花样百出的各种个人技巧,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衔桨,水手仰卧躺在水中,只有双脚挂在船上,嘴里咬住立直的木桨,互相比赛,最多的竟能一口咬住7把桨,简直是不可思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