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进行深刻认识的方法

 章江之邻 2019-06-09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做,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让自己的思想处于极度虚空的状态,真实的守住事物最初的本性而不受外界的干扰,这样在万事万物一起兴起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回归到事物的本源来进行观察。万事万物都很纷繁复杂啊,只有各自回归到它们的本源才能知道。

可以回归到事物的本源就是说可以在不受外在滋扰的情况下坚守对事物初生时就具有的性进行的认识,正确的认识到的东西就是在回归到事物本源时就可以认识到的具有的能力和特性的东西,回归到事物本源时就具有的能力和特性的东西就是它恒常的不可以改变的东西,知道什么东西是恒常的不可以改变的就可以说对这件事情的基本认识是很清楚很明白的。不知道什么东西是恒常的不可以改变的却胡乱的作为就会有不好的结果。

知道一件事物在进行演化时那些恒常的不可改变的原则就可以知道这件事物人们可以怎样去对待它(事物允许人们如何对待它),知道能如何对待它就是知道它与哪些事物有共同的特性,知道它与哪些事物有共同的特性和能力就可以知道如何去管理它,知道如何去管理它就会知道如何去主宰它,知道如何去主宰它就会知道它进行演化的规律也就是知道它的本身之道,知道了它本身发展变化的道就是知道了如何才能长久的保有它,如此即使这件事物本身暂时没有了不存在了它也不会消亡。

虚是指虚空,虚空就是没有。虚空既可以是指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指思想认识方面的,这里就是指思想认识方面的虚空,思想认识方面的虚空就是指没有认识。致虚极就是要尽量的让自己对自己即将想要认识的或希望重新再认识的事物调整到没有认识的虚空状态。静是指不受外滋扰而坚守初生本色秉持初心不随外界而动就叫静。守静就是坚守事物初生时的本性,不随外在表象的变化而改变。静笃就是事物初生时真实的本性。笃是真实、一心一意的意思。当我们想要认识一件事物的时候,在一开始的认识之初就应该不预设任何自己希望得到的答案,把自己之前对这一事物认识归零,即使自己本来对这类事物已经有相当的认识也把自己对这一事物的认识当做是零。使自己对这一事物的认识处于虚空的没有的状态这就是“致虚极”。然后带着这种虚空的状态回归到事物初生时就具有的真实的本性进行认识并坚守对这些本性的认识这就是“守静笃”。比如说人,每一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能力和特性,但是人最基本的能力就是在人一出生时就具有的能力,比如呼吸的能力、进食的能力、会在进食后自己吸收营养并自我成长的能力、具有学习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人与身俱来的伴随人一生的,其他的能力每一个人都不一样而且在一生中也可以得到或者失去这些能力,但是最基本的那些能力是不能有根本性的改变的,一旦那些能力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那么这个人本身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比如死亡。要使一个人成为一个人,这些最基本的初生时就具有的能力是不能改变的必须坚守的,这就是这里说的静,也是后面说的“是曰复命”中的“命”,还是后面说的“复命曰常”中的“常”。命是指动植物与身俱来的能力和特性,常就是指恒常的不能改变的原则性的东西。

每一件事物跟外界都是有联系的,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是如此,一件事物当我们对它有一些基本认识的时候,我们对跟这件事物相关的东西的认识也会与对这件事物的认识联系起来,这样的话,如果我们要归零对一件事情的认识而对这件事物进行重新认识,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对这一件事物本身的认识,还要对与这件事物有关联的认识都要归零并重新认识。所以对一件事物的认识跟外界是有联系的,当我们对一件事物寻求认识的时候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能把一件事物从外在的环境中有效的隔离开将非常有助于我们对这一事物本身的认识。静也是宁静是心绪宁静,心绪宁静就是不受外界的影响。“守静笃”也可以理解为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保持内心的宁静不受外界的影响。能有效的把自己想要认识的事物隔离开而不受外界的影响就能更好的对事物做全面而客观的认识。

“致虚极,守静笃”就是我们对事物进行认识或重新认识时应该具有的心态,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如果我们想要认识或重新认识一件事物就不要带着过去的经验,要虚心的客观的全面的对事物初生时的真实本性进行观察和认识。只有带着这样的心态在万物兴起的时候,回归到事物的本源才能观察清楚事物,才能全面正确的认识事物。这就是“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事物的发展都是周而复始的。作是兴起的意思,万物并作就是万物兴起的时候,万物兴起的时候就是万物在发展演化中又一个循环开始的时候,所以从这时进入观察就是从事物开始一个新的循环演化的时候跟随事物进入到一个完整的循环中,如此就可以从根本上理解这一事物发展变化的整个过程,所以叫“吾以观复”。复就是回复是回到事物的最开始,观复就是回到事物的本源进行观察从一个循环的开始进行观察。这是人们观察事物认识事物最根本有效最全面的认识方法。

回到事物的本源去认识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最有效最全面的认识方法,但是每一件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内部它有很多方面,在外部它有很多的联系,如果只是在某一个方面回复到事物的本源去思考去认识而不把相关的方面放一起进行全面的重新思考和认识,这样的认识就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客观的不准确的,只有把有关的各方面都进行全面的思考和认识才可以得到全面而正确的认识,这就是“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夫物芸芸”就是说事物都是纷繁复杂的,芸芸就是指众多的样子,事物众多就可以理解为纷繁复杂。“归其根”就是回归到它们的本源。根就是指根本是本源。

“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做,凶。”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回归到事物的本源就是说可以在不受外在滋扰的情况下坚守对事物初生时就具有的性进行的认识,正确的认识到的东西就是在回归到事物本源时就可以认识到的具有的能力和特性的东西,回归到事物本源时就具有的能力和特性的东西就是它恒常的不可以改变的东西,知道什么东西是恒常的不可以改变的就可以说对这件事情的基本认识是很清楚很明白的。不知道什么东西是恒常的不可以改变的却胡乱的作为就会有不好的结果

静是指不受外在滋扰而坚守初生本色、秉持初心的意思。坚守初生的本色就是指坚守初生时就具有的能力和特性。回归到事物的根本就是指回归到对事物初生时就具有的能力和特性的认识和理解,所谓“归根曰静”就是说要回归到这样的认识并坚守这样的认识不随外在表象的改变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比如说,对人必须要呼吸才能生存这样的认识就不能因为有个别人能较长时间的憋气而发生改变。“是”是肯定的是能做到的东西是正确的东西。对于事物的发展变化来说一定是能做到的东西并对于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来说是正确的合乎事物本身的道的东西就是事物本身具有的能力和特性能达到的东西,所以“是”所代表的东西就是事物本身就具有的能力和特性所能达到的东西,事物本身的能力和特性所达不到的就是不能达到的也就是“非”的。命就是动植物生活所具有的能力,可以推广为万事万物本身所具有的能力,所以讲“是曰复命”。所以回归到事物的本源就是回归到事物本身出生时就具有的能力和特性,而事物本身初生时就具有的能力和特性就是事物能正常发展变化的能力也就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命是事物正确的发展方向并能正确的发展变化的保障,所以讲“归根曰静,是曰复命”。知道了一件事物最初就具有的发展变化的方向能力和特性就是知道了这种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则,而这个原则是不会变化的是恒常的,知道了这个恒常的原则那么这个事物能怎么发展变化和什么东西能发生什么变化就非常的明白了,相反的如不知道这个恒常的原则却寻求不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特性和能力来发展变化就是乱来是妄为,妄为是没有好的结果的。这就是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做,凶”。明是清楚、明白、明了。没有好的收获收成不好就叫凶,比如凶年就是指遭受灾害而没有收成的年份。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这一句话的意思是:“知道一件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则就可以知道这件事物应当怎样去对待它,就是知道它所具有的恒常的特性与能力可以允许人们如何对待它,知道可以如何对待它就是知道它与那些东西有共同的特性,就是知道从哪些方面可以如何的去分类并与哪些东西可以归为一类,知道与哪些东西可以归为一类并具有共同的特性和能力就可以知道可以如何去管理它,知道如何去管理它就会知道如何去主宰它,知道如何去主宰它就会知道它的发展变化的规律也就是知道它的本身之道,一旦知道了它本身发展变化的道就是知道要如何才能长久的保有它,如此即使这件事物本身暂时没有了不存在了它也不会消亡。容就是容许、应当的意思;公是指公共的共同的;王就是管理的意思;天是万事万物的主宰,这里的天就是主宰的意思。

这段话怎么去能理解呢?

任何一件事物都有一些方面的特性和能力是恒定的不能改变的,这是这一事物的本性所在,是决定这一事物之所以是这一事物的决定因素,如果连这方面的特性和能力也发生了变化就说明事物本身已经发生了改变这时事物就已经不再是原来的事物了,这就是这样的特性之所以被称为“常”的原因。所以知道了一件事物的“常”这方面的特性和能力就是知道这件事物允许人们对它做什么、如何处理它而不会使事物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就是“知常容”。所谓容就是容许人们对它作何处理而不会使它发生本质的改变;人们知道了这一事物容许人们对它作出何种处理就是知道了这一事物与哪些事物具有共性,可以共同的对待它们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把它们划为一类,由此可以推断这一事物应该还具有的与其他同类事物应该具有的共性。这就是“容乃公”,公就是指公共的大家都具有的性质也就是共性;知道了一件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共性,那么原先对这一类事物是如何管理的也可以以相同的方法在大体上对其进行管理,这就是“公乃王”。王是君王是管理者,在这里是管理的意思;一件特定的事物在大体上是可以与同类事物进行一并管理的,这样的管理即使在某些细节方面会产生一些冲突也不会表现的很明显。但是一件特定的事物还是有其特性的,这些特性还是会在管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所以如果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发现并掌握这些特性那么就可以对这一具体的事物有非常具体而准确的了解和掌握了。知道了一件事物的类别所具有的共性又清楚的掌握了这一具体事物的特性那么基本上就可以主宰这一事物了。这就是“王乃天”。天是万物的主宰者,在这里就是主宰的意思。知道并掌握一件事物的特性的意思就是知道并掌握了这件事物从产生到消亡的整个过程中所有的于同类事物在这一过程中所具有的相同的和不同的表现及其产生机制,所以知道了这些就可以影响和调节事物的发展演化,这就是所谓的“天”。知道并掌握一件事物从产生到消亡的整个过程中所有的于同类事物在这一过程中所具有的相同的和不同的表现及其产生机制这就是知道并掌握了这一件事物在整个自身的演化周期中发展演化的规律,这就是知道并掌握了这一事物的道啊,所以说“天乃道”;知道并掌握了这一事物的道就是知道并掌握了这一事物在这一周期中会遇到什么可以遇到什么,遇到之后会如何反应如何变化,所以就可以在每一个演化周期中安排出相同的必要的环境以满足这样的演化所必须满足的需求以保证这样的演化可以周而复始的进行下去。可以周而复始的进行下去就是可以长长久久的存在下去。所以说“道乃久”;知道了整个演化周期肯定也知道了这一事物在演化开始时是如何产生的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有哪几种因素的参与才能产生,所以只要能找到或保留住这几种参与的因素,然后提供相应的条件就可以使这一事物在没有的情况下重新产生(或者说重新生成)而不需要一直保留这一事物在世间的永久存在。在世间的不存在就叫“没身”,可以重新生成就是没有消亡,没有消亡就叫“不殆”。所以知道了事物的道就可以做到“没身不殆”。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用一句通俗的话对它进行解读就是,从知道事物一些不变的特性中找出事物的类别,找到事物的类别之后就可以从这一事物的同一类别中的其他事物了解到这一事物大概还有些什么与同类事物应该具有的共性,然后在这些共性中找出这一具体事物与同类事物在细节上的不一致也就是找出它的特性,这就是我们如何从类别上着手对事物进行认识的认识之道。共性和特性都找出来了了解清楚了,这就是对这一事物的道进行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举个例子来解释这句话。假如我们对金属钾元素一无所知,那么我们对金属钾的认识可以这样进行:通过对钾的一些特性了解,我们可以知道它跟金属锂和金属钠这一族的元素是可以归为一类进行统一管理的,然后再通过已知的对钠和锂这一族元素的了解反推钾应该还有些什么性质再验证这些推断出来的性质是否存在,然后再用验证后存在的性质对比这一类别的其他元素的同一种性质以期在细节上找出钾这一特定元素的特性,这样钾元素有什么特性就可以完全找出来了。这种对事物的认识方法就是“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我们知道了钾有什么特性,能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就可以随时得到金属钾,即使金属钾元素是非常不稳定的金属元素。这就是“道乃久,没身不殆”。

这一章讲的就是认识之道是对事物进行深刻认识的另一种方法。这里讲了顺推法和反推法。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就是顺着事物的发展周期进入并跟随事物在一个周期内的发展变化了解并掌握事物的变化之道以增加对事物的认识;“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就是通过事物的共性找到事物的类别再由事物的类别反推事物应该还具有的其他特性,在通过对比找出事物所有的特性,这就是反推法对事物进行认识的认识之道。以上两种都是认识事物的认识之道,跟前一章介绍的“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这样的观察实验法是一样都是认识事物的方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