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认识的特性

 章江之邻 2019-06-09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应该被全面遵循的道理被废止了就会有仁和义;智慧出现的时候就有了大的虚伪;当六亲不和善的时候就会出现孝和慈;国家昏乱的时候就有了忠臣。

大是指全面的范围广泛的意思,大道就是指范围广泛的被全面遵循的道。大道是指应该被全面遵循的道理是所有人都应该遵循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指合乎事物本身发展变化的道,只要对大道有认识的人不需要经过思考就会按照这样的道去做事情的道理,是人或者事物与生俱来的特性本身所决定的道。所以大道是指应该被所有的人遵循的人们与生俱来就会这样行为处事的道理,比如相互帮忙与人为善等等。这样的道理废止了消失了不起作用了,大家都不按这样的道理行事了,所以偶尔有人按这些本该人人执行的道理行事时就让人觉得眼前一亮了觉得这样的道理很值得提倡的了,按这样的道理行事的人也很可贵了,因此就给还有这样的思想的人的思想安上了一个“仁”字,给这样的行为安上了一个“义”字。仁是指两个主客体之间的亲近友爱,仁爱不是兼爱更不是博爱,是一种小范围的亲近有爱。义是指合乎道理的行为。

人最初生时候的本性是从哪里表现出来的呢?第十六章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所以人最初时的本性是从人出生的时候在婴儿时期表现出来的最最最淳朴的本性,人从婴儿到孩童时其表现出来的本性就是爱所有的人与所有的人为善做合乎天道的事。一个淳朴的人不被欲望所左右的人也是可以回归这种本性的。所以当人们都在按最初的本性做事的时候是没有“仁”和“义”的概念的,所有的“仁”和“义”所要求的都是人们日常就会做得是平常的行为,没有人会觉得这有什么值得单独拿出来说的。就好像大家每天都会吃饭人人都吃饭,那么我今天吃了饭我有饭吃这件事需要拿出来说吗?不需要。只有当大多数人都不按最初的本性行事了,人的本性在人们行为处事时不起做作用了,这时有些人还会按本性做事就显得可贵了,就会被传颂了,于是这些还按本性做事的人和他的行为就被安上了“仁”和“义”的美名。所以“仁”和“义”的思想和行为本来就是大道的内容,只是因为大道不被所有的人尊行了才把还在坚持按大道行事的那一小部分人显现出来了,并分别给还在坚持存在于这一小部分人中的大道另取一个字为“仁”,给这样的行为另取一个字叫“义”。就好像某个地方有一堆石头,这一堆石头中的每一块石头都叫石头,平时大家也没有觉得这些石头有什么值得重视的,忽然来了一场大水把大部分的石头都冲走了,只有两块石头没有被冲走,然后大家才想起来本来这里的这些石头还是很好的,本来这里就应该有些石头才是最好的,然后为了凸显这两块还在的石头就给这两块石头一个取名叫“仁”另一个取名叫“义”,所以仁和义就是大道改了一个名称以后供部分人使用的别名。人们对事物认识也是这样,很多事物一直都存在于我们周围但我们对它们却习以为常而没有认识只有当它缺失的时候我们才会认识到它的存在和它的存在所表示的意义。

慧是聪明的意思,聪明就是耳聪目明,耳聪就能听到该听的到的一切,目明就可以看到该看到的一切,所以聪明就能对事物具有较为客观的认知。智的本意是知日,是指知道太阳的变化,太阳的变化有一半是在地上有一半是在地底下的,所以智是指既可以明白事物表面的变化也可以知道事物背后的变化是善于推断。慧智就是指既可以看清楚表面能看到的东西还能推理出事物背后的变化。一个人如果有慧智这样的能力是不容易上当的,可是一个有这样能力的人一旦上当那么他上当的程度也是非常深的。比如中国古人一直认为的天圆地方就是一个大伪。大是程度深范围广性质重要的意思。大伪就是指在重要的方面有深程度的错误认识,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在重要的事情上被骗的很厉害。“慧智出,有大伪”不是指别人骗了你而是自己骗了自己,骗自己的就是自己的“慧”和“智”。慧是聪明,但是耳聪目明不一定能眼见为实;智是善于推断,但是合理推断也不一定就是事实的真相。我们认识事物也是如此,我们相信眼见为实,也认为合理的推断就会接近事实的真相,然而眼见未必是真,合理的天衣无缝的推断也未必就是事实的真相,这就是“慧智出,有大伪”的原因也是“慧智出有大伪”要说明的道理。

孝是指子女对父母等长辈的敬爱。慈是慈爱,多表示长辈对晚辈的爱。六亲是指父、母、兄、弟、夫、妇。在一个和睦的家庭中,父母兄弟夫妇之间相处都是很随意的很亲和的,这叫一团和气。在这样的氛围下父母为子女做点什么或子女为父母做点什么以至于兄弟之间夫妇之间相互为对方做一些什么事情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常事琐事,顺手就做了也不会特意给这些事情赋予特殊的含义,这样的家庭亲情满满表现的就是一个“亲”字和一个“和”字。当家庭不和了六亲之间都不再为对方做一些平时看来就是顺手的事情了,这时候亲情淡薄了,为了把这些淡薄的亲情弥补回来维系一个家庭正常的伦理关系就把长辈对子女表达亲情的行为称为慈,把子女对父母表达亲情的行为称为孝,再以礼仪对孝慈进行要求并赋予它们较为积极的意义,这样慈孝就产生了。所以慈孝的产生并不是慈孝本身就存在的,本身存在的是亲情,只是因为亲情淡薄了,人们需要一个被赋予积极意义的慈孝的概念来维系亲情的存在以维系正常的伦理关系所以创造出了一个普遍的被大家认同和接受的概念。我们认识事物也是这样,有些认识本身是不存在的,只是因为人们出于某种需要才把这种认识从原来的认识中割离出来创造出一个新的概念形成一个新的认识而已。比如三好学生,三好学生这个概念和认识本来是没有的,是教育部门为了鼓励和表彰学生而创造出来的。

忠臣什么时候都有,问题是我们怎么知道一个臣子是不是一个忠臣。有考验的时候才能分清一个臣子是不是忠臣。当国家昏乱的时候这种考验就来了,所以当国家昏乱时一个臣子是不是忠臣就可以辨别出来了。“国家昏乱,有忠臣”不是指只有国家昏乱的时候才有忠臣而是说只有在国家昏乱的时候才能辨别出谁是忠臣谁不是忠臣。我们认识事物的时候也是如此,有些事物它们的属性一直都存在但是没有一定的环境你没有办法辨别出来,所以要认识它们就要把它们放到特定的环境中去辨认识别。

人们认识事物是有特点的,一直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东西可能我们对它无动于衷,一旦它缺失的时候才会对它有认识(大道废有仁义);然而眼见未必是真,合理的推断也未必就是事实的真相(慧智出有大伪);当人们对某种认识有需要的时候即使没有这样的认识我们也可以创造出这样的认识(六亲不合有孝慈);有时候如果没有足够的条件即使事物本身确实存在我们也不能发现它的存在形成认识(国家昏乱有忠臣)。这就是认识的特性。所以这一章讲的就是认识事物时认识本身的特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