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水画写生的作用与思维办法

 i7456i7456 2019-06-09

在学习和研究山水画的过程中,只是一味的研究画册和临摹参照别人的作品来作画,是谈不上创作的,完成的作品也只能算是一种仿制或拼凑,更不会画出有生命力、有生活气息、有深远意境的山水画作品。因此山水画创作,必须要在先认真学习并掌握传统的基础上,再加强生活的积累,通过研究传统掌握山水画技法及其他艺术表现手段,在生活中通过研究自然的变化,验证和发展丰富这些传统的程式。“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创作法则,始终被历代山水画家所实践和运用。

在山水画写生中,有了直接的生活体验,亲身感受到山川自然的气息,这样会引发创作的激情。而在创作中能将生活感受和对自然物象的观察体悟准确地表达出来,从中也可以表现出个人的艺术倾向、艺术追求。同时,在写生中搜集的素材和不断发现的新的表现形式,可以使我们在创作中能更好、更完美地表现出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

初画山水写生,基础和经验都不足,容易一上来就只顾把所见到的景物全部画出来,对景物的取舍、概括、变化能力不够,所画速写也很难与下一步的创作联系起来。这样的山水速写在创作时,所利用和参考的价值就不大,也很难产生好的效果。而经过几次写生和创作的过程,并总结归纳出一些经验后将写生与创作之间的相互关系放在重要位置,就会逐步提高写生中对自然景物的取舍、概括和变化能力,从而也会更好地将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统一起来。

山水画写生的作用与思维办法

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之一

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大自然,其感受是不同的。同样是长江、黄河、三山五岳,有人看到的是悲,有人看到的是喜。在奔腾的江水面前,有人激情满怀,而由人者深沉抑郁。面对同样的太行山,有人钟情于他的雄奇博大,所以在画中努力去表现出太行山的高山峻岭、层峦叠嶂,而有人则沉迷于它的深邃浑厚,尽力在太行山的深沟大壑中寻寻觅觅,以求表现出太行山的荒疏野旷、苍涩老辣。所以说,在写生与创作中是以主观的情为主的,草木山石本无情,只有人的不同情感变化,赋予其很多内容,才使其有了灵性和感染人的内涵。

山水画家能够长期的在一地区生活,或是反复多次的到一地区体验生活,进行写生,就会对此地区的山川景物,从春、夏、秋、冬到风、雪、云、雨以及朝霞、夕阳的变化中,更深入细致地观察、研究和认识自然物象的各种状态。如果在深入生活与进行写生时,如同旅游团一样的观光游览,走到哪里都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能深入下去,那就只能在自然景物前见起表面,看起现象,而不能得到自然景物的真性情和内在的丰富内容。

中国山水画历来讲画三水不但要画起景,更要画其情,画其灵性,能得到山水之灵性才能得到其真谛。在写生与创作中,如果不能抓住山川景物的神韵灵性,而只是画其形、画其景,也就是只看到了山川景物的表面和外在的感觉,在此基础上画出来的山水画也是浅显和品位不高的。

山水画的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之间的融合,只有深入生活,多画写生才能够有机会、有条件感受和认识景物的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并通过分析研究其更深沉、更丰富的内容过程中,诱发联想和想象。

山水画写生的作用与思维办法

明 沈周《山水轴》

有了深入生活的基础和写生的经验,再回过头来看古人的山水画,就会站在较高的角度来更全面地对古人的山水画进行分析、研究和认识。在生活中,面对自然,可以观察、发现古人没有涉及、没有发现、没有完善的各种景物,可以修正和补充古人在各种表现形式上的不足,创造并丰富新的山水画表现技法,推动山水画的发展与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