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中医后,你悟到了哪些至真至要的道理?

 时宝官 2019-06-09

学了中医才明白,原来神话并不神

学了中医以后才知道,原来神一样传说的《黄帝内经》,其实只不过是一部较早的普通医书而已,历代医学家们假托黄帝之名,把自己的医学经验总结起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黄帝内经》;犹如《论语》之对于孔子,也是由其弟子们口述相传,汇聚成册,并不是孔子本人编撰。

一方面,《黄帝内经》是一本以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指导治病救人的理论书籍,试图解释人类生命体的“生、长、老、病、死”,可以说是一部挺伟大的医学理论著作;另一方面,囿于时代认知所限,书中充满了谬误、臆测和局限性,不合逻辑,不能自圆其说。以现今阶段的标准来看,《黄帝内经》不是一部严谨的学术之作。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就是,两千年之前的《黄帝内经》的确不简单,但之所以用现今阶段的标准来衡量其不够严谨,是因为在当今,还有大夫在把《黄帝内经》当做圭臬,“内经原教旨主义”意味浓厚。

学了中医才明白,原来阴阳五行是祸害

学了中医之后才明白,原来阴阳五行对于中医不但没有指导意义,反而阻碍和窒息了中医技术的发展和发展。

无论阴阳如何解释,阴阳都不是这个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之本,既不是万事万物的开始,也不是万事万物的灭亡。“阴阳,万物之始终,生死之跟本”仅仅是一个推测与认知,与客观物质世界的本质一点都不相符。

无论五行如何解释,五行都不能把中草药的化学成分说清楚;不能说清楚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就不能说明白中草药与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不明白相互作用机理,就很难找出有效药物,就很难取得决定性的诊疗结果。

无论如何,阴阳五行理论都不能揭开“病毒、细菌”微生物带给人类的影响和伤害;无论如何,《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等中医经典理论都不能认知细胞、蛋白质和DNA;

无论如何,化学成分之间的化学反应才是相克相生的本质,“金木水火土”及其变化解释不了化学成分之间的化学变化和反应,从而也就不能从本质上解决疾病及其治疗。

学了中医才明白,原来中医理论很多谬误与错误

学了中医之后才明白,原来中医理论有很多的谬误。在所有最重要的中医理论和学说中,都普遍存在着理论基础没有定义的情况。比如以下:

什么是阴、阳和阴阳?什么是“气”、阴气、阳气?什么是“风、寒、署、湿、燥、火”?

这些名词的定义可以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石,找遍所有中医理论,没有一个理论能对此有明确的定义。这是中医理论大厦建立不起来的关键。

以湿为例。中医的解释是这样的: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属于外邪,称为湿邪,多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其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读者朋友想一想,中医对湿的定义是“通常所说的水湿”。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什么水湿?是什么水?热水?凉水?冰水?河水?海水?湖水?还是地下水?什么是湿?

外湿属于外邪,外邪称为湿邪。这是典型的胡说八道。这种胡乱解释怎么能够让人明白湿邪是什么呢?

湿邪多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者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侵入人体而起。这显然经不起任何推敲。气候潮湿的地方多了去了,赤道地区,沿海、热带雨林、沼泽、零度等温线以上的高山、高纬度极地圈等,都是潮湿地区;热带雨林低纬度地区的人长年累月淋雨并且居室潮湿。按照湿邪理论,这些地方的人不都得死绝?

外来水湿侵入人体?中医给定义一下,什么叫外来水湿?什么样的情况或者状态叫外来水湿?怎么才算侵入?这些关键问题,中医一概说不清楚。

学了中医才明白,原来中医分为两大流派,医经派和经方派,无论哪一派,都跳不出阴阳五行理论窠臼

根据所学才明白,以《黄帝内经》为核心指导思想的中医理论,统治中医几千年,尽管后续有一些新的流派出现,但是,无论伤寒温凉,无论易水汇通,都跳不出阴阳五行理论窠臼,最多区别就在于面对疾病时,病因病机并由解释的侧重点不同,诊治方法有区别而已。

无论阴阳五行理论,还是温热寒凉学说,都没有建立在科学的解剖学基础上。都不知道细菌病毒微生物,都不知道化学成分之间的化合反应与作用。学说再多,角度再不同,都与真正的疾病病因相距甚远。对于诊治疾病,都不会有巨大创新和发展。

尽管如此,经方学派的几个派别,由于重视病症症候,注重辨证施治,所以在几千年的医学实践中,在一些常见病和普通疾病上,也的确积累了一定的有效方法和有效经验。但是,这些方法和经验为什么有效?哪个流派都不清楚。这是由于其学说和理论脱节造成的。

学了中医之后才明白,任何理论和学说,如果与客观真实物理世界的现象和本质不吻合,即使说的再天花乱坠,即使占据主流位置时间再长,也不会有任何发展和创新。几千年的中医,从主流到配角的陨落,是这个论点的最好注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