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偃师这8个地儿你认识几个?

 勒马听风 2019-06-10

偃师乃七朝古都,自古以来就有数不清的美景。

古人总结了偃师最美的八处景色,

传世于今,称为“偃师八景”。

马鞍山色、首阳晴晓、

杨村晚渡、伊洛合流、 

缑山夜月、夹河渔歌、

滑城烟雨 、邙山霁雪。


如果你是偃师人,

如果你记不全偃师八景

以下内容请做好笔记或收藏!

别再别人问你的时候你也迷茫

马鞍山色

远岫参差列翠纹,峰峦叠叠锁层云。

雨笼烟树鸟啼急,日映岚光草色匀。

穿洞樵歌声乍歇,攀岩游屐酒初醺。

遥望少室迥相接,不尽岧荛杂郁纷。

题解:此诗描写马鞍山壮美的景色。马鞍山,海拔1258.1米,在今佛光史家窑村,属万安山系,其山势东西两峰高,中间低,状如马鞍,故名。

首阳晴晓

山势崚嶒半入空,天光淡淡泻云封。

草痕轻透春风碧,树色先分旭日红。

古刹偏宜明灭见,河流更在有无中。

登临极目情何限,疑是钟山第一峰。

题解:此诗描写早晨首阳山的秀美景色。首阳山,为邙山一峰,在偃师市区西北,海拔359.1米,因山势旋绕,日出之初,光必先及而名之,山巅有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墓地。

杨村晚渡

洛水潺潺映晚红,片帆欸乃櫂轻风。

数声僧磬远山外,一曲渔歌夹岸中。

颓马骋途嘶古渡,劳人欲济看高舂。

绿杨千树村灯暗,又见沙鸥西复东。

题解:此诗描写杨村渡口傍晚的景致。杨村渡位于伊、洛河汇流处,历来为偃师往南方域外的重要渡口,滩渚开阔,河流澎湃,风景宜人

伊洛合流

伊洛西来各一川,会奔此地复沺沺。

鸟惊沙岸北南树,渔到波心上下天。

既出图书泻绿宇,更环球鼎灿青躔。

旷径今古流无际,总是朝宗入大渊。

题解:此诗写伊河入洛河的壮观水势。伊河发源于栾川县张家村,洛河出陕西洛南县西部,二水自西向东,滔滔数百里,会流于岳滩镇岳滩村东与顾县镇杨村之间,历来都是引人入胜的一大奇观。

缑山夜月

缑山夜色月澄清,四野无尘花露凝。

白鹤不迷仙岛路,碧云空锁滑王城。

光摇古殿松楸老,字灭残碑涧户明。

可惜翠裘相拟似,教人徒忆凤笙鸣。

题解:此诗写晴夜月下缑山上的情思。缑山,在今府店镇南,太室西侧,少室北麓,为一拔地而起的孤峰,乃道教72福地之一,老子也曾于此布道,又名“青牛观”。据传,周灵王太子晋在此控鹤升仙,山上有女皇武则天手书的升仙太子碑。

夹河渔歌

轻舟片叶挂飞蓬,弱笠蓑衣溪上翁。

数曲歌残两岸雨,一声棹破隔江风。

桃花浪里春长住,杜若洲边瓮不空。

醉卧顿忘天地老,浮沉宜与世人同。

题解:此诗写伊河和洛河上渔民驾舟捕鱼,怡然自得的情景。夹河,指伊洛两河入偃师后,二水之间的川区地带,今佃庄、翟镇、岳滩三镇所辖区域。旧时两岸不少村民以打鱼捕虾为生。

滑城烟雨

费滑城头送落晖,于今最是满林霏。

马嘶曲坂疑驼偃,麦秀丘垅有雉飞。

淡抹峰峦匀翠碧,疏笼涧草自芳菲。

年年烟雨堪图画,亦识兴亡共一机。

题解:此诗为诗人借描写滑城景致表达对古今兴亡变迁的感怀。滑城,古为春秋滑国都城,亦称费滑,周襄王25年为秦国所灭。遗址在今府店镇北滑城河村一带,有清道光7年所筑“古滑城”城门。

邙山霁雪

彤云吹散北风寒,雪色连峰树色干。

不夜城夭封古冢,长春苑落压重峦。

林皋有屐觅山晚,溪谷无人嗟路难。

共道灞桥诗思好,曾知磬石赖谁安。

题解:此为诗人对雪后初晴邙山的吟咏。邙山,一曰郏山,一曰平逢山,系秦岭北支崤山沿黄河边向东北方向延伸部分,自古为帝王陵墓之地,素有“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之说。自陕西华岳而东来,横亘400余里,自偃师西凤凰山入境,连绵起伏50余里入巩义境,海拔200-400米,虽有崎岖之势,而无峭峻之险。

作为土生土长的偃师人,以上八景都没记全过,

更没看全过!

因为

部分风景早在千百年的沧桑巨变中,

没落或消失了……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

风景在变!

那你觉着,

新的偃师八景看着美不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