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君,可师可友,亦师亦友

 拾光宇宙 2019-06-10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这是《诗经·淇奥》中以竹喻君子。

人生难得半日浮闲。偶有得闲,临画品茗,而竹林闲趣逸然生于心胸。

老竹新笋,怡然成趣;清风明月,似有若无。竹之清韵,在姜老师的这幅作品之中体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摇曳生风,风无形而意现之!竹秀于林,风必摧甚。劲风急摧,而竹愈显苍劲。我似乎听到风声竹语,更似看到了姜老师作此画的情形:

昨夜,一阵秋风急疾,几竿苍竹婆娑有声。庭院之中,一位年过知命之龄的老者,静心凝神,观竹听风。

俄而,风止。老者有感于怀。

书房内,灯光莹莹。书案上,宣纸铺就。一位老者站于书案之旁,悬肘悬腕,正在捻笔作画。只见老者全神贯注地倾注了自己的“神”,更赋予了笔下墨竹以“气”。时而浓墨苍苍,竹叶似乎密不透风,而竹之苍劲与风催甚急之神跃然而出;时而淡墨疏疏,疏而有致,竹之清雅秀丽之气又烘托而出。。

顷刻,画成。老者临画凝思,似乎在琢磨自己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画中之竹。

诚然,文人雅士眼中之竹,已不同于客观之竹,而胸中之竹,却又蕴含了文人雅士的情怀与精神,而能将胸中之竹泼墨挥毫,诉诸于画,而得世人的共鸣,则又是另一种境界。

可以说,墨竹在华夏文明千百年的源远流长中,早已经成为文人艺术的代言与精神的象征,尽显文人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