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新讲述“组织”的故事:人的变化倒逼组织变革

 华夏基石 2020-12-01

这一代消费者是精明的消费者。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以及个性化需求,要求组织更简单、更敏捷、管理层序更少、结构更扁平、决策链条更短、责任更下沉、权力更下放、员工自主性更强,使得组织触角能够延伸到市场终端、能够接触到消费者、能够影响到消费者。


在这么一个时代,企业组织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首先要考虑的是,为什么组织要变,为什么要打造客户化组织与创新型组织,就是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员工的需求和人才的需求,在倒逼组织变革。

消费者需求的四大变化倒逼组织变革

消费升级,新中产阶级崛起,消费者需求层次提高


从吃饱到吃好、吃健康,从产品的使用价值到体验价值,从低质低价到高质优价,要求组织真正要更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担当,要更具有创新、更高素质的人才的价值创造活力,才能真正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服务。

换句话说,组织不再是简单去做生意、做买卖,而是要有使命驱动、事业驱动;组织不再是靠劳动的低成本优势,而是要靠创新驱动。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进入一个高品质发展的时代。高品质发展时代的核心是组织更具有使命驱动,真正靠人才、靠创新去驱动,真正为社会提供安全、环保、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消费者代际的差异与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加速

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消费者,尤其是85后、95后,他们都是数字化的原住民,现在基本是线上、线下两线买,买任何一个东西不再简单地追求牌子大不大,或者是简单的低价,他们要经过精细的对比。

这一代消费者是精明的消费者。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以及个性化需求,要求组织更简单、更敏捷、管理层序更少、结构更扁平、决策链条更短、责任更下沉、权力更下放、员工自主性更强,使得组织触角能够延伸到市场终端、能够接触到消费者、能够影响到消费者。

传统组织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就是离客户太远,人才被动工作。所以,作为企业,如何贴近客户、洞悉客户需求、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如何使得员工从“要我干”到“我要干”,这是现在组织转型必须要考虑的。

消费者主权意识崛起,购物的社交化、朋友的口碑胜于一切


可以看到,现在80后、90后,基本上是购物社交化,都在社交圈里面,买一个东西就相互之间分享。所以,朋友的口碑、社交圈子里的分享,对产品购买的冲动和影响越来越大。

消费者对产品服务信息的对应的知情权和购物的分享,要求组织必须要开放,打破组织的边界和员工的边界,内部员工和外部客户之间必须要跨界,身份要互换。

在某种意义上,现在消费者要参与到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全过程中。

现在的消费者是消费体验至上

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大于实际需求,消费者的价值诉求不再是简单、单一的功能诉求和碎片化的价值诉求,而是一体化的体验价值和整体的价值诉求。场景化体验和参与式购买体验,要求组织打破基于严格分工的功能性组织结构。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强调组织要跨团队、跨职能协同?因为组织要整合产业资源,其实就是要通过产业资源的整合,通过组织内部的自主协同机制,让消费者增加场景化体验和参与式购买的体验,这就要求打造平台化组织。

为什么现在要构建组织新的生态?因为组织要从过去的垂直结构过渡到构建“平台化+自主经营体+生态化”的结构,这也是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人才需求的四大变化对组织提出挑战

1.人才变了,知识型员工成为价值创造的主体,拥有了更多剩余价值的索取权和话语权


人才一旦变成企业价值创造的主体,至少会发生两个变化:一是对组织的治理提出全新的要求,要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二是对剩余价值的索取。

现在,要通过人力资本的创新,要通过事业合伙机制,实现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相互共治。为什么现在事业合伙制特别火?

其实就是适应现在知识型员工已经成为企业价值的主体,使得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之间不再是单一的雇佣关系,而是事业合作伙伴关系。

2.个体力量的崛起


有了互联网,个体的力量改变了组织和人之间的关系。企业的核心人才主要是三类:

一是经营性的天才。一定要寻找到具有经营意识的天才,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对AI有敏感性,对未来的趋势有洞见性,就是领军的经营人才或者经营天才。

二是技术创新天才。可能一个技术创新天才可以抵一万人,所以现在的人才叫1:99效应,一个天才可以点燃整个组织,可以颠覆整个组织。

三是高潜质人才,可培养、可学习,学习能力、可塑性、执行能力都很强。

这三种新型人才(领军人才、核心创新人才或引擎人才、高潜质人才)在互联网时代,个体能够借助于互联网、共享经济,突出个体的价值。

过去,组织大于个人;现在,某种意义上讲,个人创新有时候会大于组织。组织为什么现在是无中心化、去中心化?其实就是某一个个体的创新可能会点燃整个组织、引爆整个组织的时候,他就自动变成中心了。所以,中心不是确定的,组织的核心不再是确定的。

3.万物连接创新人的组织与劳动价值创造方式,创新人的沟通与组织协同机制


数字化、大连接与人工智能,使人的劳动价值创造方式与协同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为什么现在企业可以实现“平台化+分布式”的作业?就是因为有了互联网、人工智能。

4.人才需求层次和参与感的提高,人才对自主个性的尊重、机会的提供、赋能与发展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现在企业尤其是在很多创新企业中提出了“四个更”:

一是创造更宽松的环境,让员工能够更加自主地创造价值;

二是赋予更激动人心的工作创造意义,让员工有使命感,觉得做这件事不简单是为了钱,尤其是现在的90后,更强调工作的价值、意义,要让员工有使命感,觉得做这件事不是为了钱,而是具有更重要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是有意义的创造价值;

三是让员工有更新鲜的创造技能,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很多员工的技能和知识结构已经不能满足新的商业模式的要求、客户价值的需求。所以,员工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需要跨界融合,才能提高员工的综合作战能力,这就需要员工有更新鲜的创造技能;

四是要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场景体验。

新书推荐

《洞察——华夏基石管理评论》第50辑

●第50辑重要文章

《彭剑锋:坚持干部队伍建设三要素》

《吴春波:回归制度的干部建设和管理——华为干部管理的八大系统》

《郝照平:“四支队伍”推动航天事业由大到强》

《国企股权激励全解:政策、案例及方案》

《志同道合,利他取势:华夏基石事业合伙制价值新主张全解》

……

  ●《洞察——华夏基石管理评论》季刊由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主编,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社发刊!全年出版四辑。      

洞见企业成长规律,察觉创新变革真谛。

基于本土企业实践探索,提供原创性管理理念和方法。

专家作者:彭剑锋、吴春波、孙健敏、施炜、王祥伍、苗兆光、孙波、夏惊鸣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