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动回顾︱从南越国宫署遗址看宋人生活

 天然首选 2019-06-11

提起宋朝,有人会想到这是一个积贫积弱,动荡不安的王朝,也有人会想到这是一个极度风雅和情趣的时代。这个充满争议和戏剧性的王朝让后世的史学家、文学家们着迷,那么您是否知道在南越王宫也有一批宋朝名片呢?

我们都知道南越国是秦汉之际岭南地区建立的一个古国,它的宫署遗址就在今天广州市北京路步行街旁的南越王宫博物馆。这个曾经为南越国“龙气”所在之地,也是后世历朝历代广州的政治或城市中心,博物馆里的关键柱见证着这一切。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南越王宫里的宋朝元素,南越王宫博物馆李灶新副馆长在6月9日这天带来了一场公众考古小课堂。这次活动邀请了市内四所与博物馆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中学参与。

小课堂上,李馆首先跟同学们讲述了宋人的居室(衙署),并进一步介绍了宋代建筑的构造和细部。南越国宫署遗址在宋时为经略安抚使司和青海军大都督府所在地,就在广州府旁,是不折不扣的城市中心。李馆长还对比了宋代平江府和临安府的衙署规制,介绍了衙署建筑的建构特点和风格,用大量考古遗址图片和古代绘画向大家展示了宋代建筑的梁架、门窗和屋顶等,其中也包括南越王宫出土的宋代建筑部件,如板瓦、筒瓦、柱础石、磉墩等,全方位地向大家展示了宋代衙署建筑的基本面貌。

南越国宫署遗址历史沿革

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瓦当

紧接着是本次活动的重头戏,李馆先是让同学们自行观摩陶瓷片,然后展开了宋代陶瓷知识的讲述,讲述完毕后,让同学们自行分组将不同窑口生产的陶瓷片分类,在亲自实践中感受广州陶瓷文化的魅力。

活动现场图片

李馆在介绍宋代陶瓷过程中,着重介绍了宋代广州陶瓷窑口,其中以西村窑为代表。西村窑是北宋时期广东地区著名的民间瓷窑,其窑址遗存南北长1公里多,残存废瓷堆积3处,其中以皇帝岗最大。1952年,考古队员们在皇帝岗挖掘出不少陶瓷器皿。学者们比对过在西沙群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附近海域出土的陶瓷产品,下了这样一个定论:北宋时期,这里是一个烧制外贸瓷器的窑场,主要销往东南亚地区。

西村窑产品分粗瓷和精瓷两类,以前者为主,后者属青白瓷。胎色白中显灰,胎质坚致。以青釉最多,黑酱釉次之,还有少量低温绿釉器。器类主要为日常生活用具,装饰技法丰富多彩。西村窑产品大量销往海外,在国内很少看到,其中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瓷器颇具代表性。

西村窑褐彩绘花卉纹青瓷枕(残)

西村窑青釉褐彩纹军持

然而西村窑兴盛的历史不过一百五十年。成也外销,败也外销。因商人逐利而生的西村窑,到了南宋便很快走向消亡。宋室南渡后,随着政治经济中心迁往临安,泉州港成为当时第一大港。广州港开始衰落,依赖广州外销的西村窑也停止了生产。

通过一块块陶片,一件件瓷器,可以窥视过去人们的生活水平、艺术审美和社会经济状况,相信同学们通过这次与陶片的亲密接触,不仅加深了对宋代广州的认识,还对考古整理和考古类型学有了一定认识。

文稿:周建飞(实习生)

编辑:梁艳萍

审校:陈雨

审核:李颖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