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 造型浑圆,四肢短粗,大耳小眼及卷曲的长鼻,刻画的极为生动形象,但身上同样装饰有非大象本体所实有的几何形云纹,可见商代装饰手法的特殊性。 鹿 片状体居多,造型简单,常呈短腿直立状,少有纹饰,仅突出了鹿角和臣字大眼,也有圆圈眼等。臀部琢一凸尖,表示鹿尾。一般均有穿孔。 马 短腿直立,没有明显的蹄足,头部较大,双耳竖立,耳后有一圆穿,臣字眼,嘴微张,颈脊处琢有齿状扉棱,似表示鬃毛。通体光素,尾斜直垂下,工艺简单。 龟鳖 造型比红山文化玉龟更加写实,而且琢刻细致。同时还创作了俏色作品,利用质地的天然色泽,将龟甲、双目雕成黑色,腹、颈及足为肉红或灰白等色,生动逼真,妙趣横生。 兽鸟 圆雕成型,有兽身鸟首的,也有鸟身兽首的,虽然形态各异,但结合巧妙,浑然一体,满身饰商代流行的双勾线几何纹饰,可能是一种幻想的神话动物。 凤鸟 形似鹦鹉,勾喙,短尾,双翅较宽大,并以勾连的几何纹饰翎羽。足爪粗壮,坚实有力。头顶上耸立着饰有齿状边棱的高冠,冠末端下垂卷曲,个别的在颈部琢有重环纹,整体装饰极为华丽,似有一种神圣庄严的感觉。可能是商代人崇尚的神鸟。 长尾鸟 身体舒展修长,尖嘴圆眼,没有上述凤鸟那样华美的几何纹装饰,仅用阴线刻画出眼与鸟翅和略有弯曲的长尾,线条十分流畅,具有一种自然写实的气息。 鸮 勾喙圆眼或臣字眼,多作圆雕站立状。双耳弧圆竖起,颈部仅用一道凹槽区分出头与身躯,双翼合拢,胸部鼓凸,腿粗短并与下垂的宽尾共同作为整体的支撑点。造型古朴浑厚,充满一种威严的神秘感。 龙凤鸟 造型多以一龙一凤为主体,姿态虽不尽相同,但一般多是龙位于凤鸟的头部。其身上各饰似有一定规律和定型化的几何纹。这是商代特有的龙凤组合形式。 蝉 造型呈扁圆体,中心稍厚,头部平齐,有的嘴尖而凸出,两只微鼓的大圆眼,位于头部两侧,还有的刻在头部轮廓线内。羽翅简单,仅用阴线稍作表现。腹部一般光素,少数刻有弧线形腹纹。穿孔多为首尾贯通,或在口部对穿。商晚期有些蝉的身上加饰了一些雷纹和阴线装饰。 鱼 大多为扁圆长条和体态弯曲的弧形,半环形等。小型的较为简单仅具轮廓而已。较大的工艺精细,鱼形头部较宽大并琢有圆圈眼,背部和腹部用短阴线刻出鱼鳍,有的在背脊还饰有齿状扉棱。鱼身光素,或饰简单的鳞纹。头部皆有穿,也有的用穿孔替代了眼睛,可能是先民佩戴之物。 圆雕人像 一般为跪坐式,以手抚膝,头部较大,五官刻画细致,高颧骨,臣字形大眼睛均较突出,发式和冠帽描绘的十分清楚。有的裸体、有的似有文身图案,有的则身着华丽的服饰,可能是一些身份地位不同的商代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对研究商代不同阶层人物的衣着、发式等具有重要价值。 侧身人像 均为片状浮雕,多作侧身蹲踞状。头微昂,高鼻凸嘴,臣字眼,云纹耳。头戴琢有扉棱的高冠,双臂上举,手握抱于胸前,腿部弯曲,两面皆用双勾线刻画出相同的纹饰。其下端有扁薄的短榫和穿孔,似作插嵌之用。 神人头像 扁平长方形,正面中段琢出浅浮雕的神人兽面像,臣字眼,云头鼻,阔嘴微张,嘴角各有一对勾状獠牙,耳下饰环,头戴高筒状羽冠,可能是古人崇拜的一种神祖像。 附环羽人 江西大洋州商墓出土。人像侧身蹲坐状,眼似臣字形,勾鼻大耳,头戴羽冠,双手握于胸前,腰至臀部刻鳞片状羽毛,似为羽化神人。特别是羽人冠后用镂空法雕出的三个相互套连的长圆形活环极为罕见。从而说明中国玉器的活环工艺,最迟在商代已经出现。 韘 矮筒状,下端平齐,上端呈斜面。中空,正好套入成年人拇指。器面琢有兽面纹,并有一对穿孔,以供穿绳系缚于手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