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佬: 一点想法 2018年之前我曾7成仓位重仓招商银行长达6年,到卖出为计,包分红一起总体是把1...

 墨子语 2019-06-12

一点想法

2018年之前我曾7成仓位重仓招商银行长达6年,到卖出为计,包分红一起总体是把1万变成3.5万。这个业绩其实真的只能说一般。

但赚钱的逻辑是什么?

赚钱逻辑无非3点,A、估值提升,招行业绩一直优秀我买入时5PE到卖出接近10PE是市场给与估值提升赚的钱;B、业绩增长,招行业绩增长带来收益这点没什么好说的;C、分红收益,6年分红这里大约得到了我买入价的5成收益了。

我最终的收益=A×B C,那么作为投资者有没有想过,B和C公司给的而A是市场给的,如果市场不给与估值溢价,从我买入到卖出一直给与招行5PE我2018年卖出的收益是多少?答案是1万变2.4万左右而已。

我投招行的同期如果投茅台,今天的收益是7倍左右,为何?其实一样的,收益=A×B C,为何最终茅台收益能高过招行这么多呢?答案在B更在A,那一年因为三公控费禁酒令等利空茅台的估值是12PE而2018年是32PE,而茅台的业绩增长也高于招行一些。在当年我买招行而不是茅台是因为看到PE比较低,而我在当时无法知道茅台的业绩增长能高过招行,更无法预测在2018年市场会把茅台的估值提升3倍至32PE。我当时没买茅台的想法是倘若茅台不怎么增长了而市场一直给与茅台12PE的估值呢?那样茅台的C收益也不会很高。而我当年初出茅庐,那时的能力圈还无法看懂茅台的B收益。

不论如何,最终的结果是在2018年卖出的时候,我在招行赚的钱是有A的一大份功劳的,倘若最后我只赚到了B和C的钱,我投资招行的收益将会低得可怜。

事实上,随着能力圈提升很多行业很多公司的B和C收益都能看得懂了,但我坚持认为A收益是市场喜怒无常的表现,是无法预测完全不得知的。

当出现这种情况,2个公司的业绩增长是一样的且稳定每年拿出利润的50%分红,而一家是估值一直维持在200PE,另一家估值一直维持在2PE,假设他们5年业绩增长都是2倍,那么最后他们的A×B收益一样也是2倍,是否投资收益也一样呢?错了,很明显A×B收益是一样,但长年维持2PE的公司C收益高到爆炸,而长年维持200PE的公司C收益等于忽略不计。而遭遇估值杀的时候200PE杀到100PE则亏损一半难以挽回,2PE杀到1PE亏损也一半却可以靠C收益轻松挽回。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投资低估值的原因。很多人经常精于计算A和B却往往忽略C收益,其实C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杀估值的时候C收益是抗跌的根本原因也是遭遇漫长熊市长期杀估值时候的救命稻草。

自从我买了奥园,我总觉得我在大赚的路上,那么来看看这个神奇的公司,同样我投招行的2012年算起,至今天为止,算真实权益净利润,奥园的估值A也即是PE由6多跌至今天2.4,业绩B增长了18倍,A×B收益大约是8倍,单算这点看和茅台收益是差不多的,但不同于茅台的A收益提升,奥园的A是大幅拖累收益率的,因为市盈率低,奥园的B收益高到爆炸的同时因为低估值C收益也高到爆炸,早已分红收回成本。

我说过我觉得我一直在大赚的路上,因为市场给与的A值不可能无限低下去也不可能无限高上去,市场给与茅台的A值提升至3倍的同时给与奥园的A值降低至4成,才最终勉强拉近2个公司的6年股票收益率。但市场不可能永远拉高茅台的A值也不可能永远降低奥园的A值,倘若茅台向15PE回归的同时奥园向8PE回归呢?退一步讲若未来双方都开始放缓B收益增速了,那么双方的A×B收益开始变小变得缓慢或者趋向0收益,这时C收益开始变得重要了,这时2.4PE的奥园C收益将会继续高到爆炸。

总之,我总觉得我在大赚特赚的路上。下次我再说下对整个地产行业的研究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