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它们隐于偏僻之地数百年,被发现后名扬四海

 泽霖文史 2019-06-12


相传明英宗正统皇帝的亲信太监李童,在梦中受仙人的指点,说在京西翠微山麓有一仙境可为佛门圣地。李童就率宫人前来寻找,果然在模式口村北找到蟠龙山麓和古刹龙泉寺。在龙泉寺东边的翠微山麓他们找到了一块宝地。李童请示明英宗后,十分信奉佛教的明英宗下旨在这里修建寺院。



李童动用木匠、石匠、瓦匠、漆匠、画工等多人,历时近5年,至正统八年才将这座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的寺院建成。明英宗为此亲题“敕建法海禅寺”,取“佛法广大难测,譬之以海”之义。



该寺大雄宝殿中的明代壁画是北京地区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壁画,在中国现存壁画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大雄宝殿东西两壁的《赴会图》,高3.2米、长11米,画的是五佛十菩萨赶赴释迦牟尼法会的情景,中间为佛、菩萨,壁画上部饰有祥云,下有牡丹莲花及其它奇花异卉,共计60.72平方米。



在原大殿所供三世佛像龛背后,是以三位菩萨为主角的《三大士图》。水月观音居中,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分列两侧。在这两位菩萨旁边还有青狮、驯狮人、白象、驯象人以及信士,整体画面面积60.75平方米。



在大雄宝殿北壁的东西两侧,是法海寺主壁画——《帝释梵天礼佛护法图》,描绘的是佛教中的二十诸天在参加佛会时礼佛的场景。东侧为梵天诸部共十九身,西侧为帝释诸部共十七身,主体内容为人物,有天帝、帝后、天王、信女、力士和童子等,高的近2米,低的只有50厘米,并有祥云、花卉、动物等作为装饰,面积达44.8平方米。



法海寺壁画中人物众多,构图大气严谨,相间适度。画面生动盎然,刻画细腻,人物面貌活灵活现,富于个性。相较于敦煌壁画和永乐壁画,法海寺壁画无论画风还是笔法更为细腻精美,颜料的选择也十分奢华考究,使用了纯天然矿物质和植物颜色,包括朱砂、石青、石绿、石黄、花青、藤黄、胭 脂等,还使用了大量的金粉。这些壁画组成了一幅幅或清新明净、或庄严肃穆的佛国仙境画面。虽历经570多年,仍光彩夺目。



1933年,24岁的德国女摄影家赫达·莫里逊来到中国,对法海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用相机记录下了法海寺82年前的真实模样。另一位记录了法海寺的西方女性英国女记者安吉拉·莱瑟姆也曾盛赞法海寺的壁画堪称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绘画作品之一,称自己从未见过任何其他绘画能具有那么崇高和迷人的风格。她的报道和照片刊登在了1937年的《伦敦新闻》画报上,使法海寺从此名扬四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