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课:对抑郁症的常见误解

 他山之石_168 2019-06-12

今天的主题是对抑郁症常见的误解。首先,最常被提到的就是,抑郁症是不是就是软弱,意志薄弱。上一讲我们还讲了一张图,和一个实验,答案斩钉截铁: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今天我想再拆开举一些具体的实例,就是说,这些误解都有什么样的变形。

其次,搞文艺工作的容易得抑郁症吗?


我今年的读者见面会的北京场,嘉宾是文珍和柏邦妮两位作家。柏邦妮也是一个位抑郁症患者,她说她经常听到有人问她,你们搞文艺的是不是都有抑郁症?你们不抑郁好像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搞文艺创作。


为什么就会有这种印象呢?我想是因为搞文艺工作的,比如像柏邦妮这种作家,她会写出来,表达出来,所以就被人看见了。。


还有总会引发普遍关注的,演艺明星因为抑郁症导致的自杀事件。比如说张国荣,罗宾·威廉姆斯,任乔梁。


所以明星这种职业是高发群体吗?这一点,也很难说。为什么你有这种印象呢?这是因为,演员是公众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观察之中,他们恋爱了,婚变了,出了新作品,发胖了,等等等等,所有的事情都在人们的观察之下,明星中的自杀事件,自然也比普通人引发的关注要多得多。这样就放大了他们。

说到演员或明星,这里面还有个细分,就是喜剧演员。比如说卓别林,金凯瑞,周星驰。 他们都曾公开自己的病情。一个总是让别人欢笑的人,自己却深陷痛苦,这种反差违背我们相信的一般常识,的确令人震撼。所以,似乎社会舆论里也有这样的迷思:是不是搞喜剧的人本质更悲观,更有抑郁倾向呢?


还有第三种常见的说法是,城市生活压力太大,人们不能亲近自然,所以导致抑郁症多发,是这样吗?


我先说说我自己,我是一个习惯城市生活的人,不管我是健健康康的,还是在抑郁期,让我去没有马桶空调的乡下长期生活,我的压力都会变大!一个习惯了城市生活的人,来到四周都是森林和绿色原野的地方,但是被蚊子叮了全身的包,这个时候会感到压力比较小还是比较大,我觉得这个真的不一定。城市生活有压力也有便利,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数据能说明,它对人的情绪一定是弊大于利的。


另外,我自己在精神卫生中心就医时,亲眼见到的农村人,数量明显比城里人多得多。我自己去精神病专科医院之前,在想象中,也曾认为城市的病人更多。首先因为医院坐落在城市,对城市的病人来说就医更方便对吧,远道去就医本来就比较困难。农村人很多也是在实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去看病。但没有想到,我目之所及就看到农村人已经比城市人要多得多了。这是我的一个很感性的观察,而实际数据也是这样显示的:在1999年国家的健康普查中,抑郁症在乡村地区发病率要显著高于城市人口1个百分点,城市是5.2%,乡村是6.1%。2009年,《柳叶刀》杂志上有一项研究,调查了青海、甘肃、山东、浙江四省的心理健康状况,农村地区的抑郁症患病率是城市的1.4倍。


90%以上的农村抑郁症患者首次就诊,都是在县乡镇卫生院的非精神专科。能够成功检出抑郁症的,只有不到20%。所以,想要真正搞清楚,在中国农村究竟有多少人抑郁,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比如,在湖南浏阳调查的295例抑郁症患者中,只有5例就诊过精神科,其中正确诊断为抑郁症并接受精神药物治疗的,只有3例。有255例患者从未接受过任何治疗。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患有抑郁症的农村人口,才真正是沉默的大多数。



还有第四种迷思,是不是高知高收入人群更多抑郁症?


从刚才我的表述里面,大家这会儿应该也有了自己的判断。不是的,这只是因为,这些人有更多的话语权。


比如说,去年初冬,北京没有下雪,北京周边的城市都下雪了。这件事情在我的朋友圈刷屏了。全国没有下雪的城市只有北京吗?当然不是,但是接连三四天的时间,很多在北京的人和不在北京的人,都把“北京周边都在下雪,北京却不下雪”当成一个段子在讲,所以我也就跟着知道了。


北京的雾霾大发作时,也会刷屏,北京天气很好,蓝天白云,也会刷屏。这让我感觉到,北京的话语权实在是很大。有一部分人群和地域,在舆论里被大大侧重。我们的注意力,媒体的注意力,就在这些地方。


人们往往会对与自己有关的人事倾注观察,以上说的是一种类型的迷思,就是社会舆论把注意力放在了一个很小的范围里。


还有第五种误解,是和抑郁症患者相处时,有些人会担心的,就是,他们是不是很容易受刺激,受伤害,难以相处呢?


这一点,我在今年的20场读者见面会期间感受颇深。我每到一处,跟当地的场地、主办方,媒体等等这些伙伴一起工作时,常常会在某个时刻,我的工作伙伴像松了一口气似的跟我说,张老师,我在见到你之前有一点担心,害怕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就会说错话做错事,对你造成什么刺激。特别关心我的伙伴,甚至会去询问编辑老师或别人,问我有没有什么忌讳,生怕不小心刺激到我的情绪。


我想说,抑郁症有自杀的情况,有一言不合就受刺激的情况。 但,并不是每个人每时每刻都会这样,也不是随时失控。这种照顾,表面上呢,当然是大家对我的一种关心,但是往深处想一想,这同时也是担心我没有正常工作和沟通的能力。


有位做企业的朋友也层问过我类似的问题,就是他的员工得了抑郁症,该怎么办?给他布置工作,导致他的病情加重复发怎么办?


我的看法是这样,你的工作伙伴,不管他生了什么病,该怎么合作还是怎么合作。因为你们的关系不是医患关系,你们是工作关系。一个人由于抑郁症而不能承担工作,或者由于家里出事不能承担工作,或者由于怀孕生产不能工作,都是一样的。一个人如果不能承担工作了,那么他就不适合继续工作。而现在,既然他还在工作岗位,那就是社会人的身份,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如果决定继续投入社会生活,任何事都是不能以患病为由推脱责任的。抑郁症患者也是社会人,也有自己要负的责任。所以我们和其他人一样,要保持自己行为的稳定。抑郁症患者是病人,但如果仍在社会生活中,就一样身负社会身份。

有人可能会说,诶,不是应该照顾这个老弱小,病残孕?是的,但这要看彼此的关系,看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如果你们的关系首先是工作伙伴,那这个关系就是在工作中建立。超出工作关系的关照,也可以有,那是发生在工作之外的。在工作里面,每个人要负起自己的责,这是一个很清晰简单的事情。只有这样判断,从用人的角度,企业经营才能正常经营。从病患的角度来看,也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正常的工作。懂我的意思吗?


如果人们必须在任何情况下,无条件地关照抑郁症人群,它会导致什么?它最终会导致抑郁人群都要失业,都无法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我曾经听过一个老师的讲座,有听众问他说我有抑郁症的病史,我要不要告诉老板?这个老师当时建议说,不要讲,因为现在这个事情接受度还比较小,你的老板不一定能理解。


我觉得,如果你认为这个病对你现在的状况没有影响了,那你就不说,比如你小时候得过肝炎,骨折过,这些对你现在的工作已经没有影响了,你就不用说。承担一份工作,不需要把自己的往事和病历都说一遍。


如果你觉得它会影响你的工作,有必要和你的同事进行一些沟通,做一些预备,那你就说。即使是现在,社会舆论对抑郁症的了解还比较少的情况下,我也是这样想的。

因为,工作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自我建设的一部分。如果你被禁止说出来,那它就是一个禁忌,禁忌就意味着耻辱。带着这种必须秘而不宣的耻辱感,去建设你的心灵和生活,这是有害的。


如果要说的话,该怎么说呢?我觉得,你可以在谈病史或病情的同时,也坦诚地谈一谈你现在正在如何对待你的病和你的工作。比如说,你对现在工作强度和压力有什么样的预期?你对一些可能的情况做了什么样的预案?你日常做了些什么事来保证你的工作状态,比如说定期复诊,咨询学习等等。以及,你希望你的老板和同事给你什么样的具体支持。


这需要我们耐心去触摸自己发作的规律,去掌握自己的情绪。看看自己在什么时间情况比较好,什么时候比较严重,相应的能做哪些事。了解自己的药,跟医生和咨询师保持沟通。给自己安排足够的时间修复,给自己寻找到有用的支持。弄清楚自己讨厌的环境、人物或其他事宜,权衡它的影响。把事情安排在有能力的时候,交代好自己做不到的事,解释原因,承担后果。这样,别人才能了解、预测、相信我们。想要拥有社会人的自由和权利,就要像这样去努力。成为一个虽然患病,但依然可靠、可信的人。


这样做,也能让你知道自己是不是需要进一步治疗,是不是需要停下脚步,给自己放个假了。做不到的话,就要去休息,把自己交出去,让别人来帮助我们。去治疗,直到能做到为止。


把这些敞开来谈,也是在检验你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对你是不是合适。这是双向的选择。工作本身应该对我们有帮助,对我们的价值感和自我建设的过程有帮助。在自我建设的过程里,一点点去排查自己生活中的隐患,这是对自己身心的珍重。生病是分程度的,“抑郁症”三个字并不代表我们的社会功能全部丧失,生活无法继续,只是需要做更细致的准备而已。


我觉得啊,身心健康是一件持续进行的事情,不是说我现在撑得住就独自孤军奋战,拼到油尽灯枯为止。活着不是为了这样煎熬的,人生不必这样度过。无论是抑郁症,或者遇到的是其他困难,都应该这样去考虑。


说实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在抑郁症的经历中找到自我的位置和资源的人,其实是比一般人有更强的抗压能力的。他很有可能在面对难题时有更多的弹性,因为办到这件事情很不容易。没有经历过这种重大困境的人,没有机会去给自己做这种细致的调整和定位。


这就好像一个战士一直在练兵,但遇到抑郁症呢,就是遇到了真正的对手,对手是会教给我们很多东西的。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的学习和世界和自己相处,但不一定每个人都会遇到强敌,真刀真枪的干一场,我们还活着,不是吗。所以我们已经赢了,这种胜利会教给我们一些东西的。你去找就会找到。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祝你拥有新的力量,祝你自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